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瑾
摘 要:初中阶段是语文学习的关键时期,教师要需要牢牢把握住这个时期,让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上掌握博大精深的语文知识,能够进行适当的、活跃的合作交流,表达自己的疑问与见解。文章从加强自主探究学习、给予自主学习空间,设置合作探究学习、增加合作交流机会,打造研究性课堂、深入学习活跃思维三方面研究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及其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生成性;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6-0093-01
语文教师首先需要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明白在当下的教学改革中,教师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的学习成绩,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让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整体水平,从而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水平。在具备生成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充分交流,课堂教学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学生的问题都能够尽可能地得到解答,学习效率与效果都能得到显著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也能够得到照顾。这样的课堂能够得到更多学生的喜爱,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教学的气氛活跃而和谐,体现出整个课堂的生成性。
一、加强自主探究学习,给予自主学习空间
在当前的教学发展下,课堂教学依然走向开放,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必再拘泥于单一的讲授,而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按照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来调整课堂教学,让学生获得更合适的学习内容。教师要改变学生以往依赖教师讲解的习惯,让学生学会依靠自己的力量查阅资料、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独立性。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一些时间,让学生自主查询有关作者老舍先生的资料,并且能够有条理地表达出来,比一比谁找到的资料更加丰富,谁的表达更加简洁明了。没有教师的讲解,学生必须自己查询资料,这样学生的印象也将更加深刻,学习效果更好。教师之后的讲课,也可以直接从学生的阐述中插入。例如,提到老舍先生在山东的故事时,教师可以自然地过渡到课文老舍先生对济南冬天的描述,这样学生更能够理解老舍先生为什么会将济南的冬天描绘得如此美丽,明白课文中蕴含着老舍先生对于第二故乡的一份情怀。
二、设置合作探究学习,增加合作交流机会
合作探究学习给予了学生更多自由的空间,学生的合作交流机会增多了,课堂气氛自然活跃起来。同时,学生也获得了独立体验的空间,逐渐学会了如何通过团队协作来解决问题和更好地与人相处。能力各异的学生则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做自己擅长的工作,共同获得知识,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课《伤仲永》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课文中寻找依据来总结:方仲永为什么会变得“泯然众人矣”。还可以在班级开展辩论赛,根据“一个人的能力发展究竟是先天资质重要还是后天环境更重要”分小组展开辩论。学生为了能够表达出更有说服力的论据,必然会更加仔细研读课文,深入分析与了解。这样,队员们通过交流协作、激烈辩论最终掌握了知识。
三、打造研究性课堂,深入学习活跃思维
在教学改革深入的过程中,学习不能再浮于表面。既然已经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启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就应该“乘胜追击”,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研究与理解。同时,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并且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更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中探究知识,体会知识内容中更深的内涵与意义。学生成为研究学习的人,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探究意识得到增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他们的学习与生活。这样,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将更有水准,在学习过程中更能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五课《孔乙己》时,针对课文中所出现的某些细节,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质疑,在细节与疑问处深入探讨,加强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如在课文的结尾,作者对孔乙己的命运阐述为“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该句中,作者将含糊的“大约”以及精准的“的确”放在了一起进行描述,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进行细节阅读,让学生自己发现这处疑问,提出质疑。然后,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个矛盾点,让学生开展研究性更强的学习。这样,学生在结合全文进行分析时就可以明白,两种描述究竟从何而来。
四、结束语
动态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的配合,教师要设计出更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改变以往传统的课堂模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而不是一味地听从老师的指挥。学生只有更多地参与,教师才能够从学生的表现中捕捉到更加有意义的信息,整合所有学生的信息,设计出更加适合学生的课堂,让学生所获得的知识都是他们所需要的,让学生所有的疑问都能得到有针对性的解答。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课堂——信息资源正确而到位,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可以得到迅速提升。因此,只有尊重学生的学习感受,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具有生成性的语文课堂才会受到更多学生的喜爱。
参考文献:
[1]高培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6(19).
[2]彭苏萍.初中语文生成性课堂研究[D].苏州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