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意愿如何转化为创业实践

2019-04-28 14:38吴文浩
人民论坛 2019年10期
关键词:创业意愿转化

吴文浩

【摘要】当前,我国出现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潮。有效促使大学生创业意愿向创业实践转化,是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的第一步。对此,应通过采取全面提高创业教育质量,构建社会全行业创业教育研究体系,优化创业环境、丰富创业渠道,完善政策制度机制等方式帮扶大学生创业,提升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

【关键词】创业意愿 创业實践 转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率不断提高,创业形式和类别也较为多样化。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创业率仍偏低。大学生主观创业意愿作为创业行动的先导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制约了大学生创业实践落地的发生和成功。基于此,精准、有效、及时地引导、激励、辅助大学生将创业意愿向创业实践转化,是提升大学生自主创业实践比率的关键所在。

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向创业实践转化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颇为复杂,有社会、家庭和个人等因素。有西方学者认为,大学生原生家庭经济状况及社会地位等制约了大学生创业意识、意愿的形成,这体现在其父母职业、家庭收入及对自主创业的认可度等方面。从高校方面来说,关注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力度,校企合作模式的应用程度和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等因素,也会影响大学生的自主创业。除此之外,大学生的知识体系、专业技能、校园经历等同样制约大学生创业意愿和实践。

学校应给予学生贯穿其创业整个过程的指导。创业意愿的产生与发展,需要遵从人类主观意识从建构到内化,再到外化的客观规律。大学生虽然在文化水平、创新意识、吸纳并内化新鲜理念方面具有优势,但是长期成长于象牙塔中,其真正以创业者的角色接触市场、与市场磨合的机会有限,因此与其他自主创业者相比,大学生创业意愿的萌生和实践落地,更需要正确的思想理念、丰富的创业经验、有针对性的指导。此项指导并非仅限于某个阶段,而是要贯穿在大学生创业的整个过程中。

创业能否持续并取得最后成功,关键还在于学生自身创业特质能否与所在行业相契合,并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就目前来看,政府和社会提供的优惠政策较为宏观;相较来说,高校具有心理咨询辅导服务、大学生自主创业引导的专业教师团队、校企合作模式所提供的资源等优势,可提供的辅导和服务更加细致。但当创业实践面对市场的严酷考验、遇到各种瓶颈时,最终还要依靠学生自身创业特质,诸如创业式创造力、市场动态变化的敏感性、成就欲望和创业精神等能力,去化解和应对。

找准大学生创业意愿转化成创业实践的切入点

一方面,精准锁定意愿状态,强化意愿引导。大学生创业意愿向创业实践的转化中,有无创业意愿、创业意愿强弱直接决定大学生创业行为能否发生。有创业意愿者,更倾向于自主创业并具有参与创业实践的内心冲动,他们往往具有创业心理认同、一定的社会资源和创业经验基础,同时也会因创业活动具有复杂性、风险性而产生一定的顾虑。当前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可分为积极主动性创业和迫于就业压力的被动创业。前者有可能因缺乏系统统筹、理性思考、创业客观限制条件等而导致创业意愿流产;后者的功利性、缺乏创业现实准备和理性思考,是影响创业意愿强化或丧失的关键因素。毋庸置疑,经过学生创业实践教育培训和思想引导,主动性创业和被动创业都可能转化成创业实践。

另一方面,以就业认知和意愿为标准细分群体。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形成到践行,存在动态变化趋势。第一步要确保创业意愿顺利形成,继而推进大学生创业意愿转化为创业实践。高校要以创业意愿的强化为起点,以如何引导大学生进行创业意愿的建构、内化、外化为目标,选择适当的路径,持续地、有针对性地强化大学生创业意愿引导工作。此外,还要重视被引导者的就业认知情况,以保障引导工作契合创业学生的心理、行为需求。由此,作为引导路径规划、优化调整的凭据,要实时观察、调研、分析、梳理被教育者创业意愿动态变化情况,并形成常态化操作规范和实施细则。要综合考量大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创业意愿和认知需要,以及自主创业意愿的发展状态,并以此为依据对大学生进行分类培训和指导。

多措并举推动大学生创业意愿向创业实践转化

全面提高创业教育质量,延展创业实训教育时长。培养大学生创业胜任力需要家庭、社会、学校、政府共同发力,但是学生创业的主观意识、思维、情感、心理等对创业意愿、实践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因此,学校作为培养大学生创业的主阵地,可在细分学生创业状态、强化学生创业意愿方面进行优化和调整。此外,家庭、社会、学校、政府也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帮助大学生由内而外地认可创业、理性创业。

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行业创业教育研究体系。建议以中学为起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针对性创业课程,以家庭创业教育为辅助,按照个体生命成长过程,进行创业意愿激发、认知强化、知识点辅助内化、创业思维及技能的实训培养,强化创业实训成效。为保障以上工作的有效落地,建议培养优秀创业师资,从中学阶段开始积极引入优秀企业管理人才、企业家等作为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补充,从源头提升创业教育的生命力、与时俱进性和专业性。

优化创业环境丰富创业渠道。大学生创业具有系统性、风险性、技术性等多重特征,这是客观存在的影响因素。但是可借力大学生创业意愿明确性、强大的创业实践能力和创业心理特质、良好的创业条件准备情况、对市场和行业动态变化情况的灵活把控、对企业内外资源的有力整合及对所处特定环境精准客观的认知等来缩小其负面影响,这些都要求政府和社会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丰富创业渠道。

强化创业专业动力的持续注入。建议以我国当前行政区域的划分方式为标准,同区域内各高校共同构建并完善大学生创业实践指导服务结构,发挥一站式创业指引服务的全程指导和持续帮扶优势。为避免搭花架子,地方政府可组织区域内各高校、优秀企业家、经验丰富的创业成功者和风险投资人等,共同组建大学生创业实践指导服务组织,定期甄选、吸纳自主创业成效较好的大学生创业者,参与专家跟踪指导团队。以经验交流会、创业实践成果项目展示交流会等方式,强化区域内大学生创业知识、技能、经验和机会等的交流与分享,不断激发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创业实践活动中来。

完善制度机制扶持大学生创业。当前,我国扶持大学生创业政策较多,诸如取消创业企业年审、减少其经营场所限制、简化登记条件等。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完善高校大学生科技成果处置、产业化转化及收益分配机制,强化扶助手段和政策的发展式转化等方面的制度的制定,并结合各地大学生创业引导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与推进。此外,地方政府、高校和民间资本可按照创业项目定期考核、定期奖励的方式来强化制度、资源的倾斜与分配。

(作者为江苏大学海外教育学院讲师)

【注:本文系江苏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来华留学生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中的思想引导研究”(项目编号:JDXGCA201702)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马蔚姝、李惠等:《大学生创业意愿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以天津中医药大学为例》,《大学教育》,2017年第4期。

②陈玲:《大学生创业意愿及实践的影响因素调查研究——以H大学为例》,《经济研究导刊》,2017年第27期。

③石丹淅:《高校在校生创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S大学数据的实证分析》,《山东高等教育》,2016年第7期。

猜你喜欢
创业意愿转化
大学生创业意愿创业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及对策
基于ISM的成教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怀集县返乡农民工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