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敏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发展学生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科学的解题策略。”应用题作为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重要题型,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尤其是在进入小学高年级后,应用题所占的比重有所增加,题目也呈现多样性、综合性和开发性,提高应用题教学实效性,有利于增强学生学好应用题的信心,为初中阶段的数学奠定基础。为此,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创设多样化教学情境,启迪学生思维;强化解题方法多样化训练,帮助学生寻找解题思路;设计开放型应用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促使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策略
数学应用题是综合运用数学概念、性质、运算法则、公式、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一类题型,更加注重对学生数学能力的考查。小学数学应用题是小学阶段数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且随着学生学龄的增长,数学应用题的难度越来越大,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开放性,让很多高年级的小学生都感觉无从下手。而应用题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成绩,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即将踏入初中,学习初等数学,因此,在小学高年级帮助学生扎实数学基础,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有利于为学生的初中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一、创设多样化情境,启迪学生思维
小学高年级的数学应用题涉及范围广泛,包括了商品销售、营销问题、生产问题等等,且题目所给背景知识抽象难懂,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对题意的理解,从而导致他们无从下手。应用题的教学更加注重过程性的分析与理解,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积极思维、主动探究并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现一共有42人要坐船,但只有能坐5人的大船和能坐3人的小船,如何将他们一次性地运送到对岸?让学生根据所出示的情境图,自己提出假设,假设10只全部是小船,则一共可以坐30人,比总人数少12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小船所载人数不够,可以用小船换大船,怎么换呢?于是笔者用带动画的幻灯片进行演示,用一只小船换一只大船的结果是怎样,现在可以坐多少人,仍然不够,继续换,直到人数达到42人为止。学生通过观看幻灯片的演示,眼前豁然开朗,原来解题的过程这么简单。可见,丰富的教学情境,既能活跃课堂氛围,也让数学应用题变得更加生动,且一目了然,学生在此情境中求解,自然能事半功倍。
二、强化解题方法多样化训练,帮助学生寻找解题思路
(一)巧换角度,破解题目玄机
在求解数学应用题过程中,有时候按照常规的解题思路,会让学生觉得无从下手,而此时就需要我们给予适当的引导,在深挖题目中条件信息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尝试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分析,也许就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例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可设计这样一道应用题:假设某公司原有360名职工,其中女性职工占总人数的 ,今年公司扩招,又招聘了几名女性职工,这时,公司女性职工占人数的 ,那么,公司今年招了几名女性职工?
在这道应用题中,无论是已知条件还是提问,都是围绕女性职工展开,如果在解题时按照常规的思路进行考虑,仅仅抓住女性职工不放,那么,对于所招聘女性职工人数的求解方法,可能已经超出了小学数学知识的范畴,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较大的难度。此时,我们不妨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在招聘前后,唯一不变的是男性职工,在解题时可以抓住这一点,这样,思路就能变得豁然开朗了。首先可以根据已知条件求出男性职工的人数360×1- =150(人),在招聘女性职工后,男性职工占总数的1- = ,那么公司的总人数就为150÷ =375(人),再用总人数减去招聘前的总人数就能得出所招聘的女性职工人数。
(二)抓牢等量关系,化难为易
在有些应用题总给出了两种及两种以上不同属性的量時,需要我们对不同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与换算,这样采用等量替换法,就能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例题:水果市场批发4箱苹果和5箱杧果的总金额是425元,已知每箱杧果比每箱苹果要贵4元,那么每箱苹果和每箱杧果的批发价分别是多少元?
在这道应用题中,我们读题后发现苹果和杧果的批发价格都是待求的未知量,同时求解可能会需要用到初中数学知识,学生也难以理解,那么,此时我们不妨尝试采用等量替换的方法,替换后,这道题就与鸡兔同笼的解题过程比较类似,学生也比较容易求解了。由于每箱杧果比每箱苹果贵4元,如果将苹果全变成杧果,就需要增加4×4=16(元),此时总费用就变成了425+16=441(元),即一共9箱芒果,每箱杧果价格为441÷9=49(元),这样由于杧果比苹果贵4元,所以每箱苹果价格为49-4=45(元)。类似的,在解题时也可以将杧果变成苹果进行求解。可见,只要我们牢牢抓住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并进行灵活转化,题目的解答就变得容易很多。
三、强调设计开放型应用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开放型数学应用题具有如下特点:在所给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这类应用题由于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从而蕴含着丰富的探究性与趣味性,且同时要求学生能够结合题目已知条件,采用不同的策略进行求解。其求解思路的开放性、多样性和灵活性,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思维自由翱翔的空间,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可设计这样的一道开放性题目:假设“五一”全家准备到北京旅游,现有两家旅行社,其中,甲旅行社给出的收费标准是,家庭人数三人以下购买全票,家庭人数在三人或三人以上,则可购买三张全票,其余人票价一律打五折,即优惠50%;乙旅行社给出的收费标准是,家庭旅游按照团体票进行购票,一律按照原价的80%购买,现已知两家旅行社的人均票价是800元。(1)如果你家去旅游,你认为选择哪家旅行社更加划算?为什么?(2)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你对其他家庭旅游能给出什么建议呢?
由于在题目的已知条件中并未给出家庭旅游的人数,在信息不完备的现实情境之中,每个学生的家庭人数不同,学生根据实际家庭人数得出的结论也会明显的不同,学生的解答自然也是丰富多彩的。可见,在上题中条件的缺失,让学生根据题意补充合适的条件,并使之成为条件充分的应用题再进行求解,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思维逻辑性,也让学生的解题思路变得更加开阔。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是向初中阶段过渡的重要时期,数学应用题作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时应遵循高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以应用题作为问题解决的载体之一,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知识与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真正地实现学以致用,从而为初中初等数学的学习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