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荣秀
摘要:语言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但是农村小班幼儿因环境、条件所限,部分幼儿听不懂普通话,更不会说普通话。因此如何培养小班幼儿听、说、用普通话的能力是当务之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我们教师的责任与义务。
关键词:小班幼儿;语言能力;听;说;用
语言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本族语是一切发展的基础,是一切知识的宝库,对于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通过它并回复到它那里去。”幼儿口语能力的发展,不仅在幼儿时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人的一生的發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三、四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可见培养小班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当务之急。可是农村小班幼儿因环境、条件所限,部分幼儿听不懂普通话,更不会说普通话。那么,该如何培养农村小班幼儿的语言能力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在农村幼儿园工作十多年的经验,谈谈粗浅的做法。
1 培养幼儿听普通话的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普通话。”农村幼儿因父母外出打工,大部分幼儿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大多不会说普通话,有的会说也是“半洋半土”,很不标准,他们与孩子的交流几乎都用方言。所以刚入园的幼儿很多只会听方言、说方言。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首先应让幼儿学习听普通话。因此,我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让幼儿听懂普通话。
1.1 在接待中培养幼儿听普通话的能力
接待时,我会用普通话亲切地跟幼儿打招呼:“xx小朋友,早上好!今天是谁送你上幼儿园的。”或问幼儿“你今天吃了什么呀?”一开始,大部分幼儿听不懂,我会用方言再重复说一遍,幼儿便听懂了,他们会用方言回答我。日复一日,时间一长,无需我再用方言重复,幼儿就能回答我的问题了,虽然有的还是用方言。
1.2 吃点心时培养幼儿听普通话的能力
吃点心时,我会用普通话问幼儿:“今天吃的是什么?”再用方言重复一遍。没过几天,幼儿也能听懂这句普通话了。
1.3 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听普通话的能力
组织教学中,我也利用“洋土”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先用普通话讲述,幼儿不明白的地方再用方言重复,直到幼儿明白为止。
总之,我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活动跟幼儿说普通话,让幼儿逐渐听懂了普通话。
2 培养幼儿说普通话的能力
2.1 培养幼儿说词语的能力
幼儿能听懂普通话了,这时便要让幼儿张口学说普通话。说话对于农村小班幼儿来说并非易事,得从易到难,从简单的词语入手。还是前面提到的问题,接待时,我问幼儿:“是谁送你上幼儿园的?”幼儿用方言回答:“爷爷(或奶奶、爸爸、妈妈)”我会用普通话把幼儿的话重复一遍:“噢!是爷爷(或奶奶、爸爸、妈妈)送你来的。”吃点心时,我仍问:今天吃的是什么?幼儿用方言回答:面条(或花生粥……)我也会用普通话重复一遍:面条(或花生粥……)。让幼儿在无意注意的情况下学会了这些词语。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各种图片和实物,让幼儿学习各种各样的名称、形容词、人称代词、动词。慢慢地幼儿能用词语回答我的问题了。
2.2 培养幼儿说单句的能力
幼儿会用普通话说简单的词语了,这时便要引导幼儿学说简单的句子。如教师问幼儿:是谁送你上幼儿园的?就要幼儿说出:“是爷爷(或奶奶、爸爸、妈妈)送我的。”教师问:今天吃的是什么?引导幼儿说出:今天吃的是面条等等。在教学中也要要求幼儿用完整的句子回答教师的提问。如教师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引导幼儿完整回答:图上画的是小鸟等等。
3 培养幼儿“用”普通话的能力
幼儿仅仅只会用简单句回答老师的提单是远远不够的。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教师应积极为幼儿创设一个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环境,建立一种亲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使幼儿愿意用普通话与教师、同伴交流,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请求和愿望。
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普通话的氛围,让幼儿在幼儿园里听到的都是普通话,说的是普通话。这样无形中提高了幼儿“用”普通话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幼儿“用”普通话来讲述图片的主要内容。如看着图片能说出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等等。
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我们教师的责任与义务。作为农村幼儿教师,我们更应该为孩子们创造一切机会,让孩子们无拘无束地表达、交流、争论,满足孩子们“说”的愿望,从而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