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2019-05-14 08:52刘蓉
锋绘 2019年2期
关键词:乡风文明传统文化

刘蓉

摘要:中国自古以来以耕读传家,十分重视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重视弘扬彰显人的道德精神。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风起云涌,各种观念的横冲直撞,当代公民的道德素质遭遇滑坡,农村的传统文化缺失。本文强调在“乡风文明”建设中需复兴传统乡土文化,繁荣农村文化事业。

关键词:传统文化;乡风文明;土文化

中华民族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极其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几千年的洗礼,这些优秀的文化神韵已经深深扎根于民族灵魂深处。作为人口众多的世界大国,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领军国家,中国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进行“乡风文明”建设,没有特有的文化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作支撑,将很难实现。

1 优秀传统文化是“乡风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

中国自古以来以耕读传家,十分重视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重视弘扬彰显人的道德精神,始终强调道德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精神,因此认为教育、教化的目的是“明人伦”,是培育有道德的人。立足本地文化禀赋来看,平凉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富,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崆峒文化;有伏羲、女蜗传说的古成纪文化;有占卜和祭祀为主的商周文化;有朝山盛会的西王母文化;有见证了汉唐盛世的关陇文化;有西出长安第一城的丝路文化等。这些文化共同形成了诚实守信、淳朴善良、革新求变、奉献主义、忠贞爱国等优秀品格和精神,它深刻地蕴含着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先进思想。我们继承了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也要理所当然地承担弘扬传统的历史使命。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之一就是乡风文明,这能够充分发挥出我们中华民族“礼法合治”的强大优势,“乡风文明”建设不仅仅是乡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提高,还包括整个乡村道德风尚和村民道德水平的提升。这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乡风文明方针的主要努力方向,同时也是平凉市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指标。

2 乡村传统文化严重缺失

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风起云涌,各种观念的横冲直撞,当代公民的道德素质遭遇滑坡,农村的传统文化缺失。传承了几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仁”、“德”等基本品性操守,在家庭教育中传承,在乡野山路上沿袭。特别是青少年在对“诸子百家”、“经史子集”的诵学汲取中,在父辈等权威的耳提面命、言传身教下,使得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秉承了这种传统思想。但在当下,农村的发展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差距日益加大,社会发展不均衡加重。一时间“言必谈经济”、“时间就是金钱”等发展经济的主流思想占领了农村的价值观领域,使得很大一部分村民,尤其是青少年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一些村干部、基层党员素质不高、黨性不强,不讲民主,蛮横专断,集体意识薄弱,宗族观念深厚。越来越多的村民展现出市侩性、功利性、自私性等特点,不良风气开始在乡村蔓延。近几年甘肃省农村彩礼居高不下,以平凉市为例,六县一区中,庄浪农村彩礼最低,十万元左右,泾川农村彩礼最高,普遍在二十万以上。红白喜事铺张浪费,炫富攀比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现象痼疾难除。封建迷信死灰复燃,很多村民钟情于迷信活动,不信医生信鬼神。尊老爱老的氛围也有所淡化,薄养厚葬现象在平凉农村比较普遍,不关心老人、甚至不赡养老人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3 复兴传统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是特色鲜明的文化符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建设美丽乡村,不能因为搞现代化就丢掉我们的文化根脉,而要在传承乡村文明、乡土文化上下功夫,留得住乡韵、记得住乡愁。

第一,弘扬传统孝道文化。“家是一个国,国是千万家”,每个家庭和和睦孝悌直接影响到整个乡风文明。要打破“清官难断家务事”的魔咒,村干部、驻队干部要深入不和睦的家庭,及时纠正不赡养老人、家庭暴力、高价彩礼等问题,遇到家庭琐事纠纷,号召召开家庭会议,村干部、家族和邻居旁听,让老人有发言权、话语权、做主权。要倡导宣传“四世同堂”、“最美家庭”、“好儿媳”、“好老人”等文明家庭,组织村民过好“母亲节”、“父亲家”、“重阳节”等孝亲敬老的节日。要求子女定期探视分家另过的父母,在衣食住行和治病疗养上尽到义务,村干部和驻队干部多走访、多帮助、多开导,让婆媳一心,家庭和睦,从而带动村风的好转。

第二,发挥“好人”引领示范。凡人善举积聚道德力量,身边好人引领文明风尚,自2014年由平凉市委宣传部等单位主办的“平凉好人”评选宣传活动,已累计并发布了8期92位身边的“平凉好人”,他们是最可敬可爱的人,在全社会弘扬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这些平凉好人来源于群众,来自基层,在他们真实又鲜活的事迹中我们感知到了人性的温暖、人间的大义、社会的正气。要将这些好人事迹在乡村的学校、村民之中展开宣传,充分利用电视、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教育,多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在乡村开展“文明家庭”、“十佳儿媳”、“好人模范”等评选,发挥民间舆论作用,在乡村墙壁、宣传栏上通过喷绘、张贴等形式,对村里的好人进行大力宣传和表扬,营造浓郁的“好人氛围”,使凡人善举成为村民的生活常态。并且组建好人事迹宣传团,进村入户的宣传演讲,用好人自己的切身经历和事迹打动万千群众,达到教化的目的。要将这种宣传作为长期的工作任务,不可半途而废、虎头蛇尾。

第三,抓好学校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常言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应当把道德教育融入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全过程,使乡村的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强调以厚重的平凉历史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为依托,以静宁县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庄浪县梯田建设纪念馆、泾川县四坡村红二十五军战斗遗址“红军楼”、中共平东工委纪念馆、中共灵台工委纪念馆、中共华亭工委纪念馆、吴焕先烈士纪念馆、保至善烈士纪念馆等红色资源为依托,建立爱国至于教育基地,组织乡村学校的学生们就近参观,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弘扬主旋律,转播正能量,培养乡村学生文化自信。

第四,对失德者惩戒约束。治理道德失范行为,不能单纯依赖道德教化和舆论谴责,关键还要依照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对实德、败德者进行惩戒约束,对违法犯罪者进行严厉打击。这样才能形成震慑失德者的强大力量。西方发达国家对失德失信人员的策略是加强对违法犯罪、欺诈等人员的调查和曝光,对违背道德的人处以高额罚款甚至刑事处罚。在乡村治理体系中,我们也可借鉴其精华部分为我所用,例如对不赡养老人的家庭,在村干部对其规劝无效的情况下,可以老人的名义起诉至法院,要求其子女必须履行赡养义务,对于经常发生家庭暴力的情况,可申请妇联的救助,情节严重的,要追究施暴者的刑事责任。对违背道德并屡教不改的人在村广场、宣传栏里张贴“黑榜”,使失德者感到羞愧,达到教化人的目的。对失德失信、造成严重后果的典型案例,必须依法严肃查处追究责任。通过一系列制度手段发出强烈信号,让败德群体受到严惩,付出沉痛代价,再也不敢为恶。

4 繁荣农村文化事业

近年来,城乡二元差距成为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急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文化事业更是如此。相对于发达城市而言,平凉农村的文化事业的发展起步晚,设施差,底子薄,农民的整体文化水平偏低,要提升农民素质,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就得加快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要从当前农村实际出发,应重点做以下好四个方面工作:

第一,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中国传统文化根系在农村,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因而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因此,要发展农村先进文化,就必须要构建的文化建设体系。首先要构建农村文化组织体系。要把农村文化建作为全市农村社会总体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专门协调指导全市的农村文化工作,发挥宣传、文化、科技等部门和群众团体的职能作用,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农村先进的文化建设提供有利的组织保证。其次要构建农村文化责任体系。要将农村文化建设的任务作为市、县(区)、乡(镇)领导责任目标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各乡镇也要把发展农村文化工作同农村干部的奖惩提升挂钩,把这项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一起布置、一同检查、同等考核、同等验收,这样就为推动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再次要健全农村文化投入机制。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投入是一大难点。一方面,政府投入应成为最主要的投资保障机制,每年的财政预算中要有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还可以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的新模式,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及其他各界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更加充裕的物质保障。

第二,坚持三级联动,搭建农村文化载体。平凉的文化设施建设总体落后,文化阵地不足,平凉市接近一半的乡村还没有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缺乏基本的文化场所和载体,都是文化事业单调落后的主要原因。要以市、镇、村三级联动的原则,重点抓好文化设施建设,通过文化娱乐提高农民素质,同时为农民传送科技致富信息,提供对口服务。镇级要强化示范职能,结合乡村振兴的要求,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建好文化站和文化活动中心,力争在每个镇建设一处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

第三,抓好隊伍建设,创造良好条件。一方面着力培养农民的艺术兴趣,造就一批文化代表人物,打造一批能歌善舞、能讲会说的艺术骨干队伍,充分发掘本地的文化资源,逢年过节开展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另一方面着力实施基层文化队伍建设规划,形成全面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让他们成为乡村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的主力军。发挥乡村文化站的作用,组织村民闲余时间进行知识竞赛,开展琴棋书画等高雅的文化活动,在乡村中传承发展秦腔、社火、春官、快板、皮影戏、剪纸、荷包等民俗民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定期组织演出,创新艺术内容,将传统艺术作为倡导勤俭节约的绿色生活理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宣扬道德模范、身边的好人事迹,开展基层巡讲巡演,引导村民崇德向善。

第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开展各类农村文体活动是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能够满足群众不断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能够激发农民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热情。相关部门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定期举办群众文化节、传统节日文艺晚会、农民文艺汇演、农民运动会等文体活动,经常举办民间艺术展、家庭文化展、棋类、球类比赛,定期举办文化下乡活动,通过现场咨询、组织演出等形式,为农民送去科技、卫生等文艺大餐。有条件的村街可引导鼓励农民自编自演,自娱自乐,鼓励群众登台唱主角、当明星,让表演者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艺特长,活跃乡村文化氛围,从而不断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

猜你喜欢
乡风文明传统文化
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浅析教育对凉山彝区新农村乡风文明道德建设的影响
皖北美丽乡村建设中乡风文明培育解析
乡风文明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研究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