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问题出发,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的精准教研,无疑会提高区域教研活动的实效性。理清学科边界问题,让教研活动范围清晰;把握学科特点问题,让教研活动特色鲜明;突破学科关键问题,让教研活动目标达成。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研;教师成长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6-0065-03
学科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片沃土,课程、机会、空间、时间等维度都会影响教研活动的成效。而从问题出发,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的精准教研,无疑会提高区域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以下就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区域教研活动为例进行阐述。
一、理清学科边界问题,让教研活动范围清晰
不管是跨界教育,还是无边界教育,都在提醒我们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边界问题的思考,其终极目标是形成无边界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会让教研活动的范围更清晰更有广度。“无边界”是一种顺应“互联网+”时代的思维方式,致力于消融和突破僵化的边界和固有的思维界限,由封闭的领域进人更为开放的崭新的领域。
(一)学科无边界,教研活动内容有无限可能性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说:“现在的教育时代是一个没有边界的时代,所以在未来的教育时代,谁能把教育做得边界无限,谁就占据了教育的制高点。”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学科内容有交叉,教育方式也有交叉,这些足以让教研活动内容具有无限可能性。
心理健康教研活动内容的无边界需冲破各种“阻隔之墙”,消解传统意识和现行教育体制中广泛存在的诸如兼职与专职、专业与非专业、理论与实践等二元对立因素,力图打破学科之间、学段之间、学校之间、时空之间等制约教师发展的界限,避免将专业属性的不同、个人学科背景的不同、现实情境的不同、实践经验的不同等差异阻隔知识的更新,极力把工作中的体验迁移至教研学习中,改变教研学习与当下工作困惑剥离的现状,引导教师体验教研活动的全过程、感受教研过程的独到之处,发展教师建设性潜能。
例如,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开展了一次区域教研活动,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展示、研讨外,还开展了“相约星期二”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动。此活动围绕钟家村小学特级教师桂贤娣关于“爱的三问”(你爱你的学生吗?你会爱你的学生吗?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了吗?)展开,活动中的六位心理兼职教师均为班主任,她们从心理学的视角分享了特殊学生的辅导案例,有的教师运用了空椅子技术帮助学生宣泄压抑的情绪,有的教师找到学生不开口发言的心理原因——声音不好听,有的教师帮助学生解决了家长把手机当“二宝”而忽视孩子的问题……这样的教研内容拓展了生活中的无限可能。
(二)学科跨边界,教研活动空间有穿越包容性
一切创新,都始于突破边界。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跨边界意味着进入“他人领地”,也意味着进入不熟悉的领域。其实,跨边界是一种创造性努力,通过跨越边界,新的元素、新的概念将从一个实践领域由跨界者引入另一个领域。因此,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跨边界交叉活动,能在学科思想、教育观念和教学策略的交汇点产生新的火花,爆发新的灵感,使教研活动的参与者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武汉市第二十三初级中学曾举行过一次别开生面的区域教研活动——“心理教研情报局”。汉阳区心理教师团队化身驻扎各校的情报员,汇报搜集来的有关心理课程边界的情报:万老师围绕所执教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辨析了心理课与生理卫生课的区别;熊老师将心理健康教育课与思想品德课进行对比来分享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边界问题;邓老师分享了心理健康教育课与班会课的不同;曹老师则从综合实践课的视角来定位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边界等。
此次主题为“心理教研情报局”的区域教研活动,围绕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边界的问题进行探讨,实现了跨界思维的深度碰撞,体现出教研活动在内容空间上的穿越包容性,催生出更加独特的教研文化,不仅解决了教师平时的困惑,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重构和学科跨界生长。
(三)学科守边界,教研活动机会有教育纯粹性
纪伯伦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教研活动应以教师为中心,为教师提供专业成长的途径,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而当下的教研活动普遍追求精深尖的品质,往往重视教师的差异发展而忽略了教师的全员发展。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教师结构具有多元性,专职少兼职多,而兼职教师中班主任又占了很大比例,他们往往专业知识欠缺,如果在教研活动中有意识地关注这类教师的专业需求,就必然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共同坚守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边界。
针对武汉市汉阳区第六届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質课比赛活动,区域教研员熊中霞分别组织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赛前培训、赛后总结暨教学展示活动。赛前培训活动以特殊而自然的暖心活动开场,由现场的每位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历:我曾经教过××学科或兼任××学科……熊老师也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历,并谈了两点感悟:“虽然自己所教的学科不是专一的,但教学是相通的,教学规律的研习让我在每门学科中有所悟有所得,也许正是因为经历过这种学科的跨界而使体会更丰富,领悟教学真谛更深刻;我相信认真研磨的每一节课都会让我们成长,包括大家正在准备的区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这样朴实的暖心活动给在座的心理专兼职教师带来了启发,帮他们树立了信心。在学科课程培训后,教师们观摩了一节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引路课,并进行了积极的互动研讨,较好地解决了小学心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困惑,特别是解决了教师们在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评比备赛中的一些问题。
在赛后总结暨教学展示活动中,熊老师对18名参赛者的每一节课都进行了点评,使得每一位参赛教师都有不同的获得感,使得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遇见了另一种可能,或“破”或“立”,教师脑海中原有的认知架构在格式化,在不断被推翻、更新,很多东西在进行重组,甚至重建。在“破”与“立”之问,教师们有机会体悟到教育的纯粹性,有机会看到另一种教育人生。
二、把握学科特点问题,让教研活动特色鲜明
不管是哪门学科的教研活动,因为具有一定的共性,所以都有相对固定的模式。如果结合学科特点来开展教研工作,则会让教研活动特色鲜明,犹如品牌冠名般打上独特的印记。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知的综合课程。在开展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时,可以从以下三点来彰显学科特色。
(一)教研活动之暖心
暖心活动常常被运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开课环节,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放松身心,打开心窗,进入本课话题。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也可以运用暖心活动来开场,时间控制在五分钟之内为宜,其目的是帮助教师放松身心,全情投入教研活动。
汉阳区在翠微路小学开展了一次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活动开场响起的是一段极具动感的音乐,在音乐声中一名男教师从幕后舞动身姿,欢快优雅地登场。参加活动的教师无不被他所吸引。男教师带领大家玩起了“翠小欢迎你”的手指游戏,不仅使教研活动现场成了欢乐的海洋,还激发了全体教师的参与热情,效果极佳。
在武汉市第二十三初级中学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区域教研活动中,开场的暖心活动结合了“一人一故事剧场”模式,由六位教师先后用一句话和一个动作表达自己参加教研活动的心情,最后组合成情绪雕塑。依照台上团队教师的示范,台下的教师们也用个性化的情绪雕塑传递出参加教研活动的心态。他们灿烂的笑容和多姿的身影一并同步传输在大屏幕上。这样别出心裁的开场为教研活动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基础。
(二)教研活动之体验
一节成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必定有让学生体验的重要环节,或许是认知体验,或许是情感体验,或许是行为体验,或许几种体验都有。在心理教研活动中增加一些教师的体验环节,不仅能提升教师的参与度,而且能强化教师的感受,使教师受益良多。
由汉阳区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带头人施喜珍老师上的一节五年级展示课“朋友真给力”,在最后环节让听课教师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互动活动中,使偌大的活动现场俨然成了一个“凝心聚力”的场域:学生们在“盲行”中穿越障碍物,体会“信任和帮助”;在“忆温馨”环节中用手中画笔勾勒出爱的遐想,深情讲述朋友间点滴的温情。当学生拿着“乐于交往卡”到听课教师中寻找朋友时,在场的教师们不由自主地参与进来,与学生们亲切交流,给学生们留下电话号码、QQ号、签名和祝福语,师生在共同的体验中获得了成长……
(三)教研活动之感悟
心理健康教育课旨在让学生个体通过活动产生共鸣,因此,让学生表达心中感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一节成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能够听到学生的真话,而不是套话;能够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不是所谓正确的言论。鉴于此,心理教研活动也力求教师们直面内心,勇于质疑。
在汉阳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赛前培训活动中,教研员熊老师专门安排了一个小组教师讨论交流环节,让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们将自己的困惑或感悟在组内说说,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时间,但让每位教师有机会表达感悟,有机会提出问题,有机会交流做法,在平和的合作圈中发现和找到有价值的东西,这些无疑是一种精神反刍,不仅促进了教师对自己专业潜能的挖掘,还在互动中提供了现场解决问题的平台。同样,在楚才中学的区域教研活动中,请众多教师对观课感悟用一句话来评价等形式,体现出心理教研活动鲜明的特色。
三、突破学科关键问题,达成教研活动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是有规律可遵循的,虽然规律本身也是发展的,但是在教研活动中突破学科的关键问题,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进行技术架构,实现学科技术性的指导与服务,就能够促进教研目标的达成,提高区域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一)探究教学策略,促进教研活动目标达成
教学策略是为实际的教学服务的,是对完成特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量,它是教师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关键,也是教研活动永恒的主题之一,更是教研活动价值的“增长点”。
教研活动中研磨课堂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研磨一节课是为了帮助教师上好每一节课。武汉市第三中学开展了同课异构的区域教研活动,教师们首先观看了两节主题同为“学习的精加工”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实录视频,然后根据教研员提出的以下三方面问题进行了热烈而具体的研讨:关注同课之中的教学策略异构在何处?分别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存在什么问题?在研讨的过程中,教师们明确了教学策略的選择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指向一定目标的,而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需要对策略行为进行反省,继而再作出选择,直到达到目标要求。
(二)研讨教材内容,促进教研活动目标达成
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是结构化和系统化的教学资源,教师在实际授课时不需要对教材每个环节生搬硬套,而要结合学生情况恰当地取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研究学习是教研活动基本的内容之一,而提高教材使用的有效性是关键问题。教师对教材的使用主要有三种情况:看图说话,照本宣科;照图说话,照图活动;变图说话,变图活动。这三种现象反映了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个层次:基本没效,有效性不足,有一些效果。在教研活动中,需要引导教师对教材每一个要素的目的进行思考,例如,在“情绪卡片”一课的研讨中,对教材中30%的内容进行了选择性使用,而对教材中70%的内容则作了替换或删减,保留的内容是教材的核心知识,改变的内容往往是边缘知识。在区域教研活动中进行了反复研讨及调整改变,最终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这样深入研究一个问题,是为了帮助教师解决更多的教学困惑甚至教学症结,在教学实践中学会举一反三。
总之,抓住问题导向并定位问题,才能使教研活动开展得更精准,才能提高区域教研活动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