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志娟
【摘 要】在教育部研制发行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为适应终身学习的必备能力。核心素养视角之下,如何确保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历史教学的重中之重。那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如何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如何确保初中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了解历史,传承历史,弘扬中华文明。本文针对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这一论题展开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文化的学习十分重要,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丰富我们的知识,还可以传承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中国之所以成为四大古国之一,就是因为我们的文明一直传承至今,不曾间断。初中教学在九年义务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特点尤使初中历史教学显得极其重要。故本文从核心素养角度出发,对“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这一论题展开初步探索。
一、领悟核心素养的概念性以及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性
近些年来,在教学领域及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成为一个点击率很高的新詞。若说是新词,又难免太过牵强,因为“核心素养”一词出现在经合组织和欧盟理事会的研究报告中,经合组织正式启动了“素养的界定”等研究项目。直至2003年才正式提出这一概念,这才在我国广为流传。核心即关键,核心素养即关键素养,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全面素养。学生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很多种素养一起发展,以达到教学水平的最大化。
(二)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现阶段教学过程中,初中的历史教材更加人性化,从理解和思维角度出发,更加贴近学生本身的学习与生活。对于初中历史教材中能与现实有联系的知识,精心设计答题环节,巩固了书本上的历史知识同时拓展了学生们的视野。历史学科在现阶段教育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的文明要继续传承,就必须让新的青少年一代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及文明。课堂教学作为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知识的理解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基本能力、价值取向、情感态度以及思维能力都是教师着重要关注的部分。在任何的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学目的都不仅是为了获得并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以及面对问题时的思维方式以及逻辑能力。
二、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中存在的局限性
历史作为一门古老且现代的学科,其存在的意义不只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更关键的是通过学习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及历史的智慧,服务于现实生活。历史有效课堂重点在于教师不仅仅要深入了解并熟练灵活运用教材,还要做到因材施教,但现如今很多教师很难做到这一点,而且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使得构建有效课堂处于被动的局面。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化被动为主动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教师只有做到熟练掌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研究一套驾驭课堂和学生的讲课技巧,才会使得课堂气氛生动鲜活,才能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显然很多老师自身都不具备这方面的素养。简单来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有提高和收获。从源头上看,要想打破这一局限性,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的历史核心素养。
三、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在学习人类社会历史文明发展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的客观分析、辩证思考与归纳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内容进行客观解读、深度剖析,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准确掌握历史的发展脉络,养成科学的发展观,从而进一步增强处理现实社会中所会遇到问题的能力。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把教材上的内容生硬地讲一遍,这样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也会降低,学生也就很难领悟到历史事件在现代生活中的启示意义。所以,教师要因材施教,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哲学思辨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史料论证能力
历史资料见证了历史的发展、变迁,见证了朝代的兴亡更替。它可以帮助我们直接了解历史,还原当时历史的面貌。书本上的知识是我们间接了解历史的一种途径,我们只能从历史学家的笔下对当时的历史概况有一个大致的认知了解。比如说书法的演变过程,从最原始的甲骨文,到后来的白话文。汉字的演变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时间,清代以前的学者根本不知道甲骨文到底是哪种文字,是怎么写的,用什么笔画构成的。直到考古学者在安阳小屯村发现印有文字的龟甲、骨片。这一文字的书写方式、字体类型、间架结构才被广为人知。所以出土的宝贵文物极大地帮助我们更好地还原事物本身的面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多准备一些与课堂相关的资料,引导学生更好地通过其他途径加深历史知识的掌握,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论证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并影响民族和国家命运的重要因素。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正确分析历史内容,用理性的思维在历史事件中提取正确的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养成高尚的爱国主义。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中学生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牢记祖国的历史,不断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长大以后为祖国做贡献。
(四)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历史的连续性最重要的表现就是时空性,这也是历史学科最为显著的特点。时空观念是指将课本上的历史知识放在具体的历史时空环境中进行观察,这也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在学习过程中,时空观念对提高学生历史成绩较为重要,帮助学生提高时间、空间感会加深历史朝代、人物与背景等记忆。故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概念,这样在时间概念的基础上才能对具体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正确分析。
1.了解常见的时间术语和空间术语
这点需要学生牢牢记住,没有什么捷径。比如区分年代、年、世纪这三个不同的概念。像远古、古代、近代、近现代、现代的时间差别,最好是列一个时间轴,这样能加深记忆。也更加一目了然。还需要记录一些年号,例如贞观年间,开元年间等;庙号例如汉高祖刘邦、魏武帝曹操等记住比较有代表性的即可。空间上,例如区分中原、西域、关内、关外、西洋、南洋等。
2.了解时间空间综合表达方式
时间和空间综合表达对学生记忆,有一定难度。要学会理解时间和空间多种表达方式,例如两河流域文明、第三世界、长征,抗战、文艺复兴、改革开放等,这些内容考试的几率较高,需着重记忆。要学会结合东西方的历史时期及历史事件形成空间观念,比如,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对应的我国是怎么样的社会状况。学会使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空间、时间术语描述同一史实,比如民国22年和1933年、二战之前、抗战初期等术语交替运用。
总之,核心素养在我国提出的时间尚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比较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的冲击力比较大,故此,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依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参考文献】
[1]宋志峰.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的培养[J].速读(上旬),2018(12):187
[2]龚利华.初中历史教学当注重核心素养提升[J].文理导航(上旬),2018(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