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广东饲料》杂志社编辑部 周风珍
简介:郭世宁,男,博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兼任世界中兽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关村中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中南六省区中西兽医结合研究会理事长、华南农业大学国际中兽医研究所所长、农业部第七届兽药评审专家、广东省中兽药发展战略顾问团专家、广东省无抗饲料产业联盟专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兽医医药杂志》、《Journal of America Traditional Veterinary Medicine》编委会委员等社会职务。
长期从事中兽医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中兽医药畜禽健康养殖和对畜禽肠道菌群调控调节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发表论文150余篇。主编或参编著作8部。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20余项,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大北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东省农业科技推广二、三等奖各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获得国家二类新兽药2个,制定广东省地方标准《生猪无抗养殖中药材防病技术规范》1个。
当今,我国畜牧饲料业面临新的严峻挑战:非洲猪瘟来势凶猛,对养猪业造成极大损失;近年来,相关部门加快了对养殖业中抗生素使用规范的改进与推行,国家农业部已于近期公布了《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工作方案(2018-2021年)》,指出3年时间内实施养殖环节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工作。2019年3月13日,农业部关于征求《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出计划》征求意见稿提出,自2020年1月1日起,退出除中药外的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此前,农业部也限制了高锌在饲料中的应用,限制高锌、减抗同时到来,饲料业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兽药就是将中医药理论应用于动物身上。由于中药既可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动物生长,又不会产生危害人体健康的药物残留,我国传统的中医中药已逐步受到广大兽药生产企业和畜禽养殖者的重视,中兽药的生产和使用比例逐年扩大。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郭世宁教授从事中兽药研究多年,是广东省无抗饲料产业联盟专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对中兽药及畜牧业无抗养殖生产有着十分独到的见解。2019年3月31日,在广东蔚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新时代,健康、安全、高效养殖新思路”主题论坛现场,我们有幸采访了郭世宁教授。郭教授畅谈了当前我们在减抗、替抗认识上存在的误区、中兽药在替抗中的设计思路应用及中兽医防控非洲猪瘟的几点思考,分享给同行共勉。
《广东饲料》:近年来,相关部门加快了对养殖业中抗生素使用规范的改进与推行,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减抗、替抗势在必行,您能否简单解读一下?
郭世宁教授(以下简称“郭”):农业农村部去年发布了《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18-2030年)》的通知,鼓励要重点研发的是高效的植物提取物,新型中兽药。集成示范畜禽水产无抗环保饲料产品,推广应用绿色饲料添加剂和中兽医药等新型绿色制品。今年3月13号,农业农村部出台了一个文件,《饲料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出计划》,现在是征求意见,在这里面除了保留了两个中药的提取物,一个是博罗回散,还有一个是山花黄芩提取物,其他在饲料中具有促生长的药品全部要在2020年1月1日退出。国家形势已经定下来了,变或不变由不得你,这是必须要变。
《广东饲料》:减抗、替抗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我省2016年成立“广东省无抗饲料产业联盟”,一直进行无抗饲料技术的宣贯。请您给大家讲解一下目前人们对减抗、替抗还存在哪些误区?
郭:广东省减抗、替抗工作走在行业前面,然而,行业对减抗、替抗的理解还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减抗、替抗就等于无抗。减抗、替抗,它不等于无抗。这是因为在养殖过程当中,动物它肯定是要发生疾病的,发生了疾病以后怎么办?肯定是要治疗,这时候可能离不开抗生素。减抗是减了什么?减少的是抗菌药物和(或者)抗生素的应用,就是减少在临床上治病用的抗生素的量。替抗是替代抗菌药物和抗生素,这个替抗是替代哪里面的?就是替代饲料当中的具有促生长作用的抗菌药物;无抗指的就是不使用抗菌药物或者抗生素。现阶段来说,我们国家现在追求的是减抗、替抗,无抗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
第二个误区是全盘否定西药,说抗菌药物一无是处。抗菌药物(或者抗生素)的应用,给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个巨大的飞跃。以前成活率比较低,自从抗生素使用以后,养殖的规模化和制约化成为可能。还有的人说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用药;抗生素药物不合理应用,尤其是在饲料当中促生长的抗生素,畜产品肯定是有残留的,人食用了有抗生素残留的食品以后,有些人会出现过敏;还有一个就是对环境的危害,抗生素它排放到环境当中,会对环境产生危害。由于上述原因,全面否定抗生素。
第三个误区是否定中医中药。理由一是就是中药质量不稳定,二是效果不显著,还有一个机理不明确,最后一个是中医中药理论神乎其神,晦涩难懂。
第四个误区:中兽医药的春天来了!
中兽医药在减抗、替抗方面的前途巨大,是不是中兽医药的春天来了?现在关于中兽医药的研究非常热门,应用得非常多,宣传得非常火。我感觉到这个热,有点过头了,类似于我们中医里边说的虚火,虚热,目前还没有真正能拿得出来的替抗、减抗的产品。目前农业农村部公布的26种药物添加剂,到2020年底的话只剩下博罗回散、山花黄芩提取物这两种,留给大家寻找替抗解决方案的时间已经越来越紧迫了。
《广东饲料》:为什么要减抗、替抗?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郭:20世纪50年代,抗生素给人和动物的健康做得贡献非常大。大部分抗生素生长促进剂对动物肠道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并促进动物机体对饲料中养分的吸收,另外,多数使用抗生素促进剂的人认为它能起到疾病预防的作用(尚未得到正式确认)。1999年,欧盟从生态学的角度进行了对抗生素和抗菌药物进行综合考量,从人、动物和环境当中来考虑抗生素,它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因此就提出了减抗,主要是由于抗生素有时候会产生过敏反应,还有“三致”作用;再一个是耐药性,还有一个是菌群失调。欧盟已于2006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抗生素生长促进剂在畜牧饲料业中的使用,美国在2017年禁止用抗生素生长促进剂。在巴西,大多数抗生素仍允许使用,但是有规范进行限制;俄罗斯要求动物屠宰前必须有3周的休药期。我国也跟随发达国家的步伐,准备2020年1月起完全禁抗。
《广东饲料》:如何替代,怎么替代?中兽医药在减抗、替抗的产品设计思路有哪些?
郭:替抗产品的思路,第一个是有抗炎作用?再一个能不能改善肠道的环境,有利于有益菌的生长,我感觉这是扶助正气。大家都非常了解,肠胃不好的话,要喝点什么药物?喝藿香正气水的比较多,调理肠道菌群的。我认为抗生素替代产品的设计思路,一个是要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饲料的利用率;第二个就是提高免疫机能。
促进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从哪方面来考虑?一是要改善消化机能。二是在中医理论脾胃理论指导下,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辩证虚实寒热,采用健脾燥湿、理气消导,这种中药方非常多,比如健胃消食片,参苓白术丸、补中益气丸都可以。以猪为例,根据生长时间把猪划分成哺乳仔猪、断奶仔猪,保育猪、生长育肥猪。针对不同的生产阶段开展替抗方面的研究。
首先是哺乳仔猪,哺乳仔猪它采食量不多,以吃奶为主,因此生产时间上应该以母猪保健为主,把母猪养好了,仔猪吃奶水多,就会长得特别好。
母猪要产奶多的话,替抗的产品肯定是要加上一些催奶的药物,比如说催乳散(天花粉,党参、王不留行,通草,茯苓,莲房,甘草),让母猪泌乳多一点。此外,母猪产后体质相对来说比较虚弱,产奶是一个耗费体力的过程,往往到最后又出现气虚血虚。因此在临床替抗产品的设计时,要考虑到把其体质给恢复过来,采用补气补血加活血化瘀的药,党参、黄芪、当归,加上通草、柴胡。再者,如果母猪发生乳房炎的话,中药蒲公英是一个非常好的药物,用来治疗乳房炎,还可以用三花汤。常用的药物蒲公英、连翘、金银花、紫花地丁。哺乳仔猪可以用什么?可以用山楂,我们知道吃了它以后胃酸分泌过多。此外,还可以用鸡内金和陈皮。
断奶仔猪的常发病是腹泻,主要是由断奶应激引起的,再一个是因为肠道菌群建立不完整。应适当增强胃肠的动力,胃肠道蠕动快一点,多吃才能消化。再一个是补充益生菌。中兽药里面一个方叫保济丸,它有解表、祛湿、和中,更偏重于祛湿。还有一个保和丸更注重于消食。还可以用参苓白术药物。在这些方剂中好多都是药食同源的药物,大家可以参考饲料原料目录里面的115种中药。
保育猪是免疫预防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可以用中药里边的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七补散。到了生长猪的时间同样要健脾益气,调整胃肠道的菌群。中医里边一个说法,叫做胃气。什么是胃气?“胃气不和,则生百病”。就是说胃的消化功能失调,吃的不消化,营养物质吸收不好,体质就下降,它就容易生病。胃气不和也可能会出现腹泻,调理胃气和腹泻可以用什么?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散,参苓白术散,健胃消食片。中医讲脾气要往上升,胃气要往下降。脾气升就可以把水谷精微(营养物质)上输心肺;胃气降怎么来理解?胃气是应该往下走,食物才能排下去。若胃气不降的话,就会出现食后呃逆,严重的会呕吐。
育肥猪的话还是要健脾胃,适当增重催肥。替抗的药物我们在临床上用得最多的可能就是用有肥猪散、催肥散、陈皮等。
第二个,就是提高免疫机能和预防免疫损伤。大家可以在百度里边搜索了一下,大概有19000多条记录中药和中成药有提高免疫机能的作用。
《广东饲料》:您能否具体来阐述下中兽医药在减抗方面有哪些原则?如何正确对待中兽药和西药?
在减抗过程当中,减的是促进生长中用的抗生素,不是减少治疗用的抗生素。同病异治。同一种疾病,既可以采用中医的方法,也可以采用西医的方法。假设要减少抗生素的用量的话,是不是可以采用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还有一个异病同治,针对不同的病,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同病异治,如腹泻,腹泻可能是在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病,中医里面它不会去划分是由细菌还是由病毒引起的,它只会划分为它是属于肾虚腹泻、脾虚腹泻还是由肝郁引起的腹泻等等,按照中医的思路,效果都是非常不错;再一个是感冒,感冒也是临床最常见的病例,中医上感冒有风寒感冒、风热感冒、风湿感冒等等,西医治疗感冒,可能要用些抗菌药物,而依据中医理论进行辨证,应用中药进行治疗,如果辨证对,效果也是效如桴鼓。我认为搞中医的,但是不应当排斥西医,反之亦然,医学的目的是治疗疾病,是以中医为主,还是以西医为主或中西医并重?这就需要在临床上进行辩证。
《广东饲料》:您认为中兽医药要快速发展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郭:减抗和替抗,目的都是为了动物健康,为人类生产安全的产品。和谐就是天地,中兽医药追求的就是和谐。尽管中兽药在减抗、替抗方面有着很多优势,然而也有些因素阻碍其快速发展。一个是中兽药应用的效果不显著问题,再一个就是现在市场上中药质量是参差不齐,三个是目前有些机理在当前医学情况下还不能够研究透彻。
《广东饲料》:非洲猪瘟来势凶猛,对我国养猪业造成重大影响,您可否简单介绍一下如何科学防范非洲猪瘟大范围传播。中兽药上有哪些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郭:非洲猪瘟主要是通过口鼻传播。首先,这里我们先谈下中兽医对动物疾病发生的再认识。中兽医是防治病的动物,不是动物的病,主要强调防重于治。黄帝内经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它包含了一个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在这里面强调“未病先防”,针对可能的致病因素进行提前干预,此时干预对象主要为存在某些疾病高危因素的健康动物。目前来说,我们畜牧生产实践中,治未病主要是由疫苗或生物制品来实现的。目前中兽医药在治未病方面缺少临床试验的大数据支撑。这个应当引起大家的重视。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未病先防主要是对动物体的气血和神志进行调节,安神定志,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中医最讲究和谐,一个是生物体内本身要和谐,再一个是动物体与外界环境和谐。我们现在做的生物防护措施,就是为了追求动物体和外界环境的和谐。
动物体和外界环境的和谐包括“因时因地制宜”,就是动物要与四季的气候和环境和谐,《元亨疗马集》这本书里面说“春灌茵陈与木通,消黄三伏有神功;理肺散宜秋季灌,茴香莫教冬月空”。因此要做到“春季保肝护胆,夏季泻心健脾,秋季清燥救肺,冬季温肾助阳”。
在南方地区的什么病比较多?湿热病比较多。在北方地区,相对来说寒冷病比较多。治疗疾病的时间,我们就要考虑到地区的差异,南方地区动物用药中适当加清热燥湿的药物,北方地区适当使用温里药,这是因地制宜,当然还要考虑到季节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