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军军
【摘 要】开展对话课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应得到教师的重视。要培养学生对于对话课的学习兴趣,提高对话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避免开设机械操练的对话课,而开设基于生活,巧设追问的对话课;避免以阅读为主的课堂,开设听说结合的课堂;避免“明知故问”式问答,进行基于真实交流的问答;避免表演式拓展,关注生成性拓展。由此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提高综合语言能力,发展英语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英语;对话课;追问;生成性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要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是能用英语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表达简单的个人观点和感受的能力。对话课是贯彻这一理念的重要途径,应得到教师重视。然而,在当前小学英语对话课的教学中,依然存在着在课堂上机械地操练核心句型,并将对话课当成朗读课的情况。此外,明知故问式提问和表演式拓展也充斥着课堂。要改善这些现象,教师首先应明确对话课的要求和部分重要概念,再结合实际,展开教学。以下是几例正反案例,笔者希望通过案例的对比,为英语教师在教学对话课时提供相关参考。
一、机械操练的对话课——基于生活,巧设追问的对话课
对话课上,教师机械地操练重点句型,使课堂话语僵化的现象时有出现。学生惯用已经学过的句式结构或常用的应答语,对新的话语却很少能够涉及。归根结底,这还是由于教师的课堂用语过于单一,在创设情境时没有关注到生活中的语用环境。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摒弃照本宣科的教法,用生活实例和个体经验丰富课堂教学。
(一)机械操练的课堂案例
如教学PEP六年级上册Unit 3 My weekend plan,第一课时Lets try和Lets talk部分的教学多为教师和学生间的一问一答式对话,具体如下。
T: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
S1: I am going to see a film.
T: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
S2: I am going to visit my grandparents.
教师一时感到迷惘:为何学生给出的回答总是如出一辙?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
【教学反思】
对话首先是一种交流,交流不限于以出国或工作为目的的个人日常生活交往,而包括思想、情感和文化的交流。创设真实的对话情境,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事物,引起学生的兴趣,打开学生的话匣子。上述案例中教师的机械式提问,给学生一种只要将已学的动词短语带入将来时的语句中即可的错觉。学生学过的短语大同小异,因此给出的回答也是千篇一律,这绝非真正意义上的对话。鉴于此,教师应反思教学,将生活融入课堂,以生活为基础,巧设追问。
(二)基于生活,巧设追问的课堂案例
同样以PEP六年级上册Unit 3 My weekend plan的Lets try和Lets talk为例,课堂提问片段如下。
T: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
S: Im going to visit my grandparents.
T: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n your grandmas home?
S: Er….(学生低头不语)
T: Are you going to help your grandma clean their home?
S: Yes, I am going to eat some delicious food, clean their bedroom and do the dishes.
T: Cute girl,youre helpful.
【教学反思】
以上案例中,师生间的对话更显真实。教师在学生给出答案后基于当时的对话和一定的生活情境巧设追问,并在学生迟疑之时及时引导,化解课堂尴尬,带领学生回归生活体验。由此可见,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回答的内容,还应推动学生积极思考,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
二、阅读为主的课堂——听说结合的课堂
许多教师缺乏对话意识,时常提出问题让学生从语篇中找出相关答案,将对话课上成朗读课或阅读课。学生朗读课文,從文本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但师生间始终没有形成对话交流,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不到发展。
(一)以阅读为主的课堂案例
某教师在教授PEP五年级下册Unit 5 Whose dog is it?的Lets try和Lets talk部分时,向学生提问:Whose picture is this?请将图片和名字连起来。学生阅读文本后,很快就得出了正确答案,如图1所示。
【教学反思】
教学参考书中针对对话教学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是:对话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运用该单元的核心句型和表达法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教学重点是“说”;要从教材走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学生真实、自然地表达自我。
要让学生输出语言,即“说”出来,首先要以语言的输入为基础。听力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输入活动,能将学生的思绪带入课文的情境中,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产生输出语言的欲望。教师采用“听先行”的对话教学方式,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听到的内容,并就听力内容进行提问。或请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点,师生展开讨论交流,实现对话教学的目标。
(二)听说结合的课堂案例
PEP六年级上册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的第一课时为Lets try和Lets talk部分,改进后的教学环节如下。
1.教师让学生听录音,说出自己听到的人物。
2.教师提问:How do they come to school?请用频度副词usually,often,sometimes回答,同时完成表格,如表1。
3.再次听录音,听完后朗读课文,再合上书本,根据表格分角色复述课文内容。其中boy充当Mike;girl充当Amy;teacher充当Mrs Smith。
【教学反思】
一般情况下,如果让学生看着文本填表格,他们很快就能完成任务,但这样一来,信息在大脑停留的时间过短,语料输入不足。相反,先听录音的做法能促使学生仔细地听文本内容。且在输入信息的过程中,学生还要思考整理,才能准确完成填表任务。由此,学生真正内化了语言,使语言输出有了基础。在课堂的最后环节,教师让学生分角色复述课文内容,既是对前面几个环节的检验和延伸,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由此可见,听说结合的课堂设计能有效提高对话课的教学效率,值得教师尝试。
三、“明知故问”式问答——基于真实交流的问答
明知故问是对话课上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缘由,主要是教师没有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环节,导致问答的语言刻板,缺乏真实交流的意义。
(一)“明知故问”式问答的课堂案例
PEP五年级下册Unit 5 Whose dog is it?的Lets try和Lets talk部分的教学环节如下。
Free talk(呈现新词,师生进行简单对话)
T: Its my English book. The English book is mine.
S: Its my pencil-box. The pencil-box is mine.(生模仿)
T(拿起学生的书本): Whose book is it?Its ...s book, Its hers / his.
S: Its ...s book.(此时只有少部分学生举手,学生的学习情绪不高。)
T: Its hers / his.
【教学反思】
日常生活中,教师不会指着某学生的书问其他学生“这是谁的”,因此这样的课堂设计与现实生活是脱节的。而上述案例中的課堂环节只注重语言点的训练,忽视了生活情境的真实性,导致学生交流兴致不高。由此可见,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改变语言呈现的方式,由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对话中来。
(二)基于真实交流的课堂案例
1.上课前,教师事先藏好几位学生的文具盒,而后引入对话。
T: Look,I have many pencil-boxes.Can you guess whose pencil-boxes are these?
T(师拿起其中一个文具盒):Can you guess whose pencil-box is it?
S1: Its As pencil-box.(教师引导学生)The pencil-box is his.
T:(问A)Is it yours?
SA:Yes,it is.
2.接着,教师出示两个款式、颜色相同的文具盒,指着其中一个提问。
T: Whose pencil-box is it?
S1: Maybe its Bs.(学生十分兴奋,纷纷举手,希望能猜中答案。)
S2: Maybe its Cs.
S3: Maybe its Ds. Her pencil-box is pink.
T: But both of them are pink.Which one is Ds?
S3: This one. Because there is some black ink.
T: Really?Is it yours? 教师转身问D同学。
SD: Yes, its mine.
【教学反思】
“教师需要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活动,将源于真实生活的情境更多地运用于课堂,让学生的学习更好地与生活相结合。”上述课例中,教师深入学生的日常,从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文具盒入手,吸引学生参与对话。实践证明,基于真实交流的对话课堂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热情,并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操练语句,熟练掌握语言点,达成课堂目标。
四、表演式拓展——生成性拓展
在对话课的拓展环节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创编对话,并组织学生进行表演。然而,不论是创编对话,还是表演对话,教师都应注意对话在实际生活中的语用环境,避免单纯为表演而表演的对话拓展。
(一)表演式拓展活动的课堂案例
区小学英语优质课的评比活动中,有两位教师上的对话课为同一内容,即PEP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5 Whose dog is it?的Lets try和Lets talk部分。
教师A采用的对话课拓展方式是为学生提供固定的场景:Fido is in the park.让学生上台进行对话及表演。其中一位学生表演小动物Fido,另外两位学生一个提问,一个蒙住眼睛,猜测小动物Fido正在做的动作,以下是对话框架。
Fido is in the park.
S1: Where is Fido now?
S2: Hes in the park.
S1: Is he ( ing)?
S2: Yes, he is. / No, hes ( ing).
S1: Fido, come here.
学生按照框架语进行提问,只需改动其中一个单词即可完成整个对话。不难发现,学生在虚假的情境中重复着单调的步骤,看似是对话课的拓展,实际无太大意义。
【教学反思】
纵观上述教学案例,可以发现,教师A创设的拓展环节的活动不够真实。该教师没有真正理解课堂拓展的本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生成式拓展活动的课堂案例
评比活动中,教师B设计的课堂拓展环节提供了Sam打电话给Chen Jie的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角色扮演。要求是要运用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句型进行对话,学生对话如下。
A: Hi, Chen Jie.This is Sam.
B: Hi, Sam! This is Chen Jie.
A: Where is Fido now? Is he
B: Yes, he is./No, he isnt. He is in the .
學生充分运用发散性思维,每个人都给出了新奇有趣的答案,塑造出了性格各异的Fido的形象。
【教学反思】
对话拓展阶段的目的在于检测学生对对话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该拓展环节,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框架,同时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供学生想象。学生用打电话的方式进行问答,具有浓重的生活气息。此外,该课堂片段呈现了精彩的对话内容,对于巩固学生的语言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总体而言,要提高对话课的教学效率,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为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设计课堂环节时,教师应避免为“设计而设计”“为表演而表演”,防止课堂对话僵化。此外,教师还应突破教材,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课堂生成。由此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英语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渝.指导学生整体理解对话的教学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龚亚夫.重构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目标[J].课程·教材·教法,2010(12).
[4]单静.基于语境的词汇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4(3).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九华乡中心小学 3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