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培养学生理性精神的探索

2019-05-10 10:17陈纪青
新课程·下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理性精神政治课堂培养

陈纪青

摘 要:在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根据学生中存在不够理性、盲从冲动等理性精神缺失的现状,试将政治课程内容生活化、问题化、方法化,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探究前因后果,比较的过程中,力求培植学生的理性精神,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实现政治学科育人的价值追求。

关键词:政治课堂;理性精神;培养

德国著名诗人海涅曾说过:“照耀人的唯一的灯是理性。”对人的教育就应该尽可能地实现或显示人的心灵或理性。什么是理性精神?理性精神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进程中表现出的独立、理智、反思、辩证、批判等思维品质和行为特征。这些年来课程改革使课堂教学出现很大改观,但我们一些老师在政治课堂中依然主要进行空洞乏味的概念、原理和考试技巧的传授,忽视对“人”的观照,学生所接触的是一些所谓高大上的“条条纲纲”,他们死记硬背,缺乏自身见解,死记了一些知识,但人性的因素和理性的精神却被遮蔽了,学生不懂也不会用自己的大脑思考,于是盲从冲动,缺乏理智,校园里也时常出现一些欺凌现象。

教育的本质是塑造人格,唤醒灵魂,核心任务是立德树人。作为学校德育工作主渠道的思想政治课更应该将理性精神作为学科育人的价值追求,塑造有思想、有理智、宽容的中国公民。本人通过教学实践,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让理性精神充盈在政治课堂中。

一、创设有效情境,打开“窗口”,开启理性精神之门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理性依赖于感性,都属于认识的范畴,二者统一于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一定的生活情境。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教师应打开“窗口”,创设有效情境,让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拨动学生的心弦,让他们去积极感悟。

如在教学“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时,教师设置了这样的情境探究:

一个周五晚上,读高三的小志却很纠结,因为他突然间面临好多选择:一边爸爸的朋友王叔叔想请他们一家人晚上去万达看电影,另一边《我是歌手》总决赛的直播8点就要开始了,还有英语的补习,最惨的是明天要交的作业好多,不抓紧时间到凌晨都做不完。每一件都是小志想做或必须做的事,这让他异常纠结。

任务驱动:如果你是小志,你会怎么办?

问题导向:小志在处理复杂问题时,首先要解决哪一问题?为什么?

政治理论比较抽象枯燥,我们不能就教材谈理性,而应选取学生平常学习生活问题,依托学生生活这一源头活水,激发学生思考,学生在真实的事实中分析得出,“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要求我们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这样激发学生思考情境中隐藏的知识和技能,而后向生活中新的问题的解决迁移,这对培养学生理性分析的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分析原因,做好“接口”,构建培养理性精神的台阶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有水才行船。这既是生活经验的总结,又包含着深刻的哲理。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事出有因的。人的理性是通过符合逻辑的推理而建立起来的。我们分析原因,做好“接口”,以果寻因、以因究果,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和理性地处理事情,关键时刻不至于感情用事。

在教学“影响消费的因素”时,笔者遵循“情境导入—探究活动—建构知识—总结升华”的教学流程,通过学生所熟悉的四个情境材料,由浅入深,逐一分析“影响林华家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这一因素是如何影响消费水平的?”“林华家和邻居家收入水平差不多,但消费水平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林华爸爸应该选择在哪个地区投资呢?请说明理由。”“举例分析国家为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所采取的措施。”等问题。通过在课堂中设置“台阶”,探究前因后果,学生的理性精神无形中得到发展,同时对当前我们社会中面临的家庭生活差距与社会公平的现实问题能理性对待,减少抱怨和不满,提高学生正视现实、理解现实的理性品质。

三、通过对比,搭建“心口”,展开心灵交流与碰撞,引导学生理性成长

理性是相对感性而言的,它们既对立又统一,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在政治教学中,对比、类比和辩论是培养学生理性精神的重要途径。理不辩不明,教学中设置一些可对比的问题,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交流中少一些茫然和冲动,多一些冷静和理性,尝试以一个全新的视角认识处理事情,进而学会与他人、社会和自然和谐共处。

在政治教学中笔者经常围绕教学内容设置一些思辨性质的情境问题,努力引导学生对比讨论:在现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是否都可以“乱放风”?权力是魔鬼还是天使?权力和道德能否两全?请举例说明。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传统建筑是否应该给经济发展让路?假如你在大街上,看到一位老奶奶不慎摔倒,你是选择无视还是适当采取救助措施?如果你的奶奶不慎在马路上摔倒,你希望路人最好采取什么措施?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要做出理性的选择,必须换位思考,不可太感性、是非不分。

綜上所述,理性精神生长于良好的教学情境的沃土上,成长于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灵动的氛围中。在有效教学的雨露滋润下,学生表达、自学、独立、理性、合作等品质都可以得到发挥,他们的科学性、批判性、逻辑性和创造性也能得到较快的发展,这也是新时代教育所追求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伟雄.其实课堂可以更美[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9).

[2]张学军.核心素养:传承 融合 建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6).

[3]王成启.思想政治课的思辨美[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12).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理性精神政治课堂培养
基于“韦伯命题”的视角理解“四个全面”战略的实践意义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如何让高中政治课堂“活”起来
以知怡情,让数学文化走进数学课堂
在政治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创设情境,激活政治课堂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