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辉苍 黄春兰 马丽梅
诺卡菌属是革兰阳性丝状杆菌,感染常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主要经呼吸道或破损皮肤、黏膜形成局部的感染,亦可播散至脑、肝、肾等部位[1]。而由皮疽诺卡菌感染引起皮肤诺卡菌病通常发生在有免疫力的宿主[2],本案例的特点如下。
临床资料患者,男,23岁。患处红肿疼痛25天,破溃、流脓5天,于2018年9月30日入院。患者自述25天前无明显诱因左踝红肿疼痛,呈持续性胀痛,无放射痛、畏寒、发热、潮热、咳嗽、咳痰、盗汗等,5天前红肿疼痛加重,并伴破溃、流脓,伴发热,最高体温39.8℃,有畏寒、寒战,无胸闷、气促、盗汗、午后潮热等。患者曾在其它医院行脓肿穿刺吸脓、抗感染(具体不祥)等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仍反复发热、左踝持续流脓于我院就诊。专科检查:左踝及左足背红肿明显,左踝内侧可见8 cm×6 cm凸起溃疡,有明显的波动感和触痛感,有大量黄白色脓液渗出。左足背红肿,可触及波动感,左侧足背动脉博动较右侧稍弱,左足趾远端血运行尚可,左踝关节、左足各趾因疼痛受限(图1a、b),右足查体未见异常。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体力、食欲、食量、睡眠均欠佳,体重无明显变化,大小便正常,既往体健,否认有肝炎、结核、传染病史、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手术、外伤输血史。胸片肺心膈无异常,心电图无异常。足分泌物检查:RBC 4+,WBC 3+;血清白蛋白:32.9 g/L,C反应蛋白:115.92 mg/L;血常规:WBC:19.15×109/L。住院后取分泌物细菌培养并涂片等检查。临床诊断:左踝部脓肿并溃疡,化脓性关节炎,脓毒血症。住院后当天行急诊手术切开排脓,溃疡创面清创术,并取其分泌物进行培养,术后加强抗感染治疗,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抗感染。分泌物培养的第三天血平板长出白色干燥细小菌落(图1c),培养的第七天菌落变中等大小,菌落由干燥逐渐变湿润,颜色由白色变黄色(图1d),经涂片和革兰染色,显微镜下形态呈革兰阳性、90度分枝状、着色不均匀的丝状杆菌(图1e),菌丝可缠绕成团,形成类似放线菌的颗粒,弱抗酸染色阳性(图1f),经质谱鉴定为皮疽诺卡菌。该菌属于少见革兰阳性需氧放线菌,由于实验室的局限性,无法对其进行药敏实验。据文献和相关书籍记载,治疗该菌的经验用药是磺胺甲噁唑,故医生停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改服用磺胺甲噁唑每次3片日三次和左氧氟沙星0.5 g日一次治疗,一周后检查:血常规WBC:9.52×109/L;C反应蛋白:0.57 mg/L,患者经治疗清洁换药后,左踝伤口创面鲜红,可见新鲜肉芽组织,无明显分泌物,治疗有效,疼痛明显缓解,左踝内侧及左侧足背波动感消失,无畏寒、发热,给予出院。
图1a、b:左踝关节溃疡、流脓;c:血平板第3天菌落;d:血平板第7天菌落;e:革兰染色(×1000);f:弱抗酸染色(×1000)
讨论诺卡菌属属于放线菌纲,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诺卡菌属包括星形诺卡菌、巴西诺卡菌、鼻疽诺卡菌等[3]。局部创伤、职业接触及免疫缺陷状态是皮肤诺卡菌病的易感因素[2],通过皮肤直接侵入 ,以原发性化脓性肺部感染多见,但也可向其他组织扩散 ,形成皮下脓肿 、窦道及瘘管[4],而皮疽诺卡菌感染引起皮肤诺卡菌病通常发生在有免疫力的宿主[2],据Boamah[5]报道皮疽诺卡菌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可引起播散性感染,皮疽诺卡菌亦可引起重度角膜炎[6]、致命性肺部感染[7]、脑脓肿[8]、甚至导致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9]。本例患者无创伤引起外源性物质植入皮肤的病史,免疫力正常,符合皮疽诺卡菌感染的特征。皮疽诺卡菌的生长特征与星形诺卡菌有所不同,据李云等[10]报道星形诺卡菌培养早期菌体较多为球菌或杆菌状,分支状菌丝较少;培养后期,可见丰富菌丝体形成,而皮疽诺卡菌培养前期菌丝体丰富,后期随时间延长,菌体裂解为较多的球菌或杆菌状物,菌落形态由白色转为黄色,菌落由干燥逐渐变湿润,本案例检出的皮疽诺卡菌培养和镜下形态与之非常相似。诺卡菌病的经验用药是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用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联合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或者环丙沙星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案,利奈唑胺也有良好疗效[11]。目前国内外均存在皮疽诺卡菌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情况,但耐药率存在明显地域差异[12],由于诺卡菌属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造成漏诊、误诊,故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出现抵抗时,需考虑有无诺卡菌或其它特殊致病菌感染。而对于已形成的脓肿,往往需要外科切开引流治疗,从而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症状,并促进皮疹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