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三路径”

2019-04-25 01:41陈章凯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陈章凯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落实“文化自信”的有效路径。基于此背景,教师可在课前介绍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课中引入传统文化,增加语文学习乐趣;课后链接传统文化,拓展语文学习空间,以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7-0010-02

文化是一个国家与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使出生于新世纪的学生得以浸润和熏陶,并实现对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继承和发扬,已经成为当前一线语文教育者最核心的教学任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传统文化,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吸收其中的精髓,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及探究能力。

一、课前介绍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很有必要组织初中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在组织他们开展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课前铺垫的方式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1.课前介绍课文文化背景

为了更好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首先需要拉近学生和教材之间的距离,既要让学生了解教材背景,同时也要让他们了解教材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教师通过这一方式的运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木兰诗》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前,先简单讲述木兰替父从军这个故事,之后向学生补充当时的时代背景,使学生了解木兰女扮男装以及替父从军的原因。在完成背景补充之后,学生必然能够更充分地体会到木兰英勇无畏的精神,同时也能够较为深刻地了解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以及习俗。

2.课前介绍相关传统文化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课前对相关的传统文化进行了解十分重要,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

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花五分钟的时间介绍传统文化,使学生能够更深入、更透彻地了解传统文化,也能够引导他们对此展开自主的思考与总结,从而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当学生所积累的传统文化知识相对丰富之后,他们就能够增加写作素材,提升写作能力,由此必然有助于促进其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课中引入传统文化,增加语文学习乐趣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引入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助于营造充满趣味和活力的课堂氛围,而在这种氛围之下,教师一定能够收获显著的教学实效。

1.深挖教材内容,提炼文化元素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文本,这些文本中有很多既蕴含丰富的内涵以及情感,同时文笔优美,又向学生传达了经历了千百年发展的传统文化。教师必须要深入把握教材,从中提炼出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握最佳契机,将它们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也要对其中的精华进行突出和强调。

例如,《岳阳楼记》描绘了优美的岳阳楼景色,也展现了迁客骚人在登楼览景之后所产生的不同情感,突出强调的重点在于作者豁达的胸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同时也表达了其政治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虽远离朝堂,但是心系国家、心忧国事,即使遭遇迫害,也没有放弃理想,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其他被贬友人的鼓励以及安慰之情。这篇文章可以对学生形成正确引导:人既不能骄傲自满,也不能一蹶不振,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也应当具备忧患意识。

2.创新教学模式,挖掘文化内涵

教师必须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变,这样才能够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大放传统文化之异彩,才能真正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必然能够使学生在习得语文知识的同时,得到来自传统文化的浸润,这样不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也有助于教师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要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禁锢,改变传统的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既要充分发挥多元教学手段的重要辅助功能,又要使教学有效链接学生生活,也要基于引申和拓展,渗透传统文化,讲解传统文化,燃起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接受传统文化,才能提升他们的学科综合素养。

例如,在教学《湖心亭看雪》时,一位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京剧《白蛇传》视频片段,由此引出西湖美景以及断桥的传说。这样便成功地渗透了传统文化,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国粹京剧所独有的卓越风采。学生也会在教师生动的讲解下,渴望了解更多有关《白蛇传》的故事。为了能使民族传统文化得以永恒传承,教师既要使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实践相融合,也要潜移默化地将其渗透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传统文化中,由此才能真正取得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三、课后链接传统文化,拓展语文学习空间

现代教育特别注重拓展性语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课后链接传统文化,以此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

1.借助拓展延伸,感受文化魅力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拓展和延伸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既能够激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求知欲,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更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充分地领悟传统文化所独有的魅力。由此,教师可以文本为核心,让学生阅读相同作者的其他文学作品,也可基于文本中的核心章节让他们阅读整部著作。

例如,《狼》这篇课文节选自《聊斋志异》,是一篇文言文小说,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注释了解文本内容,梳理故事情节,并基于此对教学活动进行创新,使整个教学活动充满乐趣。《聊斋志异》所涉及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很多故事情节都极为曲折、离奇,在传统文化中占据着极高的地位。在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聊斋志异》中的其他短篇小说,之后再引导学生将它们与《狼》进行对比,以此充分感受作品的独特魅力。极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必然能够使语文课堂生发异彩,既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同时也能够有效满足学生对语文学习方面的实际需求。

2.推荐文化书籍,促进文化积累

和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是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教师应有意识地推荐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也是为了让他们了解历史知识,全面提升人文素养。传统文化几乎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在“经史子集”中不乏优秀作品。

在学生步入七年级之后,笔者为学生列了一个读书清单,将具体的阅读任务细化到每一学期的每一周,在完成阅读之后,还要求学生写下相应的读书心得。清单中既包括《论语》《道德经》,也包括《孙子兵法》以及《上下五千年》等等,阅读这些名著必然有助于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既有助于拓展学生视野,增加他们的知识积累,提升他們的综合能力,也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以及文化精髓,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要落实传道解惑的任务,这样才能够承担传播优秀文化的责任,才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责任感,树立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