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与评析

2019-05-10 10:17唐莉华梁玉梅
新课程·下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量角量角器重合

唐莉华 梁玉梅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7、38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量角器,角的常用单位“度”和度的符号。

(2)使学生掌握量角的一般步骤,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

(3)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分清内刻度和外刻度上的读数。

教具准备:CAI课件、量角器、一副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出示一根绳子

问:要知道这要根绳子有多长,你有什么办法?

生:用尺子量。

2.师:出示一本书

问:要知道这有多重,又该怎么办呢?

生:用秤称。

3.师出示一个活动角

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谁能指指这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指生回答)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评析:设疑激趣,激发学生思考:想知道绳子的长度,可以用尺子量;想知道书本的重量可以用秤称,那么想知道角的大小,该怎么办呢?引发了学生对新的度量工具——量角器的探究欲望,从而为教学用量角器量角打下基础。]

二、探索实践,总结方法

1.认识量角器

[评析:把量角器比喻成迷宫,让学生在迷宫里找城堡,把隐藏在教材背后的数学概念生动有趣地挖掘出来,诱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

2.認识1°角

CAI出示(如图)

板书:30°、180°

请同学们拿出两根自动铅笔芯,在量角器上摆一个50°的角

(学生纷纷摆角)

[评析:让学生用自动铅笔芯当作角的两条边,在量角器上摆角这一活动设计很灵活巧妙,妙在其一:铅笔芯很细,与量角器大小配套,可以准确地摆出各种度数的角,在实物投影下很和谐、很准确;其二:学生摆角的过程已将“中心与顶点重合,”这些测量角的要点运用其中,那么,学生能摆出指定度数的角,还怕他不会量角吗?因此,这一活动设计可以说是神来之笔。]

3.角的度量方法

师:同学们试着测量教材P37∠1和∠2的度数?可以在小组里面边讨论、边测量。

学生动手量角,量完后回答:∠1=60°,∠2=120°

师:说说你是怎样量角的?

生:角的顶点和量角器的中心重合,角的一条边和内(外)圈0°刻度线重合,看另一条边指向几就是几度。

归纳学生发言后(CAI演示量角的方法)。

师:这两个角的另一条边在同一条刻度线上,为什么读出的度数不同呢?

生:∠1一条边与内圈0刻度线重合时,读内刻度上的度数是60°,∠2的一条边与外圈0°刻度线重合时,读外刻度上的度数是120°。

4.概括测量方法

通过以上测量活动,大家总结一下,量角的步骤是什么呢?看谁说得最简单。

师生共同研究后总结:

中心对顶点,

0刻度对一边,

度数就看另一边,

始边在右看里圈,

始边在左看外圈。

[评析:师生共同讨论,总结量角的要点,并把它归纳成朗朗上口的句子,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轻松活泼。]

5.实际度量,找出规律

小组根据要求进行实验,量一量教材P38例1的两组角,找一找角的大小有什么规律呢?

要求:(1)量出每个角的度数。

(2)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量完后汇报。

总结:角的大小与角两条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看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的越大,角越大。

6.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怎样量角的大小呢?说一说。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判断

①这个角是50°( )

②这个角是130°( )

③这个角是70°( )

2.你能猜出这几个角的度数吗?说明理由。

3.做一做第3题

想一想:在量角的时候,角的两边太短了,量角器却很大,该怎样测量更方便呢?

4.练习四第6题

同桌合作完成并反馈。

本课的练习设计避免了简单、重复的测量操作,而是把量角的方法蕴含在各种形式的练习之中,特别是“猜一猜,并说明理由”,这道题让学生在说理的过程中巩固量角的方法,同时,这种题目还有一定想象的空间,既灵活有趣,又有思维价值。

编辑 李烨艳

猜你喜欢
量角量角器重合
残缺的量角器
经历度量五部曲,培养度量意识
量角器,工具“二合一”的最佳典范
——《角的度量》教学
量角小窍门
学生量角时常犯的错误及应对策略
我的另类量角器
量角器
电力系统单回线自适应重合闸的研究
丽丽的年龄
考虑暂态稳定优化的自适应重合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