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晓昱
摘 要: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自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关乎情”,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创设情境
情感教育是《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下的重要教学内容。在现代化教育过程中,情感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健全的社会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修养。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情感教育融入到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社会观,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
1情境导入,形成情感的氛围
语文课堂开始前的课堂导入是语文课堂能够高效进行的基础,一堂高质量的语文课堂应当具有能够有吸引学生兴趣的课前导入。在进行情感教育的教学前,良好的课前导入更是可以帮助教师降低课堂难度,是形成良好的课堂感情氛围的重要途径。其中,情境创设的导入方法更适应于现代化教育的要求,更符合当代中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点,通过创设情景,可以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投入课堂,积极地配合教师进行语文课堂的学习。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死板、单调,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不高,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也非常少,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连最基本的语文教学任务都很难完成,更不要说渗透情感教学了。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将多媒体应用到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情境导入,营造情感课堂的教学氛围。
2教师要时常进行换位思考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更新观念,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转变。长久以来,语文教师熟于扮演固定的角色,教师总爱把学生看成一个个任人摆布的物体。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尊重、欣赏、宽容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其人格。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应以真诚为基础。表里如一的真情实感是师生情感交流成功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时常进行换位思考。遇到问题时,应自问:“如果我是学生,我会怎么想?怎么做?”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进行角色交换。只有这样,師生之间地情感才会越来越深。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有可能喜欢上你的语文课。中国有个成语,叫做“爱屋及乌”,意思是说,由于爱某一个人,连同停留在他屋上的乌鸦也都爱。如果师生之间关系好,相互尊重,学生从内心感到自己的老师可亲、可敬、可信、可爱,学生喜欢你,因此就会喜欢听你讲的课。“亲其师而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语文教师若能经常进行换位思考,角色互换,就能建立良好地师生关系,有利于搞好语文教学。
3对每位学生做出公正的评价
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和鼓励,每节课都在为之而努力奋斗。因此,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有意无意间所表露出来的创新闪光点。这样学生会非常喜欢上你的课,特别是对学习语文有困难的学生,哪怕只是一小点进步,都应当给予肯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曾遇到过这样的一个事例:我们班有一位小女生,平时沉默寡言,从不回答问题。“沉默是金”用在她身上,一点也不过分。但在一次分组背诵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时,我突然间发现她发出了清脆的声音,比较特别,此时此刻,我兴奋极了。微笑着面对这位小女孩,拍起了双手,随后,其他学生也跟着拍了起来,鼓励的掌声响成一片。我说:“芳芳同学,你背书的声音非常好听”。这位女孩激动得哭了起来。后来,她经常举手回答问题,而且一次比一次回答得好。她的语文成绩也渐渐地提高了。因此,每当学生爆发出闪光点时,语文教师要善于捕捉并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
4在阅读教学中表达真情实感
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学生。语文教师从事的是汉民族语言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表达无疑会影响学生,因此,语文教师的语言无论是课前的导入、课堂上的讲析,还是课文的朗读,都要饱含情感,不仅要干净利落无杂质,还应当简洁优美有磁性。在教学过程中,有不少语文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拿起语文书就磕睡,听到写作文就头痛。我想,我们不能一味地责怪学生,而要从自身找原因,看自己是否具备了一个语文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自己的语言是否是语文教师的语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语文不可能,但我们至少可以让他们不觉得语文面目可憎,令人讨厌,至少可以让相当一部分学生愿学、乐学语文。
5结论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对学生做出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要及时指出学生的优、缺点,用表扬、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鼓励,当学生焦躁不安时,及时给予安慰等,这种口头评价,随机评价的方式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如果表扬不当,言过其实,也会使学生产生反感,影响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在教学中客观评价学生,可增强学生情绪的正向变化,对于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最好不直接提出批评,而采用正面提出要求为好,这样做,有利于防止负面作用的产生,避免产生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孔锋.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J].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2011(2).
[2]蔡金良.新课程下语文教学中教师角色地位的转变及合作式教学的构建[J].考试周刊,2009(15).
[3]温晓凤.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J].文学与艺术,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