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模块分析与备考策略

2019-07-04 01:34广东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9年3期
关键词:选择性公共卫生模块

广东

一、选择性必修模块与全国卷主题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选择性必修课程从“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三个领域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认识历史的发展与变迁。考查2014—2018年全国卷材料解析题主题立意,与三大模块惊人相似,对比表格如下:

表1

从表1来看,2018年主要有以下几点新变化:在题干(全国卷Ⅰ)或设问(全国卷Ⅱ、全国卷Ⅲ)中直接点明主题;主题推陈出新,全国卷Ⅰ“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全国卷Ⅱ“物种交流”与教材主题的契合度不高,有别于科技、传统文化、法制、社会保障、民主、工业化、祖国统一等传统主题,但与选择性必修模块的主题设置及具体要求“了解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历史影响”高度契合;主题的现实意义进一步强化,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8年中美发生贸易战,而“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密切联系”,这是“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物种交流”的时代背景;传统主题拓展深化,考查跨学科综合素养,全国卷Ⅲ设问“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需要调用地理学科城市区位发展相关知识。

高考中推陈出新的主题具有发散性和开放性,可以跳出传统主题的套路,以大豆的“物种交流”为例,该题贯通古今中外,涉及农业、工业、商业等多个经济部门,劳动人民、科学家、跨国公司、政府等多个行为主体,涵盖科技、工业化、社会救济、区域经济等多个传统主题,考查地理等跨学科知识。因此,值得教师高度重视。

二、遴选主题,原创试题

选择性必修模块在近五年全国卷材料解析题中尚未以主题形式涉及的有政治体制、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货币与税收、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交通与社会变迁、医疗与公共卫生、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战争与文化碰撞、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其中,“医疗与公共卫生”是一个全新的话题,鉴于其他主题在开放性试题和选择题中曾反复考查,且非洲猪瘟近期在中国的传播,中国人普遍关注这一事件。笔者尝试原创试题如下:

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疫病防治关乎国计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公共卫生事业取得巨大发展。

材料一 长期以来,霍乱一直是孟加拉的地方病,1832年在英国首次爆发,而针对疫情的卫生改革被认为侵犯了私有产权。1848—1849年疫情最为严重,霍乱肆虐了整个英国,面积30英里、人口240多万的首都伦敦成为重灾区。1848年,《霍乱法》通过,要求现有建筑的排污进入下水道,并建造一套下水道系统。控制各类传染病的方法不断被发明出来。到了20世纪30年代,霍乱这一都市杀手最终被制服。

——摘编自麦克尼尔《瘟疫与人》等

材料二 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瘟疫较为严重的时期,江浙两省尤为严重。面对疫情,人们尽可能减少外出活动,瘟疫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严重时致使田地荒芜。清代国家对疾疫制度性的救疗基本阙如,民间富绅和慈善机构施医送药、刊刻药方、祈神驱疫,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

材料三 1955年农业合作化高潮阶段,山西省高平县米山乡等地社员要求“联合起来自己办个保健站”的想法,得到了县、乡两级党政领导的支持。1955年5月1日,米山保健站正式成立,并成为新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雏形。

——摘编自曹普《新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霍乱流行以及最终被制服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江南地区瘟疫流行的影响,并指出中国应对措施与英国的不同。(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米山保健站的特点。(5分)

参考答案:(1)流行原因: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汽船、铁路等新式交通工具密切了世界联系;自由主义的影响;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迅猛发展,城市人口密集;霍乱是急性传染病。(8分)

被制服原因:政府立法干预与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的完善;医学技术的进步。(4分)

(2)影响:摧残人民身心健康;工农业生产和商贸往来受到严重影响。(4分)

不同:社会力量发挥主导作用;受佛道思想影响。(4分)

(3)特点:依托集体经济;人民群众自发创造;得到党和政府的支持。(5分)

原创试题的主要价值在于通过试题来诊断学情。同一主题的“竭泽而渔”式命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构建起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之间完整的联系,从而带动通史复习。其实,命题切入的角度是多元化的。譬如,医学史角度,中医、西医的主要特点与成就;科技史角度,三次科技革命与医疗理念、手段的进步;文明交流的角度,疫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西医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政治职能演进的角度,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社会力量发展的角度,教会、乡绅等社会组织与医疗救助;思想变动的角度,疫病对思想的影响等等。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命题,可以打破时空、专题的束缚,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营造阅读情境,培育考场代入感

在考前冲刺阶段,教师往往存在备考复习策略偏差,即将通史式知识梳理与主观题测试评讲分开。虽然高考前考试密度和强度在加强,但主观题的测试评讲所占时间比重十分有限。课堂教学应始终是备考的主阵地,笔者建议教师要“以新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为重心”。教学要贴近高考及其命题方向,就需要在课堂中融注新材料,营造阅读新情境,一方面克服所学知识与问题解答脱节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培育学生考试现场的植入感。

如前文所述,2018年全国卷主题具有发散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指向“陌生的、复杂的、开放性的真实问题情境”。选择性必修模块或主题新颖如“医疗与公共卫生”,或与现行教材契合度不高的主题,如“民族关系”,或具体要求有亮点如“货币与税收”条目下的“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值得教师深入挖掘,精选适于高考的典型性材料运用于课堂教学。

倘若受制于精力和条件,教师无法进行深入的专业阅读,也可以摘编整合选择性必修模块主题中与教师用书相关内容。仍以“医疗与公共卫生”为例,针对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可将教用书中约400字内容整合如下:

近代以来,西医依托实验科学,借助精密仪器,在解剖学、医学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者和教会在中国建立医院、西医院校,培养了相当数量的西医人才,近代西医成就、西方公共卫生措施相继被引入中国。中国大城市的公共卫生事业逐渐发展起来,公共卫生成为政府的公共职能。

针对以上材料,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历史学原点问题进行合理设问,可对复习备考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关注命题之维,训练语言表述

无论是原创试题还是营造课堂情境,全国卷高考真题始终是备考之“锚”。从形式来看,全国卷设问常用词汇有背景、原因、特点、理解、比较、变化、影响与作用、认识与启示、评析与评述。从内容来看,全国卷参考答案有其鲜明的内在叙述逻辑,并非顺序可以随意打乱的简单知识堆砌,体现着命题人对历史事件之间真实联系的一以贯之的拷问。主题创新体现形式的变化,历史思维的考查则始终未变。

从历史语言训练角度来看,教师要做到表达规范,并能够向学者话语靠近,例如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是中国近代史命题人很少使用的历史语言,却在各种模拟卷中大行其道。

熟悉全国卷命题语言、思路,才能在“正相关”的道路上不断强化练习,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教师对选择性必修模块的关注与考查将会沦为形式化的翻新,并加重学生的负担。

猜你喜欢
选择性公共卫生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供暖系统整改方案
选择性听力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2R,3R)-2,3- dimethoxy-1,1,4,4-tetraphenyl-1,4-diol
选择性Bcl-2抑制剂ABT-199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放疗增敏作用
公共卫生
Scania公司仅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的欧6发动机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