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2019-05-03 13:54徐群芝
求知导刊 2019年52期
关键词:课堂应用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

摘 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予以重视,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教育中对科学进行有效运用。科学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因而为了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科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巧妙地结合实际生活进行讲解,以此实现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科学;课堂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52-0064-02

引   言

小学科学教育讲授给学生的其实都是一些较为基础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也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对周围世界中所存在的奥妙进行了解和体会。在现如今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低下的问题。基于此,小学科学教师需要在以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为依据的情況下,将生活化教学方式运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以此实现对学生的高效性教学。

一、创设情境,让教学内容贴近生活

对小学生进行科学教育,主要就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化的情景,会让学生在思考和学习的过程中处于自己所熟悉的环境中,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小学生年龄较小,好奇心强。小学科学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的个性特点,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究机会,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能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体会科学在实际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

例如,在对“光与色彩”这一单元知识进行讲解时,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爱玩的心理特点,让学生把一杯玻璃杯的水放在窗台上,让太阳光经杯中的水发生折射,再在底下铺一张白纸,就会在白纸上观察到一道美丽的彩虹。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在娱乐的过程中对太阳光的折射有一个很好的发现,加深了对光的知识的理解。这种在课堂结合生活的方式,可以丰富科学教学内容,进而促进学生对生活中所存在的科学现象进行感悟。总之,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加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科学学习效率和能力的目的。

二、就地取材,将科学探究变得生活化

科学教学和科学探究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在探究科学时必然需要探究科学的材料。这时,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就地取材的方式,选择生活中熟悉的材料,如鞋盒、牛奶盒、可乐罐及一些废弃物品,这些都是在探究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材料。在选择材料的过程中,学生就地取材,不仅能培养学生选取生活中的探究材料的习惯,还可以对学生自主开展科学探究提供帮助,更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1]。

例如,在对“声音的产生”这一知识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材料,然后让学生尝试使这些工具发出声音。由于这些工具都是学生所熟悉的材料,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就会轻松地使这些工具发出声音,从而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此外,生活中的每个角落都蕴含了科学知识和现象。科学课不仅让学生能全新地认识生命世界,还可以让学生透过生命现象的表面对生命现象的本质进行探究,如一株不起眼小树苗的成长,一只小动物的长大等,都离不开生命科学。为了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种植花草,对小动物进行喂养,并观察和记录其中所存在的现象”的任务。这些任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生命科学,因而学生大多会感兴趣,并尽力去完成。如此不仅可以使学生结合生活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乐于发现的良好学习习惯,更是可以在学生生活化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从而达到高效科学教育的目的。

三、第二课堂,走向实际生活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大多数教师仅在课堂教学时投入很多精力,对学生课后的学习情况缺少关注。基于此,为了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并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教师在讲解完课堂知识后需要利用第二课堂,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2]。

在教学后,教师应以教学内容为依据,给学生布置相关的课后任务。如果以任务的不同层次进行划分,课后任务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就是科学的应用型任务,第二种就是科学的专题型任务。科学应用型任务主要就是为了加强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并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对其进行运用。例如,在学生学习完“它们是什么做的”这一单元后,教师就可以将“由金属、纸和塑料等造成的校园污染”的专题提供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对校园污染的形成原因和减少污染的对策进行分析和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还能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从而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四、课外活动,布置生活化课外作业

对课外作业和课外活动进行布置和开展,是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教学环节。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将实际生活和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对学生布置定时的课外作业,则能有效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生活化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

例如,在教学完“把液体倒进水里”这一知识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着以自己的所学知识为依据,调制一杯混合果汁,以此使学生在生活中有效地运用科学知识。当然,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也应注意不能将课后练习仅局限于教材中,还要在以教材为基础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对课外生活进行科学探究。如此方能使生活化的课外作业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提供帮助,并锻炼学生的科学应用能力,从而在增加学生学习机会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结    语

总而言之,科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要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小学科学教师需要借助创设生活化情境、就地取材的方式及第二课堂来进行教学,并在教学后进行课外作业和活动。如此方能在实行生活化科学教学的情况下,实现对学生的良好培养,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冯晶晶.小学科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12):104.

李松林.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江西教育,2016(27):96.

公绪凯.浅议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华夏教师,2016(08):31.

作者简介:徐群芝(1973.12—),男,江苏盐城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长期从事小学科学教学。

猜你喜欢
课堂应用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
有效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究
Scratch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探析
高中政治课堂应用生成性资源的实践探索
浅谈“口号”在课堂应用中的作用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