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中考视角下中学生耐久跑教学策略

2019-06-11 06:07申海荣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耐力素质体育中考教学策略

申海荣

摘要 本文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条件、多维度思维下探讨发展提升学生的耐久跑运动能力的策略,有效提升学生克服耐久跑的恐惧心理与压力,为提高学生耐久跑水平提供一定的实效性研究。

关键词 体育中考 耐力素质 教学策略

国家体育中考的设置是教育部通过以考促练的方式,从多方面促进中学生的运动专项水平及学生的体质、体能水平提升。从近几年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汇总分析,中国学生体质健康呈现下降的趋势。因此,中考体育项目的设置是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学生耐力素质的测试是对学生心肺功能、长时间保持高效的运动能力及学生克服困难心理的多重考验,笔者从场地布置、距离划分、时间调控、人数变化、队形调整等几方面来剖析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的耐力素质教学,望能为一线体育教师在体育中考测试项目教学中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与实践借鉴,继而为提升学生耐力素质能力做出绵薄之力。

一、耐久跑项目的内涵

耐久跑是指人体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情况下进行长时间不间断跑步的能力。耐久跑是跑步的一种基本能力,是由手臂与腿部协调运动过程中配合以正确的呼吸方式完成的一定时间的运动过程。耐久跑是学生耐力发展的一种方式,在耐久跑进行中,学生会经历第一次“极点”与第二次“极点”的现象,克服“极点”过程就是提升耐久跑运动能力的过程。

二、耐久跑项目设置的意义

1.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

学生的有氧耐力发展过程必须是经过一定耐力素质的训练才可以形成的体质能力,体育教学中的耐久跑项目教学是发展学生有氧耐力的重要项目,是学生发展有氧耐力的重要步骤。没有一定强度的耐力训练,学生便不会拥有较好的耐力素质。

2.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是人一生中身心发育最为显著的一段时期,这一阶段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是处于半成熟状态,夹杂着幼稚与成熟、伴随着独立与依赖、自觉与叛逆并存的复杂状态。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耐久跑的练习,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让他们认识到一切成功的得来不是轻而易举的。有效的耐久跑练习是引领学生朝向健康的心理状态发展,释放学生压抑、郁闷心理的最佳途径。

3.培养学生的坚强品质。

体育运动是培养学生坚强品质的最佳活动之一,耐久跑运动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在教师引领下进行的耐久跑学练,是学生自我克服心理恐惧、挑战自我能力的重要一步。因此,耐久跑教学的设置是有效地培养学生坚强品质和克服困难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在今后人生道路中勇战困难的指明灯。

三、耐久跑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的行动策略

1.场地布置。

教师在耐久跑项目教学时,可以通过改变场地上的布置而增强学生学练的积极性与兴趣,從而有效地转变学生对传统枯燥的耐久跑项目的感观与认知。不同的场地设置会给学生不同的大脑刺激与机体刺激,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喜欢尝试与挑战未知的项目。因此,改变场地的布置是培养发展学生耐力素质的有效途径。如教师在排球场地上,通过布置四个场地不同远度的标志桶,教师在课前将每个标志桶里放置一张写有号码的数字,每个标志桶身上贴有不同号码的标志,教师在课堂练习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四小组,每小组再分成2-3人的小团队。在练习之前,团队带头人到教师手里抽取相对应的数字,然后分小组合作跑不同距离的标志桶以找到与你手中相对应的号码,最快找到的一组团队获胜。依次进行排名,最终教师通过设置一定的“奖励”,除了第一名团队,其余团队分别做与自己团队名次相对应平方的俯卧撑练习。教师通过设置这样的练习,一方面锻炼了学生耐久跑的能力,另一方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练的参与性。

2.距离划分。

不同距离的划分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不同距离练习方式的一种调整。众所周知,学生在学练的初始阶段,教师一上来就安排800米或1000米这种长距离练习,一方面学生的体能上会吃不消,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学生的恐惧心理。因此,教师通过划分不同距离的教学是耐久跑教学的一种合理手段。如在设置800米教学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200米+100米+200米+100米+200米分段教学,即安排学生进行200米快速跑,紧接着100米慢跑调整,再进行200米快速跑,接着100米调整慢跑,最后再进行200米冲刺跑。教师通过有层次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跑的过程中有一个适应、调整、缓冲的过程,这样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便不会一下感觉到800米是那么的吃力。

3.时间调控。

不同时间的调控与不同距离的划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耐久跑练习是一项进行长时间、长距离的运动,因此,时间的调控与距离的划分都是进行耐久跑教学的一种合理方式。教师通过划分不同的时间段,要求学生在不同时间段完成相对应的学练内容,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短距离的练习,这也是减轻学生耐久跑心理负担的有效方式。如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分半钟匀速跑(300米)+20秒的慢走+一分半钟的匀速跑(300米)+25秒慢走+1分钟匀速跑(200米),再到一分半钟匀速跑(300米)+一分半钟的匀速跑(300米)+1分钟匀速跑(200米),这样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让学生经历过渡适应的过程,在慢慢调整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耐久跑能力。因此,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设置不同等级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学练,这样,教师可以通过一种有效的方式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共同练习提高。

4.人数变化。

耐久跑项目在体育运动项目中是一种集体与个人相融合的项目,其最终的运动成绩是属于个人的,但在耐久跑进行过程中,其成绩是靠着集体共同激励、奋进、团结的过程提高的。因此,耐久跑可以算是一种半个人、半集体的融合项目。教师想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耐久跑素质水平,就要充分利用人数这个变化有效地改变学生整体的耐久跑运动能力。如教师在安排耐久跑练习中,教师可通过同质分组、异质分组的方式进行分组学练。让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本队运动成绩靠前的学生,继而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运动潜能,以利于他们运动成绩的提升;运动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分成一组,他们可以相互打气、相互加油、相互鼓励,在这类共同体中,让他们看见希望,从而也有利于他们整体成绩的提升。而异质分组则是利用运动成绩较好的同学带动运动成绩相对较弱的同学,让运动成绩较弱的同学跟随运动成绩较好的同学的步伐与节奏,让他们逐步感受正确舒服的运动方式。

5.队形调整。

不同队形的编排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领头人或带头人的作用,耐久跑项目成绩的提高不是单枪匹马就可以获得较好成绩的,它必定是在大家团结合作之下的共同提升过程。变化的队形是耐久跑教学策略的一种改变,如教师在耐久跑学练内容安排中,每队中学生对自我的定位要非常的明确,哪些学生是领头的,哪些学生是需要调整变成领头的学生,哪些学生又是跟跑的。这样在耐久跑过程中,根据教师对学生的定位进行耐力练习,在跑动过程中,时刻谨记自己的队形与位置,争取在这个过程中完整地将队形保持下去。通过几次的实践练习,全队学生终将会获得不一样的耐久跑能力与成绩。

总之,耐久跑能力的提升不是一天两天的过程,而是一项长期奋战的过程。不管是男生的1000米,还是女生的800米,或是学生其他方面的耐力素质练习内容,都是如此。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于教材、校情、学情,要用发散型思维思考问题,在练习手段选择中,只要是对学生耐力素质有效果的项目都可以进行尝试练习,而并非局限于某一项的练习手段,这样便使得学生在多样化的学练模式中提升耐力能力,从而让学生在无形中,真正享受耐力素质的提升,继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岱山分校)

【参考文献】

[1]王梅,陈英莲.在耐久跑教学中运用快乐教学法效果好[J].体育教学,2003(5).

[2]周正广. “目标教学法”在耐久跑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文理导航,2013(23).

猜你喜欢
耐力素质体育中考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延续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制度的可行性研究
中考体育考试改革对西安市初中体育教学的影响
借助信息技术 做好初中体育备考
篮球运动员耐力素质训练方法研究
那一年初三,我们一起成长、进步着
高中学生耐力素质状况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