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键均
摘 要:本文对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和工程管理体系的思维进行论述,提出当前为了提高工程的管理质量,提升工程管理效率,采用全寿命工程管理的模式,运用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在工程管理的运行中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全寿命管理
当前工程全寿命管理是工程管理中的热点话题,进行工程全寿命管理,需要将工程管理系统的思维加以落地。在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落地过程中,采用全寿命管理的模式,应用在施工的全部环节中,能够保证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真正落实,同时为工程质量提升提供动力。
1 工程全寿命管理
相对传统的工程管理来说,工程全寿命管理是将建设工程和建设费用的管理等纳入了全过程的进度管理,是管理模式的一种创新。工程全寿命管理注重的是建设工程中的核心管理模式,在建设过程中对工程运行工程造价工程技术工程检验等,都体现出工程管理的价值。要求在整个建设过程中,为了将工程价值加以优化,采用全过程的全寿命的工程管理模式,针对每一项工程细节,进行监督。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往往比较注重成本,或者是指种种技术实施,但是单一的管理模式,对于现代化工程管理建设来说,已经不能满足工程建设行业的发展需求,特别是对工程建成之后的管理来说,维护与工程的衰退期是相结合的[1]。
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对工程建设质量可能会造成不科学的判断,而给工程后期管理埋下隐患。因此采用全寿命管理模式,对于工程管理实施监督,让工程管理者承担着更重要的责任。无论是从理论角度,还是从实践角度,都能解决传统管理模式中工程出现的各种问题。而且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其他的思维不太不相同的地方在于它是将工程作为一个系统去进行对待,可以根据工程内的不同分工,不同环节不同类别,将工程管理系统拆分为不同的部位去进行分析。
2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
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是为了提升工程建设效率,产生工程价值而进行的。这种思维的局限性表现在只集中在建设阶段,而不能将工程与整个工程事业的发展进行联系。工程人员只进行施工,施工完后,关于工程的一切与工程参与人员无关,这样就容易形成断层。即便是在介绍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只是为了提升项目建设效率,提高建设效益,忽略了工程建设成功后可能发生的对于工程建设有着可持续发展动力的问题,过分注重建设的过程,而不注重节省的结果,容易导致工程在运行结束之后,工程人员和工程施工方对工程的后期维护费用和为后期维护管理不加以重视的情况,这是一种短视行为。
工程在建设的运行状态是承担着风险。然而如果工程的后续管理没有得到重视,也会为工程带来不良影响。例如传统的建设工程中,对于现在的工程发展,各方面的满意度和环境的适应度,不会予以重视。但是上述问题在工程建设中实际上是最能产生社会效益的一部分。因此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往往是具有阶段性的,不能对工程建设前期中期后期以及交付使用后进行系统性考虑。这是工程管理的一种不连续现象的表现,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的整体效果[2]。
因此采用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来思考建筑如何发展,工程如何实施,后续管理如何进行,是全方位全环节的建筑利益的思考,相应的工程参与者,可以作为整个工程的价值体现者,来对目标的实现度加以深化,对于整个工程的利益提升是非常有利的。
3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和全寿命管理
1)工程全寿命管理和工程管理思维体现在工程建设中。是对工作和生活的一种优化和改善。人们为了对工程管理加强认识,往往通过学习和交流以及付诸实施,采用现代化手段,使得工程的价值和使用性不断提升。
在一定空间上的建筑往往配套与相应的设备,这是与系统共同构成的。在这一方面工程往往具有一定的服务作用。在工程全寿命管理过程中,对于这部分服务是予以重视的。建立相应的系统环境,保证全部外界活就外部条件能够围绕工程进行,在此同时同环境之间进行相应的调节条件的整合,保证工程系统在建成之后,依然可以向外界输出服务,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可,这样一来不仅对环境进行了改善,同时也让人们产生了对工程废弃物和噪音污染进行防护的意识.。
2)工程全寿命管理和工程管理系统的应用,往往是需要工作人员在工程阶段的任何一个环节加以重视的。相关的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因为这是与工程专业技术和工程管理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创新性的管理理念。要对工程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就要将这一管理对象作为与传统工程管理不同的思维对象来进行理解。这种管理方式的最大好处就是要求工程管理人员能够从更高的角度和广度进行工程管理体系的定义,以及工程管理系统架构的建设。
新时代下工程全寿命管理始终将实现工程最优化作为管理目标。在管理过程中要立足于全寿命管理的角度,管理者不仅要重视建设过程中的施工环节和质量问题,也要考虑工程的造价,掌握全寿命期的基本规律,对于专业知识加以运用,创新工程专业技术,采用工程新材料,新方式进行工程管理系统的新架构的建设,所有的努力都是围绕节能和减排以及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围绕这些目标建立的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工程管理人员形成系统思维的最终目标,作为一种思维的集成。
工程全寿命管理最终是使得工程在策划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能够达到整体效益,并且以整体效益的优化为目标,为人们的生活作出应有的巨大贡献。在协调过程中涉及到工程不同阶段和不同要素,以及不同专业的管理方式是综合性的,如何实现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将内外关系加以协调,是進行工程全寿命管理的关键,将集成作为手段,将管理作为方式,实现工程建设中不同阶段的统一策划和运行。在使用过程中答题整体效益的最优化目的见于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在目标体系管理定位上的局限性。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概念是具有更优化,体系更完整,价值观更高的特点。在传统的工程管理中,往往是以建设阶段为管理重点,而且不能反映工程界新发展新要求,例如健康环境安全等等,需要在整体的管理运行中才能体现出效用来。而由于传统工程管理的局限性和阶段性,对于公正的决策设计和运筹等阶段都是进行割裂的,无法形成系统性的联系。参与者只能注重局部利益,而背弃了工程全寿命管理旧准则。这种传统建设模式的思维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阶段的要求。
单一管理职能,工程专业和单一的管理者,都需要进行完善。这是一种建立在系统结构综合体基础上的工程系统分解结构的基本理论。这一理论在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运行的全过程一体化管理上,能够实现工程管理系统的全寿命思维,将全寿命管理信息应用在工程系统分解结构中,实现整个工程的全方位的运营和实施。工程系统分解之后,采用工程系统建设的分解结构,确定工程范围。工程各个职能管理适用于全过程的采购计划,成本计划、资源计划。
对于工程实行运维管理,将各个体系进行分解,将各个阶段的费用和信息进行整合,建立专业子系统和全寿命费用的映射关系,得到各个专业子系统的信息结构数据库,为现代全寿命期管理提供强大的基础支撑平台。
4 结语
工程全寿命管理,涉猎于各工程专业,要求工程决策者管理者、施工者、设计者,必须涉及面广,同时具备专业的工程管理知识,工程各个专业的工程理念,在这种特殊要求下,要求跳出传统的管理思维,全面的对工程全寿命期的系统进行规律性的把握。
先进的理念和共同历史责任感都要集聚在管理工作人员的思维方式中,做好工程的智慧,体现在面向后代负责的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中,也体现了全社会的良知和理性。
参考文献
[1]张明.浅谈现代工程全寿命期管理[J].科学与财富,2018,(33):295.
[2]夏起超.浅析建筑节能和全寿命造价管理[J].装饰装修天地,2019,(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