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中
[摘 要]立足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切实培养和提高其美术学习的核心素养,从图画加文字、图文并茂的视角登程,摸索与构建一种有助于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与实践才能的美术教学形式,并对美术学科建设和其他学科教学形成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美术;图文创作;创新实践
一、绪论
(一)图文创作内涵的界定
“图”即图画,指用线条、色调描画出来的景象。
“文”即文字,是人类用来记载语言的符号体系,是交流信息的图像工具。
“创作”是指直接产生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智力活动,是美术造型综合能力与艺术创造能力的集中体现。
“图文创作”是指通过图画加文字、文字配图画,图文结合、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进行美术创作的形式。
(二)研究背景
1.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
课程标准是我们实践活动的准绳,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设计构想中提到:“综合性学习是当代教育发展必然趋势的一个新特点,美术课程独特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新的学习领域。‘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提供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学习范畴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才能和探索发现能力”,强调了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应增强综合性和探究性。
2.教学现状
(1)本校教师美术教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专职美术教师较少,大部分都是非专职教师。教师喜欢上绘画课的占绝大多数,其次就是上图文创作课,这说明本校的美术图文创作还是有一定的基础的,加上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中会讲美术知识,这是比较正规的美术教学。学校配有专业设施,但不是很全。教师的参赛意识较弱,要加强,特别是专业老师更要多参加各种比赛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2)本校学生美术学习中图文创作的兴趣和能力
大部分学生非常喜歡上美术课。这相对美术教师来说是很好的根基,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最喜欢上的是手工课和图文创作课,其次是绘画课。课堂中通常是老师先讲,学生跟着学,根据教材中的范例或老师出示的范画完成美术作品,学生的创造欲望得不到满足,创造潜能得不到发掘。学生经常能参与手抄报或黑板报的设计、制作,参加各类绘画比赛等。说明在芦溪二小还是有很多机会能让学生得到锻炼,学生对美术课的要求也是希望能多一些图文创作方面的活动。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教学,让学生多了解接触图文创作的特点和基本方法。
(3)现有美术教材中学生综合探索活动设计的局限性
教师对美术教材比较熟悉,美术用的工具材料比较多,匹配的不是很齐全。学生综合活动中涉及图文创作内容较少,美术与其他学科的交融不够多,综合性活动开展较少。图文创作这种形式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有利于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教师认为图文创作应该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形式可以更加灵活多样。图文创作也应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让孩子们有兴趣、有主题地进行创作。
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图文创作训练,无论在课堂气氛方面,还是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等方面,都将有大幅度的提高。
(三)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研究准备阶段,通过阅读档案和期刊、杂志及网络等各种途径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获悉在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发展现状及态势,从理论和实践上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2.调查研究法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在借鉴其他学科作业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制作农村小学美术图文创作创新实践的学生和教师调查问卷,经过对我校和周边学校老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小学美术图文创作的形式、素材、难易程度、学生的态度和老师的评价等情况。
3.观察法
由课题组成员设计观察记录表,及时发现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师进行培训指导,推广先进教学经验,弥补美术教学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4.经验总结法
运用经验总结法来构建图文创作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创新实践研究的实施策略,从而有效促进创新图文创作在学校进行推广。
(四)研究现状
1.国外专家对于图画和文字的关系的相关分析与研究
(1)近代语言学界结构主义的创始人布龙菲尔德在他的代表著作《语言论》里,利用符号与人的心理和语言的关系来剖析论证了图画到文字的过渡。
(2)在马克·维根(Mark Wigan)所著的《文字与图像》中,就曾具体论述了文字作为图像以及图像作为文字时两者之间的关系。
(3)日本图画书出版家松居直先生的《我的图画书论》,在学前教育方面从绘本的角度剖析图文结合的读物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但与美术课堂教学结合的成分不多。
(4)在格罗姆(Cl ai re Gol omb)在《儿童绘画心理学——儿童创造的图画世界》著作中,也提到了将绘画与文化传统和教育联合起来的相关内容,不过极少提及图画和文字的结合。
2.国内对于图文方面的研讨
(1)一类是主要关注图片与文字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探究图文结合对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影响的内容并不多。比方胡玉民的《融画于文图文并茂——巧用课本插图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主要是从语文教学的角度,论述驾驭好插图与课文内容的关系,往往能收效甚佳。此外还有蒋建梅的《图像时代和谐图文共生关系的建构》、余晓燕的《图画与文字的关系浅议》和赵晓音的《论儿童绘本的设计元素》等。
(2)另一类是讨论图文联结对于美术教育的意义。比如王亚娟的硕士论文《图像与文字相结合的美术教学初探》和陆海燕的《“图文并茂”让美术教学更有效》等。跟笔者的研究初衷和视角都不一样,还有很多值得深入探讨的空间。笔者是从图画与文字的结合中寻求一个切入点,探讨研究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图文创作的形式与素材的创新实践问题,以及图文创作在跨界融合中的应用研究。
(五)创新性
本课题关注的是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图文创作的形式与素材的创新实践问题。在传统绘画基础上,丰富图文创作的形式,发掘生活中的创作素材,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大胆表现,创作出一幅幅充溢着生活气息、灵动而又富有魅力的美术作品。
二、图文创作形式的创新
(一)紧扣呈现方式
在农村小学的美术课堂中,学生最常见的创作形式莫过于一本绘画本加上一盒水彩笔,照着课本上的美术作品依葫芦画瓢。这种形式比较枯燥,学生的主动性难以调动起来,创作性思维无法被唤起,因此一些创新的图文创作形式便应运而生了。
1.四格组图:就是以四个画面分板块来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或者主题,文字内容精简,让人能够快速而轻松地读懂。只要是符合主题内容的素材都可以用于创作,这样一来可选择的空间非常大,也就不再局限于课本了。小学美术教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他们的发散意识,培养他们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而这就是兴趣。比如,在“丝绸之路”“我爱我家”以及“春风进我家”四格组图比赛中,学生就联想到了唐僧取经、丝路名胜、善美家风、环境保护等方面内容,取材广泛。也许这些创作还很稚拙,教师应当充当学生的引路者和启发者,激励学生关注身边事,从而使美术教育更融入生活。
当学生的表现欲望被充分地激发出来,就会创作出独特属于自身的富含情感的美术作品。四格组图这种图文创作形式,深得广大师生的喜爱,芦溪二小师生也曾多次组织开展四格组图创作大赛,并且收获了不少的惊喜。
2.绘本故事:简略地说,它就是一种图文并茂的文学作品,用绘画来传达、描绘事物的特点。绘本在表现上强调画面的连贯性,要构成一个连续完整的视觉映像,设计者要像导演一样,在限定的篇幅里把一个故事讲得既明白又漂亮。好的绘本,甚至能让那些不识字的孩子仅看画面就能读懂大意,是孩子们颇为喜欢的一种作品表现方式。在教学中,我们也带领学生做了很多这方面的探索。
学生由爱看绘本,到爱创作绘本,他们的思维扩散能力和自主表现能力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正所谓兴趣是孩子美术创作的内在动力。学生用自己的图画配上文字表达,来助推情节,展现故事。教师也可以相机稍加指导,引导学生在画与写之间灵活交替,画不出来的可以写,写不了的可以画。
3.日记画:这是一个新颖的概念,也有人把它叫作美术日记,就是引导学生用绘画的方式,把每日的见闻和感想描画出来,并且配上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及日期。操作起来并不复杂,同时还能一举多得。首先,日记画的素材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可以培养孩子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其次,孩子与生俱来就有爱涂鸦的性子,日记画则大大满足了他们尽情表达自我的欲望,其乐无穷。此外,日记画还能锻炼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积累他们日后开展美术创作的素材。例如,在日记画——《买菜》中,康雅熙同学画了一个小姑娘到阿姨的菜摊上去买菜,菜摊前整齐地堆放着各种蔬菜,还有鱼,旁边配了一篇讲述自己买菜过程的日记。小作者完美地将美术绘画、生活常识以及数学知识融为一体,不失为儿童丰富有趣的生活写照。
4.少儿科幻画:如今,各种科幻电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为人都有猎奇心理,对未知的事情和茫茫宇宙世界充满了各种猜想。而少年儿童在自身生活阅历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大胆的想象,运用绘画语言创造性地表达出对宇宙太空、世间万物、未来命运及科技发展等方面的遥想,这种艺术形式就是少儿科幻画。它具备超前性、科学性、创新性和虚构性。少儿科幻画的题材非常广范,但选材要符合科学原理,兼顾直观性和美感。同时还要避免出现神话童话内容和现实生活画等现象。科幻画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一点,需要他们敏锐地观察身边新鲜事物、了解科技更新信息,多翻阅科幻书籍,开阔眼界,并且展开思维翅膀,进行创造性想象。
(二)丰富呈现载体
这里所说的“载体”特指用于进行美术图文创作的各种材质的物品,包括其不同的色彩和形状等。除了传统美术课堂中用到的绘画纸和颜料以外,还拓展运用到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材料,比如:粘土、树葉、包装盒、彩泥、蛋壳、纽扣、豆类、易拉罐、七巧板、剪纸、海绵纸、竹枝、棉花以及综合材料和其他废物利用等。这些各式各样的呈现载体都来自我们多彩的生活,而且获取途径非常便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创作灵感也油然而生。
所有创作都源自于生活。学生带着一双慧眼从生活中搜集感兴趣的材料,再通过自己的巧手妙想,进行创造性的组合,呈现出一幅幅生气活泼的作品。他们会惊喜地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术,而美术图文创作也无时无刻都在装点着我们的生活。这种奇妙的体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极大地满足了他们自我实现的需求。
三、图文创作素材多样化的创新实践
(一)文本素材
美术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图文创作最便捷、最直观的素材就是美术教材中的作品及教师的示范画。一般来讲,小学生进行美术教学内容的学习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即欣赏与了解——理解与掌握——体验与创作。美术教材的呈现结构恰好吻合了学生这一学习的过程。教师巧妙地依托教材中的文本素材,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感觉体验,从而唤起创作潜能。
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第八课《鱼儿游游》时,先引导学生从直观的感觉入手,欣赏并观察课本上几幅作品中鱼的形状及颜色,再让他们结合自己的观察说说鱼由哪几部分组成,细致的孩子还能发现这些鱼的不同形状特点,然后教师反复强调鱼的不同几何形态,进而让学生很快地学到绘制鱼的方法。孩子们独特的表现欲望,为接下来将鱼画得更加生动做好了铺垫。必要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示范展示绘制鱼的基本形状,最后让学生运用几何纹样和色彩对鱼进行装饰,并配上合适的背景,作品就完成了。在此过程中,激励学生画出与别人不一样的色调和形态的鱼儿,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生活素材
图文创作的素材并不仅仅局限于美术教材,还可以到广阔的生活中去寻找。如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可以带着学生走出课堂,去寻找校园中的美景,高大的树木、柔嫩的小草、娇美的花儿、飞舞的蝴蝶和蜜蜂、操场和教学楼还有蓝天和白云,等等,孩子们都可以用自己的画笔把它描绘下来,捕捉并定格这些美的瞬间,这该是一件多么有趣而意义非凡的事情。
除了上述实物模型外,还可以将一些生活情趣也作为创作素材。青少年儿童应当追求和向往健康的生活情趣,这样才能充分领略和体验生活的美好与幸福。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旅游观光的见闻……这些都可以为孩子们的美术图文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三)创意素材
在现代生活中,创意无处不在,图文创作自然也离不开创意素材。要将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表现出来,往往不那么容易,这就需要创造性的想法和独特的构思。北宋时期,有一位画家以“踏花归去马蹄香”为题作了一幅画:黄昏时刻,一个官人骑着马回家,马儿一路飞奔,在高高扬起的马蹄旁,围着几只蝴蝶在翩翩飞舞。蝴蝶绕着马蹄飞不就是闻香而来吗?创意真可谓精妙,在场的人无不连连称赞。要描画出具体的事物,并不难;而要将“香”这样一个只闻得到却看不出的抽象事物表现出来,就不那么容易了。但是这位画家调动感官体验,运用联想思维,独具匠心地将“香”字表现得淋漓尽致。生活中的抽象事物,还有很多,例如:冷、热、恐惧、声音、力量……在图文创作中,这样的创新思维方式非常值得借鉴。
四、图文创作的跨界融合
图文创作的魅力在于它并非只是美术学科的专利,在语、数、英甚至科学课程的学习中,通过美术技巧加学科知识的方式,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图文创作活动,能大大提升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因此颇受师生的青睐。学科手抄报和节日手抄报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还有数学七巧板拼图,各种节日贺卡、阅读卡、书签和名片,科幻画,等等。
美术图文创作还能寓教于乐,凸显德育,促成精巧的有机结合。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抓住契机开展一些有益的图文创作活动,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成效,能让孩子们真正地爱学、乐学,因为对他们来讲,每一个活动就是一次品德的修行。围绕德育主题而设计制作的班级板报,彰显班级特色的文化墙,都是学生进行图文创作的好阵地,同时也能让枯燥的德育变得鲜活有趣。
五、图文创作创新实践的意义
(一)全面提高农村小学学生的美术素养
美术图文创作的创新实践,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旨在解放他们的天性,谋求一种新奇有趣、人人有创意的美术学习模式。当学生用心去追寻那些奇妙的幻想与偶然的灵感时,他们的感官便敏锐起来,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是鲜活的。当学生的好奇心被老师呵护,就能打开他们思维的多重性,不断唤起他们对学习美术的兴趣,进一步激活他们脑海中的奇幻世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都将不断地得到提升,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也逐步得到锻炼,并渐渐形成个性。
(二)对美术学科建设的影响
在传统美术课堂模式下,学生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单一的绘画形式,不能凸显个性。而图画加文字这种全新的创作形式,指引学生观察生活,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将美术课堂延伸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美术课程资源就蕴含在各种与视觉文化相关的载体上。图文互补的美术作品极具视觉冲击力和趣味性,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深化和拓展了美术创作的表现层次。本课题研究从图画加文字、文字配图片的视角出发,探究与构建一种有助于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与实践才能相结合的美术教学方式,正视差异,培养个性,更大力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课堂更具有生成性。
(三)对其他学科教学的影响
哈佛设计院长莫森·莫斯塔维法曾说过,各学科之间的彼此交叉十分重要。这也是21世纪教育科学发展的未来趋势。而美术学科在其他学科领域间的跨越性特别强。利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来论述各类学科知识,更加具有吸引力,其效果也是一目了然的。因此,美术图文创作的跨学科融合也就非常常见了,甚至很多时候图文创作能够成为其他学科教学便利的辅助性手段和工具。
六、结论
图文创作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创新实践,就是力图给学生更广阔的个性空间,提供更多作品创作形式和创作素材。我们仍需要不断努力探究更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断深化研究的力度和广度。相信在今后的美术教学当中,图文创作的创新实践之路会越走越宽广。
[参 考 文 献]
[1]〔英〕马克·维根(Mark Wigan)著,刘雪莲、王国石译.文字与图像[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美〕布龙菲尔德(L.Bloomfield)著,袁家骅,赵世开,甘世福译.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3.
[3]〔美〕格罗姆(Claire Golomb)著,李甦译.儿童绘画心理学——儿童创造的图画世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
[4]薄松年著.中国绘画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9).
[5]王伯敏主编.中国美术通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8).
[6]胡玉民.融画于文图文并茂——巧用课本插图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J].散文百家,2012(12).
[7]蒋建梅.图像时代和谐图文共生关系的建构[J].現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4).
[8]余晓燕.图画与文字的关系浅议[J].文学语言学研究,2009(31).
[9]赵晓音.论儿童绘本的设计元素[J].出版参考,2011(30).
[10]王亚娟.图像与文字相结合的美术教学初探[D].硕士论文,2012.
[11]陆海燕.“图文并茂”让美术教学更有效[J].新课程学习(中学),2009(3).
[12]张亚玲.儿童绘画学习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08(6).
(责任编辑:李雪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