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黄芳 邵万亮
[摘 要]强化主体性的教学,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密切相关。试就对主体性的认识、主体性教学的实践与体会展开分析,旨在说明主体性在科学课堂中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初中科学;主体性;教学实践案例
在各级各类的教研活动中,“主体性”是一个高频词,是课堂教学评价中谈的最多的一个词汇。初始接触,听多了感觉有点厌,主要是因为对“主体性”的认识过于浅薄。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这个词汇已经在笔者心中开始扎根发芽。
一、对主体性的再认识
查阅百度百科可知,主体性是指人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作用、地位,即人的自主、主动、能动、自由、有目的地活动的地位和特性。新课程概念的基本特征是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突出学生能动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主人的根本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强调学生以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来实施课程,进行互动整合、融通建构。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有效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时常听老师抱怨“这些內容不知讲了多少遍,结果还是有这么多学生出错”,恕不知其关键症结就在于“主体性”这一问题上。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学习金字塔”(见图1),虽然没有真正被核实出自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的某项研究(没有人能证明看到过这份研究报告,网上也无法搜到相关研究论文),金字塔上的数字也很有可能是后人主观臆想加上的,但这个假说之所以有许多人及教育机构不断推广、尝试并广为流传,是因为这并不会影响到“学习金字塔”对选择高效学习方法的重要指导作用,它在某种程度上符合人们的常识。“学习金字塔”中的数字可理解为宏观角度的概率,这些数据能够很好地解释“主体性”在教育中的价值趋向问题。2400年前,孔子在论述教育时也已经说到:“对于我听过的东西,我会忘记。对于我看过的东西,我会记得。对于我做过的东西,我会理解。”美国学者M.希伯尔曼将孔子的智慧又作了修改,并扩展成他的积极学习信条:“对于我听过的东西,我会忘记。对于我听过和看过的东西,我会记得一点。对于我听过、看过并问过问题或与人讨论过的东西,我会开始理解。对于我听过、看过、讨论过和做过的东西,我会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对于我教过另外一个人的东西,我会掌握。”从这些教育家的名言中,我们至少可以认识到主体性的价值。
主体性为什么具有这样的教学价值?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在确定发展与教学的可能关系时,要使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和促进作用,就必须确立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一是他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智力水平;二是他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但要借成人的帮助,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摹仿,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维果茨基特别指出:“我们至少应该确定儿童发展水平的两种水平,如果不了解这两种水平,我们将不可能在每一个具体情况下,在儿童的发展进程与他受教育的可能性之间找到正确的关系。”可见,突出“主体性”的教学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学生自身在已有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或他人搭建的平台实现发展。
二、主体性教学的实践案例
通过平时的培训和学习,使我体会到了主体性的教学价值,并在教学尝试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以平时教学过程中的几个例子为例展开说明。
(一)课堂实验探究中的主体性教学
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地位和实验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在科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其主要表现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全面的科学素养等。但是,日常教学过程中,许多实验并非真正属于学生自己,实验探究往往变成了实验介绍或实验观看,使原本应该“探”的实验变味成了“看”实验,其结果如何也就不难分析。因此,如何提高科学实验的有效性,发挥实验的真正价值,是每一个科学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通过多年的实践,让我懂得了这样的一个道理:教师的演示实验,实际效果不到学生亲自探究的1/3。例如,在“光的反射定律”一节的教学中,初始几年教学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讲授加实验演示,结果发现学生对“光的反射规律”掌握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多次重复教学的内容,学生仍会在测试中频频出错。了解了“主体性”的作用后,开始让学生通过合作小组的形式,自主探究完成教师提供的“任务”,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寻找并总结规律、根据实验现象绘制光路图,从而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具体方法如下:先根据不同学生特长组建4人小组,使各组都有多元的学生且比较均衡,然后提供给每小组相应的实验器材(包括激光电筒、平面镜、小平板等),要求学生利用平面镜将激光电筒的光反射到一个规定的物体上,完成实验后再介绍达到目的的具体方法,以初步建立“入射角=反射角”的基本规律,然后再利用类似于图2的“光的反射规律探究仪”进行检测与验证,并得出“入射角=反射角,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的结论。完成这一任务后,再要求学生将反射光线与小平板上预先画好的斜线重叠,达到目的后汇报具体的操作方法,从而发现“三线共面”这一基本规律,以突破“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总是在同一平面上的这一难点。学生实验汇报中,教师适时引出“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等术语,并告知引入“法线”的意义及采用统一术语表达的好处,然后让学生再尝试用术语进行规范的表达。这样的一节课下来发现,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了学生,上半堂课好像感觉学生少有收获,探究方式和结果也差异很大,甚至感觉有点乱,但后半节课很快发现,学生在教师提供了相关的术语之后,便能马上总结出实验的结果,归纳出反射定律的几大特点,教学目标在前半堂过程体验的基础上得到了有效达成。
(二)教材文本学习中的主体性教学
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堂课时间虽短,但却处处埋藏着教师发挥教学机智的机会。讲授法虽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其优点是简单且省时,但对学生的建构效果并不是最佳。因此,对能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的知识,应尽量避免讲授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