陕西
在目前的历史试题中,选择题是一种既稳定又占试卷很大分值比重的题型,它可以多角度、大跨度地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选择题通常是在一组内容相似或相反的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的一种题型,属于客观性试题。它一般由“题干”和“题肢”(也称选项)两部分组成。所谓“题干”,就是试题的主体,目前高中常规试题的题干基本上为材料式双题干选择题。主题干通过文字、图表等各种材料创设解题情景,次题干通过提问句式或不完整的陈述句式等明确解答的要求;所谓“题肢”,就是题内列出的备选项,包括正确项和干扰项。为了提高检测的效度,在试题命制过程中,应将各选项之间的差异缩小,尽可能使每个选项都具有似真性。因此,命制一道好的选择题,不仅要结合考点、考向选择合适的材料命制题干,还要使用一定的技巧设置备选项,保证备选项具有足够的迷惑性。本文将结合笔者对高中历史试题的研究和原创经验,用具体实例来谈一谈在原创试题过程中设置干扰项的技巧。
即使用与题干内容相关、相似、相反的知识或表达组成干扰题肢,给学生造成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是一种最常见、最具有迷惑性的干扰项设置方法。最常见的做法有:对题干断章取义、体现题干但不符合题干材料主旨、混淆题干逻辑、相近知识记忆误差等。
例1.1935年瓦窑堡会议通过的《决议》指出:“在这种形式下……中国人的唯一出路,就是‘……展开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党的策略路线是‘发动、团结全中国和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组织‘民族统一战线’。”这一《决议》表明 ()
A.中共放弃了国内的阶级斗争
B.民族革命让位阶级斗争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D.中共政治路线发生转变
典例干扰项设置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A项的“放弃阶级斗争”属于断章取义,团结革命力量和组织统一战线并不意味着放弃阶级斗争;B项的“让位”可以制造逻辑混乱,学生可能会因没有厘清“民族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关系而错选B项;C项“正式建立”属于知识记忆误差,学生可能会因为史实记忆不清而错选C项。
即在试题的题肢中,使用偷换主语(题干主语与题肢主语不一致)、偷换概念(题干概念与题肢概念不一致)、偷换命题(例如题干设问“客观上”而题肢设置为“主观上”;题干设问“侧面反映”而题肢设置为“正面反映”)等方式造成学生推理、分析、判断出现障碍,从而造成学生错选。
例2.表1为英国圈地运动简史
表1
据此可知,英国圈地运动 ()
A.促进了英国农村集体大农场的形成
B.推动了英国农村资本主义化的进程
C.造成了英国农村生产力水平的倒退
D.阻碍或迟滞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
典例干扰项设置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圈地运动,A项“集体大农场”属于偷换概念而产生的干扰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出题干中的“大农场”是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而非“集体大农场”,学生如果没注意概念变化,就会错选。
“舍本求末”,也可以称为“主次颠倒”,就是在题肢设置中,设置一些以现象或假象否定本质和规律,以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东西来代替根本的、主要的东西。这种方法一般用于本质、主旨、主要、根本、关键等类型设问(比如:“材料反映了”“这一现象说明”“意图”“旨在”“主要”等设问)的选择题中,尤其是在侧重考查学生唯物史观的学科素养的试题命制中最为常用。
例3.对于中国近代“通商口岸”,不同史观有不同的评价。革命史观认为它是列强侵华的基地、是半殖民地化的标记;现代化史观认为它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前沿阵地;全球史观认为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是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表现。出现不同认识的根源是 ()
A.不同史观的评价角度和标准不同
B.历史学家对通商口岸认识不充分
C.不同史观评价方法不同
D.通商口岸性质的复杂性
典例干扰项设置分析:本题考查不同史观对“通商口岸”产生不同评价的根源;B、C、D选项都不是根本原因。不同史观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实质上是由于其看待历史的角度和标准不同,也就是其价值观不同。学生由于分不清主次,本题就会错选其他选项,尤其是C项。
即在题肢设置中,故意将原因和结果进行倒置,以混淆各种现象之间或现象与本质之间固有的因果关系,这种方法常用于原因型试题的命制中。
例4.20世纪70年代,勃列日涅夫执政时,在国家安全战略上强调先发制人,主张在全球开展战略攻势、积极介入、主动对抗美国争霸。勃列日涅夫之所以推行进攻性战略主要是因为()
A.苏联军事实力显著增强
B.美国在全球的战略退缩
C.社会主义阵营大力支持
D.美苏矛盾的进一步加剧
典例干扰项设置分析:本题中,D项属于“因果倒置”的干扰项设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勃列日涅夫能够推行进攻性战略的主要原因在于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大大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工业,20世纪70年代时美国处于战略收缩状态,本应是美苏关系缓和时期,但由于苏联的进攻性战略,反而使美苏矛盾进一步加剧,所以D项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时态错乱”就是在设置题肢时,从时态上设置干扰项,最常见的方法是题干体现预设或进行,题肢体现结果。
例5.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其后签署的条约促进了欧洲政治一体化这一长期目标的实现,1993年,欧盟建立,27个成员国将许多国家主权交给欧盟。这种紧密的政治经济一体化将有望促成欧洲的统一。由此可知,欧洲联合的历程 ()
A.与经济全球化根本冲突
B.损害了各成员国的国家利益
C.已经实现欧洲真正统一
D.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典例干扰项设置分析:本题中C选项属于“时态错乱”的干扰项设置,材料说“将有望促成欧洲的统一”,意味着欧洲的真正统一还未实现,而C项提到“已经实现”,这就在时态上出现了错乱,故为错误选项。
即题干呈现出局部、部分、某种情形或个别现象,而在题肢设置时,则表达为全部、整体、所有情形或普遍现象。
例6.明代官员张邦奇在《西亭饯别诗序》中提及,“禁令之下,每岁孟夏以后,漳州大船数百艘,乘风挂帆,蔽大洋而下……闽人与‘蕃舶夷商’贸贩商物,往来络绎于海上”。由此可见 ()
A.海禁并未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
B.区域长途贩运使海禁政策瓦解
C.海禁政策有过上下相背离现象
D.明代政府并未真正实行过海禁
典例干扰项设置分析:本题中A、D选项属于“由小见大”的干扰设置。材料只能反映一时(张邦奇所记载的时间)一地(漳州)海禁政策的执行情况,属于个别现象,而不能全面反映明朝全国海禁政策的执行情况和影响,因而A项和D项的普遍性的结论是材料无法得出的。
以上方法只是在试题命制中涉及设置干扰项时的一些常见方法,根据不同的题干材料和设问,还会有其他的方法,比如子集与全集、时空错位等。原创试题干扰项应结合命题立意、考查目标、设问方式等多种因素进行设置。特别是根据不同的设问方式设置与之对应的一般干扰项。同时,一道试题可以同时采用多种干扰方式以增强题肢的迷惑性和灵活性。
高三三轮冲刺阶段对学生的高考成绩至关重要。这一阶段,教师应该多做经典试题,包括高考题和好的模拟题,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试题命制的规律,结合热点和高频考点进行试题原创。也可利用学科组、教研组及网络学习交流平台打磨试题供学生训练。在学生训练过程中,要强化对学生解题技法的指导,除了教会学生一些正面的解题技巧外,更应该指导学生“知己知彼”,即引导学生从试题命制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分析试题的类型和设问方式,使学生逐步掌握某种类型和设问方式下可能会出现的干扰项设置方法,从而让学生学会规避和排除这些干扰项,真正提高作答选择题的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