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019-04-30 11:13靳桂芳
文理导航 2019年13期
关键词:道德品质质疑语文教学

靳桂芳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要从关注生命的高度,转变思想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地、主动地、生动活泼地、持久地发展。本文作者从质疑能力、合作技能、德育教育、作文水平等几个方面作了探讨,提出了一些语文教育教学经验。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道德品质;质疑;写作习惯

新课改强调现在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使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实践,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教师应转变观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现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质疑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摇篮。质疑,就是提出问题。宋濂就强调自己除了“遍观群书”,就是向名师“援疑质理”。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善于质疑,进而释疑,达到领悟问题的目的。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提问这一程序,这只是教法。而鼓励学生质疑,指导学生如何质疑,大胆地支持学生提出问题,肯定学生的不同见解,则是突出了学法的指导。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问题往往比解决一问题更重要。”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质疑的基础上善于创新。例如,阅读《失街亭》,传统的观点是马谡的自以为是、不听诸葛亮的再三告诫,不听王平的劝说,一意孤行,导致战争的失利。面对这个传统的、正统的观点,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多方查寻资料,在充分了解历史事件、大量占有相关资料的前提下,独立思考,仔细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不要以为权威是不可侵犯的,不要人云亦云。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为什么要求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呢?为什么学生对课文内容、主题的理解就不能自成一说呢?我们要让学生有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有“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继续创造”(陶行知语)的信念和决心。

二、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

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初步养成,心理发展逐渐成熟。他们具有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分析能力、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明显增强;他们具有强而敏感的自尊心,更为强烈的自主需要和更强的自律能力;他们具有强烈的社会交往愿望,与他人交流的能力更强。因而小组合作学习,更能开发学生的学习智慧,使学生更好地成长。例如,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以作者在不同地点听雨、看雨、感悟雨,串起了一系列人生的感悟,表达了游子对祖国、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手法把景物和美感,通过栩栩如生的描摹,把听觉、视觉、味觉等感官的感受写得生动可感,读着文章体验生活,有着身临其境之感。本课学习重点是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语言美。基于文章特点,我运用了小组创意式拓展学习的方式。首先布置任务“四人合作,每人先选取自己最喜欢的片断,组内交流;其次每组再推选一位代表上台交流,形式自选”,结果很多组形式多样:有的一人唱,一人朗读,一人阐述选取该片断欣赏的理由;有的四人充满感情地齐声朗读;有一组在一人朗读时,一人快速画雨中景,一人点评。最后,同学自由点评各组的表现,本来很难学的一篇文章,同学们却兴趣盎然。

三、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

韩愈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把“传道”做人的道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德”放在了首位。从学生个体而言,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的养成与否,除外在环境的制约之外,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觉的道德愿望和道德意识,而不是取决于从外部施加的强制力。增强和提高学生的道德愿望和道德意识,主要靠老师给学生营造合适的环境和进行正确的引导。语文是“百科之母”,内容包罗万象,综合性很强,语文课本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内容,要知道,德育意识的渗透,仅仅依靠枯燥说教是不可能有良好的效果的,教师要用语文教材中形象生动的德育事例,结合实际,在语文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舆论正确、是非分明、从善如流、积极向上的德育小环境,从而增强学生的德育意识。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语文教科书是不可缺少的好教材。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除语文基础、语文知识外,还应该是“美”“智”“德”等教学内容的综合体现。在现行新教材中,以“家访”“爱国”“英雄”“团结”“榜样”“道德”“和谐”等为题材的精彩篇目很多,这些优秀作品饱含着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怀。因此,语文教师要认真分析、吃透教材、综合处理好课本知识,把内容讲透讲活,并结合时代、自身、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挖掘语文教材,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德育内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

四、在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是语文能力与水平的综合体现,也是实现语文素质教学的必要途径。写作是一种通过语言引导智慧成长的艺术。教师应引导学生会用文字承载自己的思想,用语言呈现自己的精神世界。

目前,作文教学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可依托的教材,作文教学也就成了高中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了课堂作文与练笔作文相结合的方法,课堂作文抓规范抓时效,练笔作文抓基础抓思想,收到了较好效果。课堂作文规范性要求必不可少,“无规矩无以成方圆”,必要的写作知识讲授和严格的时间、规范要求,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可遵循的规律。课堂作文素材来源紧扣人生思考、社会现实、课文内容、单元写作训练几个主要方面,给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写作素材,让学生写出思想,写出生活,写出灵气,写出个性。练笔作文重在抓基础,重在让学生通过作文去认识生活,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形式不拘一格,练笔作文成了学生驰骋思想的原野;栏目设计灵活多样,学生写作轻松愉快;及时批改,快速反馈,学生体会到了老师对他劳动的尊重;关心学生,热爱学生,练笔作文成了师生畅谈交流的渠道。

规范化的要求,写作源泉的开掘,写作形式的灵活多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绝大多数学生一节课能拿出一篇七百字的文章,一星期能完成两千字的练笔作文,使其在写作实践中,提高了思维品质、思想素质和写作能力。情感的极大丰盈,对人生世相的真切体验和感悟,情感的自然裸露和诚挚呼唤,就会使学生有一种强烈的表达欲望,主动地运用作文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与体验,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思考。这样的作文就会成为学生心灵倾诉的一种方式,一种自然而真实的方式。从而使素材与语言、思想达到和谐与统一,呈现出生命的光彩。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阅读者和评价者,教师个人主观性特别强,而且往往很不及时,不利于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正确认识。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同时还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我们在习作评改教学实践中将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使全体学生參与了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这样,学生通过自我诊断、共赏互评,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使写作能力不断进步。

总之,语文课程丰富的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刻广泛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在新课改下教师要以新的教学理论作指导,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关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军林.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几点做法[J].发展,2010(8)

[3]周世民.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0(8)

猜你喜欢
道德品质质疑语文教学
品质培养势在必行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好奇”的代价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乐于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