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培养人才的标准也逐渐从单一地注重考试成绩迈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初級阶段,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起到启蒙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可以极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人生走向,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发展道路。本文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为切入点,探讨如何通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学习兴趣
一、 引言
小学作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引导学生对未来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其适合自己的兴趣点,找到自己发展的目标。小学教师在小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等能够促进学生智力上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其语言应用能力。但在如今素质教育的号召和背景之下,我们真正缺乏的应该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道德的提升,为学生带来更多情感上的体验,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上的传授。基于此背景下,在小学开展社会与品德教育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教育模式本身的问题以及课时等方面的限制,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开设一直未能达到理想效果,引起学生的重视和思考,课程开展流于形式。下面我就谈一些我在实践中发现的,可以提高学生品德与社会课程学习兴趣的途径。
二、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念,重视课程
社会与品德的课程并不是空泛无用的课程,相反地,它相对于语文、数学以及英语等传统课程更加具体生动,贴近生活。它取材于学生的生活,也高于学生的生活。我们应该让学生看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用性所在,让他们看到专门课程的学习会为他们带来哪些更为明显的变化,而不是一味盲目地教授课本知识内容,让学生不知道自己为何而学,盲目学习。只有学生在学习时对这门课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从心底里认为这门课对他们是有帮助的,他们才会更加愿意去参与到这门课的学习和实践中来,最终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三、 教师提高个人素养,积极备课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不应该仅仅是一门简单的课程,这其中包含了许多人生哲理、道德观念及文化传统。教师不应该盲目地认为这些都是简单易懂的东西,对于学生而言一笔带过即可,也不应该照本宣科,以自我为中心盲目地进行“填鸭式”的授课。而是应该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自己领悟课本其中内涵。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理论知识巧妙地渗透在授课过程中,在诸多实践案例中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点,最终达到教学目的。而这一过程都是需要教师认真安排和自己备课的。
四、 立足课本内容,发掘学生兴趣点
社会与品德的课程是十分贴近生活的,我们应该以此为切入口,发掘学生的兴趣点所在。比如有的学生可能对于“钱”的概念比较模糊,他们对“钱”并没有清晰明确的认识,只是觉得我要大人就给,那我就花,树立了十分不好的消费观念。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课本中有一单元是关于“花钱的学问”的,教师可以以这一单元为契机,为学生讲述大人赚钱的不易,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在如今,越来越多的小学生由于家庭或者个人的原因,花钱大手大脚,花几千块钱买游戏装备亦或用大人手机打赏千万元给主播。这些都是因为他们对“钱”这个概念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如果教师告诉学生,100元钱可以让贫困山区的学生吃半个月的饭甚至更久,学生或许就不会花钱大手大脚,没有节制了。
五、 和实际生活结合,注重实践操作
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最终还是为了实践,到实践中去的。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让他们上课看了看课本,课下依旧没有任何改变,那样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没有达到。依旧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课本为例,第四单元以“关心你,爱护他”为主题,希望学生可以推己及人,养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可能现在的城市里,街坊邻居直接的沟通交流比之前少了很多,但是学生还有同学朋友,还有教师和家长。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述自己看到的助人为乐现象,或者自己做过哪些自己认为帮助了他人的事件,大家一起分享,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到实践中来。还可以以一周为期限,让学生自己记录自己的助人为乐事件,看看哪个学生所做的好人好事最多,最多的人可以得到一些小礼品。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也鼓励学生去参与到具体实践中去,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树立了助人为乐的观念。即使一周结束了,也还是会有同学愿意去助人为乐,帮助他人。这就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自然而然地被激发,让课堂面貌焕然一新。
六、
联系时事热点,及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这门课就应该达到应用的目的。教师不应该把学生看作什么都不知道的幼儿,应该及时地引导并且帮助他们把课程和社会生活相结合,这样,这门课程就不单单是一门课程,课程的分量和内涵就会更加突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提升。
比如小学生可能在小学阶段由于思想上的不成熟,会喜欢一些外表光鲜亮丽的明星,但是对于明星个人的人品以及其做出的事情却不太了解。比如有的学生喜欢范冰冰,认为范冰冰长得很好看,但是他们却并不知道范冰冰偷税漏税,签了“阴阳合同”。明星的三观和行为对粉丝来说是有极大影响的,教师应该及时联系时事热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减少为此带来的危害。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种方式的引入也让课本教材和实际内容相接轨,让学生更加期待品德与社会课程。
七、 结束语
品德与社会课程总体来说是一门实践性较强且趣味性较强的课程,只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多和学生互动,注意观察,积极备课,激发小学生对其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将不是难事。
参考文献:
[1]刘瑞芬.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A].《教育学》教科研成果展示(2018年7月)[C].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8(1).
[2]杨莉,韩志大.浅谈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3(13):95.
作者简介:
陈海员,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芝山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