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教学素材,教师如果能从教材中的“插图”“旁栏思考”“本章小结”“相关信息”“科学家访谈”等处挖掘隐性教学资源,那么对提升生物学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的益处。本文从“挖掘教材中的隐性教学资源”这一角度,探讨怎样多维度挖掘教材中的隐性资源,提升生物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挖掘教材;隐性资源;课堂教学
教学资源分为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显性资源是指《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的课程内容,相对而言教材中除显性资源外的隐性材料为隐性课程资源,如“科学家访谈”“旁栏思考”“插图”“相关信息”“思考与讨论”“本章小结”等,其中隐藏着丰富而有用的教学资源,它们就像埋藏在深山中的宝藏散布在教材的角角落落,等待教师通过观察、思考后,去发现并挖掘应用。高中生在生物课堂中所学到生物知识的数量与质量,高中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生物学习中产生的变化是最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强调与看重的,而这就涉及隐性资源的挖掘与利用。高中生物教师能否合理挖掘、利用隐性资源关系到知识、能力、情感这一三位一体目标是否实现。
教材是教师教学主要的依据,是教师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教材,不仅要能熟练应用其显性资源,还能深入挖掘教材中的“隐性资源”,把教材承载的教育价值体现出来。教师挖掘教材隐性资源有助于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教学素材,有助于理解教材编排的用意,有助于教师正确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有助于把握教材的深度与高度,进而很好地驾驭课堂。本文以人教版教材为例谈谈如何挖掘教材中的隐含信息。
一、
挖掘教材插图中隐含的信息,充分发挥插图价值
生物体形态结构、生命现象及生命活动规律往往通过插图形象、生动、直观地表现。而一幅插图蕴含并浓缩了大量的时空信息,图中包括的知识内容远远超过了文字的描述,它比文字更能直观、形象、简明、生动、概括地表达一些生物学知识。各种插图也常配在教材重难点内容处。这些插图把复杂、抽象、冗长、难懂的内容,形象直观地表达出来。它们贮存着丰富的信息。在教学时给予适当挖掘利用,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案例1 呼吸作用图解教学法
有氧呼吸的过程配有图解(教材图5-9)。图中用三种不同的箭头代表着呼吸作用的三个阶段。方框中的文字则表示着物质的变化,精确地表达出不同阶段的产物和能量。笔者在课堂上用讲授法讲解三个阶段的同时,引导学生对照图形,观察每个阶段在图像上的位置、形状、颜色及文字标注。思考箭头之间的联系。通过观察与思维的结合,学生很快领悟了呼吸作用每个阶段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重视研究教材插图的教法,充分发挥教材插图资源的教学功能和育人功能,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生物学知识,更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识图能力,图文转换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
挖掘教材中科学的思想与方法,提升学生实验与探究能力
“实验与探究”是新课标中对学生的重要能力要求之一。能力的培养始终是教学的主线。教材中隐藏着丰富的科学思想和方法,这些内容是教材中的宝藏,等待教师挖掘利用。如在教材中的许多地方,详细地讲述了科学家发现真理的探索过程。
教学案例2 资料分析 细胞核具有什么功能?
人教版教材必修1
P52资料分析:“科学家用头发将蝾螈受精卵横缢裂为有核和无核两半,结果有核的一半分裂,无核的一半停止分裂,而后又让一个细胞核挤到无核的一半,这一半也开始分裂。”而教材给出的讨论问题是“资料中看出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什么关系?”如果仅停留在回答该问题,那就失去了引导学生对探究进行设计和思考的重要时机。这是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很好素材。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增加问题的方式,提升该资料分析中的隐藏价值:如①为何使用蝾螈受精卵?其他细胞可行吗?②用头发将蝾螈受精卵横缢成两部分,有核与无核设计有何巧妙之处?③实验中让一个细胞核挤到无核的一部分,这样做的目的又是什么?④为什么两个胚胎发育的时间和结果会不同?笔者通过对该材料的分析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这是探究实验的一般要求,还让其领悟到了科学家设计实验的巧妙之处与严谨的态度。
三、挖掘“旁栏思考”,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兴趣
教材中“旁栏思考”设计的问题,大多是课本内容的拓展与延伸,并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是学生学习中很感兴趣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有浓厚的兴趣,才会对学习有积极性与主动性。但由于教学中往往被教师忽视,错失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学科兴趣的机会。
教学案例3 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必修1
P95“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或酒精对细胞有害吗?例如,用酵母菌使葡萄汁发酵产生葡萄酒,当酒精含量达到12%~16%时,发酵就停止了,为什么?”作者编排的意图是让学生思考如何应用呼吸作用的原理去解决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这样不仅增加了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概率,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趣味性。笔者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由于本地许多学生家里都有酿酒,许多同学对这些问题深有体会,讨论起来气氛非常活跃,收到很好的效果。但许多教师没有对“旁栏思考”挖掘利用,白白浪费了宝贵资源。
四、
挖掘教材中的各种素材,提升课堂教学人文价值
高中生物学的教学,不仅是为了高考,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健康成长和生活。教材中承载着许许多多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的情感世界,饱含着健康积极向上的理念、思想。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挖掘教材“人文价值”,渗透“珍爱生命”的观点,推广普及健康知识,定会大大提升教学效果。但相关内容往往会因教师认为很少考到而被忽视,从而失去很好的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机会。由于这些内容在教材中占篇幅不多,教师必须认真鉆研教材才会发现“珍宝”。
教学案例4 “糖尿病”的教育价值
在进行“激素调节”相关教学时,笔者利用教材人教必修3 P27“与社会的联系”进行健康知识教育。
糖尿病在现代社会中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发病呈现低龄化。这与人们的饮食状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有何关系,为什么?如何防治糖尿病?首先,用活动感悟健康生活。课前笔者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及收集数据。其次,课堂上学生交流如何才能健康生活,什么是健康饮食?通过查阅与交流,学生对糖尿病有了更多的了解,意识到生命的珍贵与健康生活,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在加强理解激素调节的同时,更让他们学会了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起“关注他人,珍惜健康”的科学观,同时增加了社会责任感。
另外,内环境稳态一节,“空调病”的问题,免疫调节中“艾滋病”的防治等都是很好的可挖掘的人文价值教学素材。
五、挖掘教材中的道德教育资源,培养学生高尚情操
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道德教育,每位教师都应做好智育与德育教育。高中生物教材中所包含的许多隐性知识都是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源,比如在“科学家访谈”中,教师可渗透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道德教育;在讲解DNA、染色體等知识的时候,教师可渗透关注生命健康、珍惜生命、与疾病作斗争等教育;教师将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爱心教育渗透在讲解动植物的细胞知识中;在生物实验中,教师也可以渗透认真负责、用事实说话等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的道德教育,等等。
六、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让学生成为生活有心人
高中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如何挖掘生物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高中生学会欣赏生活之美,生物之美。这就需要教师全面挖掘生活中的生物教育资源,找到联系生活与生物的串联点,让高中生在丰富的社会、社区资源下学到更加丰富的生物知识。实际上,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知识都是以生活资源作为知识导入的,如何挖掘生物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需要教师能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捕捉资源并充分利用来组织教学,这样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在讲授“细胞的糖类和脂类”时利用学生常吃食物的营养成分所展开的生物教学,就是挖掘生活资源的典型案例。除将生活实例运用于生物知识教学中,笔者还常常开展实践活动完成生物教学。如在“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个章节中,笔者便要求高中生调查了人口增长、植被减少、经济发展等对自然生态环境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引导高中生分析生态循环规律,使其了解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唇齿相依”的关系。“保护我们的家园”一课目的是引导高中生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为此,笔者专门组织学生调查本地珍稀的动植物生存情况,令他们意识到许多生物濒临灭绝的境地,从而自觉形成保护生物、保护生态等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意识。
当然,挖掘教材也要把握好深度与广度,不应随意地拓展与延伸。否则不仅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还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适得其反。
总之,只要教师能潜心地思考与研究教材,就能深刻地理解教材,领悟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就能挖掘出丰富的隐性资源,并服务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材的功用,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沛荣.挖掘生物教材中易被忽视的“隐性知识”[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2(11).
[2]朱正威,赵占良.生物必修1必修3[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张艳菁,福建省建瓯市,福建省建瓯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