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斌
【摘 要】为了适应新课改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帮助学生领悟物理核心素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无论从教学结构还是教学方式上都发生了巨大改变,教师要帮助学生实现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物理教师应结合八、九年级学生认知规律改变教学方法,不仅从教学计划的设计上,而且要把物理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并针对学生分层练习,只有做到这些,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凸显,提高物理课堂的趣味性以及知识性。
【关键词】中学教学;生活化教学;分层练习
教育部颁发的教育改革意见中特别强调,在当前教育阶段下,物理课堂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让学生学会物理探究的方法。现代教学更多要求教师们帮助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及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教师通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从中学习物理观念以及物理研究方法,最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将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便利于生活,生活中的物理规律也促进物理学习,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推进。在现代的中学物理课堂上,教师们致力于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通过丰富教学设计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然而,传统的升学模式的坚固,导致学生仍以考试、高分为奋斗目标,使得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变成艰巨的教学任务。所以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中学物理教育会更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取、问题分析及解决的能力。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转变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课堂,从而达到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的目的。
现代教育课堂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要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同时,现代教育也逐渐重视新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以此提高教学质量。这也就决定中学物理课堂要更突出趣味性以及知识性,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利用直观、讨论、现代技术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与日常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不断探索中进步。对此,教师可以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一、写好教学计划,做好小事分析
教师若要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首先,不能忽视教学中的小事,每一件小事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巨大的改变。教师首先要认真研究教材、分析教材内容的逻辑性,以及各个章节的联系性,合理安排好教学任务,制定缜密的教学计划,设计较为适合学生的教学案例,制定好学期计划以及课时计划,在课堂上顺利完成双方任务,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其次对于课前备课,教师要根据教材、教学大纲以及课表要求进行设计,新教师要写出详案,而老教师也要定期更新自己的教案。但是,书写教案时一定不能忽视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的素养和技能目标要满足学生的认知。比如:在写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时,教师首先要分析八年级学生的物理基础,其次在书写教案时要突出较为难的内容的课,如:光的反射折射问题不仅仅要有新课讲授知识点,还要有习题课练习折射的不同情况。比如:速度的测量、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的影响方面以及具体实例中三者的选择判断都需要特别的强化练习,让学生了解三者的联系,从而学会相互转换。当然,在书写学期计划时,教师还要把控制每次考试的时间以及每一个章节总结回顾的时间,让自己可以进行及时调整。
其次,教师还要明白物理学科是一个较为精密的学科,一个数字大小的改动会导致最终结果千差萬别,因此,教师要非常注意物理的细节性,规范学生的书写。教师在教学生解决问题时,要先教会学生理解题意,将问题背景的每一句话中的每一个数字、字母、方向都进行分析;另外,做完题后让学生检查是否将给出的条件是否有遗漏,同时核对图形、表格上的数据含义。当然,教师也要重点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细节表现,可能学生的一个小动作就是暗示没听懂,对于这些情况,教师都要迅速采取相应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师生共同进步,传承数学文化。
二、结合生活场景,调动学生学习
传统教学模式下强调是什么,而忽视为什么,教师给出结论而不会让学生自主发现。而现代的中学物理教学模式恰恰相反,更强调知识获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提升物理学习的积极性。所以物理教师会组织开展一些观察、实验、模拟等探究式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无力的乐趣。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将物理科学性与生活化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从而体验到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学习物理的热情。因此,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景,把中学物理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使学生更易理解。另外,课堂教学活动不是物理教学的全部内容,教师还要配合家长,将思考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在生活中体现,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物理相关知识,从而获得应用性的知识体系。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学生能体会到物理应用特点,对物理的学习更充满斗志,从而更投入地学习,这种教学不拘泥于课堂内容,使学习的宽度与广度得到明显提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物理,学会从普通生活中发现与教学相关的物理问题。教师要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设计教学介绍环节。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给予学生眼前一亮的导入环节,抓住学生的眼球。教师选择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生活素材片段作为导入环节,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逐渐培养其学习物理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液化、汽化时,教师可以创设如下教学情境:
教师:大家在家里有没有见过水壶烧水的场景,大家回想一下,水烧开了会有什么现象呢?
学生:会有气泡,并伴随着有热气产生。
教师:那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明明烧的是水,为什么变成了气体呢?
学生:水变成了水蒸气,发生了汽化的现象
教师:那么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汽化现象呢?
学生:洗完澡吹干头发、湿毛巾晾干。
教师:我们刚才看到液体可以转化成气体,那同样的气体可不可以转化成液体呢?
学生:可以,是液化。
教师:生活中有没有液化的例子?
学生:小露珠,冬天玻璃上的小水珠。
三、在课后强调学生分层次练习
物理学习还要注意学生做题的困难程度,如果一直是难题,学生就会觉得自己学不会,从而失去学习的动力。如果觉得很简单,可能就会出现懈怠,对于课后题目,教师要进行分层布置,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多做一些偏难的题目,让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完成基础类的题目,最终使全部学生都能完成自己适度内的作业,达到培养全体学生的目的。同时,在中学物理中练习占着很大比例的计算类练习,是学生们需要攻克的一座大山,所以学生们需要通过训练,提高自己的物理计算能力。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做题的灵活度。中学物理如果不好好进行课后练习,那么其物理成绩很难有所提升,因而对于中学生来说,提高他们练习的规范正确性也很重要。教师要通过锻炼学生的基础计算能力、问题推断能力、简便分析能力等方面来加以强化学生的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习题水准,提高物理成绩。
总结
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组织,可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改变了在传统的课堂上,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观众的教学场面,无法获得物理体验的快乐,也很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实际上,中学物理课堂是学生思维培养的主要场所,中学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组织一些物理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同时,获得体验的乐趣。同时,中学物理教师要立足于生活,并结合中学生已有的知识,将抽象、复杂的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内容,利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学习,最终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最后还要进行分层次教学,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能够完成的任务,通过强化学生的成就感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郭燕.情理交融 智趣互补——高中物理思维方法培养的策略分析[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41
[2]田亮国.生活化情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
[3]吴成.初中物理探究实验中的分层次教学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