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增强
【摘 要】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五标教研”,是一种围绕教学目标,从定标、调标、试标、测标、论标五个环节开展校本教研的活动方式,以期达到学生受益和教师能力提升的双赢效果。
【关键词】五标教研;校本教研;教学目标;有效教学
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基于问题”的组织形式,是一种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教师专业成长紧密结合的活动形式。但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发现,由于受传统教研模式的影响,一些学校的教研活动存在“目标不明,活动流于形式;主体不清,教师被动参与;效度不高,专业发展缓慢”等现象。如何通过校本教研的变革,引领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五标教研”,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方式。
一、“五标教研”及其实施流程简介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最优化教学的首要条件。“五标教研”,是针对当前教师制定教学目标过于空泛、过于随意的情况而开展的一种校本教研活动形式。即围绕教学目标,从定标、调标、试标、测标、论标五个环节开展校本教学研究,以期达到学生受益和教师能力提升的双赢效果。
“五标教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示范性,由五个环节组成,即“定标—调标—试标—测标—论标”,如图1所示。
第一环节是定标,即教研组初定教学目标。第二环节是调标,即调整教学目标。第三环节是试标,即执教者试课教学目标。第四环节是测标,即现场检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第五环节是论标,即教研组讨论教学目标的改进。
一般在活动前一周,“五标教研”教研组的全体教师以自愿为原则,根据“五标教研”的五个环节进行分工,着手准备各自的具体任务,并及时向教研组长汇报任务进展情况,为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做好准备。
二、“五标教研”的教学功能阐释
(一)“五标教研”能提升参与者的专业知识
“五标教研”把对教学目标的研究作为教师有效备课和有效教学的起始和归宿,要求教研团队深入解读、分析、钻研有关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运用科学的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制定、调整一个比较科学、精准的教学目标,并以此确定有效落实教学目标的方法和路径。这样的校本教研形式,能促使教师自觉主动地去学习、运用相关的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是提升教师整体教学理论水平和学科专业知识的平台。
(二)“五标教研”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标教研”,能够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和调控功能,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达成减负增质的效果。通过“五标教研”,教师对教学目标逐渐清晰而明确,根据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科学的教学流程,能对课堂进行有效的调控。“测标”“论标”环节,能使每个教师辩证地审视教学的优势与不足,通过不断校正、改進、优化教学环节,将教学效益发挥到最大化。
(三)“五标教研”能提升教研团队的协作能力
“五标教研”是一个需要团队参与的教研活动,每个成员都是直接参与者,都需要承担不同环节的具体任务。每个环节是紧密联系、环环相扣的,需要教师之间及时沟通、相互配合、团结协作。只有大家通力合作,才能完成一次这样的教研活动,团队的协作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三、“五标教研”实施过程例谈
为更好地说明“五标教研”实施过程,笔者以人教版数学第五册《重叠问题》一课的校本教研活动为例进行阐述,以期为其他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供借鉴。
第一环节:定标
定标,主要是指教研组组长组织教师研读《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数学(第五册)》《教师教学参考用书》等,对《重叠问题》一课进行解读、对比、分析,并结合三年级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识水平,制定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初定的教学目标由一名教师负责记录并整理,提供给调标环节的教师。初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集合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初步感知集合的意义。
【教学目标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体会集合图的优点,能结合集合图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
【教学目标3】通过探究,养成勤动脑、乐思考、巧运用的学习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第二环节:调标
通过定标环节,使教研组全体教师尤其是执教者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了解了《重叠问题》一课的编写意图和原有目标,但初定的教学目标是否精准,是否适用于教学班,须经过前测验证。负责调标环节的两位教师提前设计了前测试题(见图2),对教学班的50名学生进行了前测。
前测结果及分析如下:第1题(1)(2)填空题的正确率为100%,第(3)题为78%。第2题,有32人以表格形式将重叠部分表示出来,占64%;7人以连线的形式表示,占14%;5人用韦恩图表示,占10%;6人不知道怎么表示,占12%。第3题的正确率仅为46%。第1题(3)的错误是由于表格中姓名的排列顺序对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干扰,只要学生认真观察,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难度不大。后两题的数据说明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具有一定的集合意识,但不能用集合图正确表示,对集合图的感知较少。
负责调标的教师依据前测的结果分析学情,发现初定目标中的教学目标1存在问题,将它微调为“让学生经历集合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能借助直观图来理解集合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调整后的目标更符合学生实际,执教者就能更好地做到以学定教、精准教学。
第三环节:试标
试标,是指调标后,教研组长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设计教案,由一名教师执教教研课,其他教师观摩并参照已制定的教学目标,借助课堂观察量表定点记录执教者落实教学目标的情况。
为了更好地进行观察,执教者事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并提供给观察记录的6位教师。这6位教师也分成3个观察小组,分别对A、B、C类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观察记录。观察内容既包含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也包含他们理解、掌握、应用知识的程度,为测标环节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提供依据。
第四环节:测标
测标,是指教研团队对教学班进行后测(见图3),根据后测数据、现场情况及观察量表记录,对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课后,负责测标环节的两位教师立即对教学班进行后测,并分析汇报后测的结果。从图3可以看出,第1、2题是分别针对教学目标1“能借助直观图来理解集合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和教学目标2“能结合集合图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而设计的。教学目标3则是通过课堂观察记录量表完成。
根据后测数据及观察量表分析如下:第1题,有39人已真正理解集合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正确率达78%,出现错误的学生自认为是未能注意“参加”和“只参加”的区别,如果稍稍关注一下,是能够避免这类错误的。第2题,列式正确的有40人,正确率为80%。出现错误的10人中,有3人不是减去重叠部分,而是加上重叠部分,这说明学生对“两种都征订”这句话不理解;有4人是将只订《开心学堂》和《探索历史》的总和作为全班人数,忽略了重叠部分。对此,负责测标的教师对学生进行了访谈,学生基本上能说出算式中每一步的含义,但在实际应用中对重叠部分认识又模糊了,不能算真正理解了算理。
第五环节:论标
论标,是指教研组各成员对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及达成度进行辩论、探讨,提出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论标环节,教研组教师认真地就“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与“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讨论。由负责课堂观察的6位教师对本节课的3个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分析汇报,其他教师参与讨论,最后针对教师的教以及教学目标的制定提出建议。大家认为:本节课能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教学目标基本落实到位,教学是有效的。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中总体保持了较高的学习热情,但C类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遇到问题不敢质疑、提问,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关注,尤其是要多给予他们表达、演示的机会。从前后测试的对比来看,调标后的教学目标1定位精准,目标达成度高,但教师还要重视学生审题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严謹、细致的学习习惯。而教学目标2在“结合集合图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的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要进一步通过操练和错题辨析,提升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可以为设计教学活动提供依据,可以帮助教师评价和修正教学过程,也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五标教研”,既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这无疑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是一种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方式。
参考文献:
[1]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促进学习变革——温州市小学(学前)“课改领航现场会项目样本”[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2]闫艳.课堂教学目标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3]徐继存,周海银,吉标.课程与教学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4]黎加厚.新教育目标分类学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5]余文森.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第一小学 325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