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常见误区 提高解题能力
——浅谈《经济生活》八个误区

2019-04-25 03:30河南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19年1期
关键词:转移支付经济生活社会保障

河南

为了提高考试试题的质量,很好地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命题者总会设置一些易错易混知识的干扰项,增加选择题的迷惑性,减少得分的偶然性。许多考生对设置干扰项的知识理解不透,稍不细心,就掉进命题人精心设置的陷阱里,作出错误的判断和选择。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对于易混易错知识点进行总结,认真归纳,做到“精准扶贫”,从而提高解答选择题的能力。现在结合教学实际,对《经济生活》的易混易错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混淆货币流通中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是学生学习中经常混淆的两种职能。流通手段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随着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在赊销和赊购中,货币被用来支付债务、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如果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属于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如果是钱货分离即先交钱、后拿货,或者是先拿货、后给钱,有一定的时间差,则属于货币在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典型例题】(2017·全国Ⅲ卷·12)小夏使用信用卡在北京透支8000元购买了一台外国品牌笔记本电脑,在免息期内通过银行偿还了该消费款。在这一过程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B.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

C.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价值尺度和世界货币

【解析】材料中“8000元笔记本电脑”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使用信用卡在北京透支8000元购买了一台外国品牌笔记本电脑”是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在免息期内通过银行偿还了该笔消费款”是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正确答案为C。

二、对互替商品和互补商品价格变动带来的影响判断错误

在互为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正相关);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负相关)。

【典型例题】(2018·全国※※卷·12)甲、乙、丙是三种相关商品。当甲的价格上升后,乙与丙的需求变动如图所示。

这表明 ( )

①甲与乙是互补品

②甲与乙是替代品

③甲与丙是替代品

④甲与丙是互补品

⑤乙与丙是替代品

⑥乙与丙是互补品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⑤ D. ④⑥

【解析】本题考查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根据材料信息和图像信息,当甲的价格上升后,甲的需求减少,乙的需求量也相应减少,丙的需求量相应增加,这表明甲与乙是互补商品,甲与丙是互替商品或乙与丙是互替商品,①③⑤符合题意,②④⑥说法错误。正确答案为A。

三、认为消费对生产起决定作用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调节生产,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中,生产始终起决定作用。

【典型例题】智能手机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人们对手机的功能和通信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使得4G(第三代移动通信)应运而生,随着4G时代的到来,一个由设备生产、终端制造、信息服务构成的庞大产业链正在壮大。这表明 ( )

①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②消费量的增加带来产品质量的提高

③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动相关产业的成长

④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人们对手机的功能和通信服务的要求就越来越高,这使得4 G(第四代移动通讯技术)应运而生”说明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①符合题意;“随着4G时代的到来,一个由生产设备、终端制造、信息服务构成的庞大的产业链正在壮大”说明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动相关产业的成长,③符合题意。②侧重于商品质量的提高,不符合题意,生产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④错误。正确答案为B。

四、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强调的是所有制性质。它的发展既可以采取计划经济体制,又可以采取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强调的是资源配置方式。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市场”二字很关键,因为非公有制经济从性质上不属于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经济。在市场经济体系中,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无论企业的性质和规模大小,其市场地位是平等的,可以公平竞争、平等竞争,这是由市场经济的特点决定的。

【典型例题】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强调,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并走向更加广阔地舞台。我国积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 ( )

①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表明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③有利于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在市场上平等竞争

④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①错误,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市场地位平等,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是不同的,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居于主体地位,②错误;③④符合题意。正确答案是C。

五、混淆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

商业保险建立在商业原则基础上,是投保者个人意志的体现,主体是保险公司,费用完全由个人承担,赔付标准由个人根据需要确定,一般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如汽车保险、健康险、人寿险等;社会保险是大多数社会成员最迫切的保险项目,主体是政府,费用由个人、企业和政府共同负担或由政府承担,给付标准由政府规定,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

【典型例题】某市为帮助农户抵御自然灾害,降低损失,开展了农业政策性保险(种植险、养殖险、农房保险和农民家庭财产保险),投保费由各级政府财政和投保农户共同分担,农户投保后一旦出现问题,保险公司可以按约及时补偿受害人,这为农业增收、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保驾护航。农业政策性保险 ( )

①是社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发挥商业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

③可以优化资源配置,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④可以降低生产风险,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农业政策性保险经营的主体是保险公司,属于商业保险,①错误;“农户投保后一旦出现问题,保险公司可以按约及时补偿受害人”说明发挥了商业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②正确;依靠科技、加强管理可以转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业政策性保险的实施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无关,排除③;农业政策性保险是针对农业生产进行的投资,可以起到降低农业生产风险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农民利益, ④正确。正确答案是C。

六、混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初次分配是指企业内部的分配,主体是企业,其依据主要是效率原则,即根据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发挥的效率和带来的总收益多少进行分配,高效率获得高回报,是第一次分配。判断初次分配的关键词是“两个合理比重”“两个同步”“最低工资标准”“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等;再分配的主体是政府,政府通过税收、财政、政策、法律等措施,调节各收入主体之间现金或实物的分配过程,也是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是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二次分配。判断再分配的关键词是“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

【典型例题】2018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配套改革”,从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慈善捐助减免税等方面着手,健全收入再分配调节机制,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下列说法中,属于国家再分配措施的是 ( )

①合理规划预算支出,加大财政对民生建设的支持

②建立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③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④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题干强调是国家促进社会公平的再分配措施,加大财政支出、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是政府健全收入再分配调节机制、实现社会公平的具体措施,①③符合题意;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是为了提高效率,激发劳动者生产积极性,②④是初次分配的具体措施,排除。正确答案是B。

七、混淆政府与市场关系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既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首先,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市场机制能解决的,政府不要干预,当市场失灵时,或市场解决不了的问题,就需要政府来解决。经济活动应该更多地由市场来进行调节,而公共产品、社会管理应该由政府来管。其次,在资源配置方面,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偏重于宏观调控、市场规则的制定、市场秩序的规范、社会诚信的建立,二者统一,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第三,在要求方面,政府该退出的领域应该坚决退出,要精简机构,简政放权,建设服务型政府,为市场充分发挥决定性作用提供服务。

【典型例题】2018年1月,某市政府清理出全部涉企权力5175项,废止了其中3301项,对保留的涉企权力向社会全部公开,并表示将严肃查处涉企审批、收费中的违法违纪问题。这一做法的预期成效是 ( )

①政府对企业的监督与管理更有效率

②“看得见的手”受到有力的约束

③市场机制能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作用

④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增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政府清理和废止涉企权力项目,这体现了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有利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使政府的一些权力受到约束,②③符合题意;①强调了政府对企业的监督效率,④强调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这一做法的预期无关。正确答案是C。

八、分清“区间调控”“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

区间调控是指在一定区间(上下幅度)之内进行的必要的调控,是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区间”指经济增长、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过“上限”,更加重视用合理区间来观察经济运行情况;定向调控是指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保持定力、有所作为、统筹施策、精准发力,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更多依靠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的力量,有针对性地实施宏观调控。主要是两个方向:一是对小微企业、“三农”等市场主体“减负”,释放活力;二是支持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建设,拉动投资;相机调控是指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时机,灵活机动地作出决定,“相”中时“机”。

【典型例题】为应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我国政府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实施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定向调控”的基本思路是激活力、补短板、强实体,精准发力、定向施策。“相机调控”强调政府要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灵活机动地决定和择当前究竟应采取哪一种或哪几种政策措施。下列分别属于“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的是 ( )

①对小微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和普遍性降费

②国有商业银行运用利率差异化调整转变银行盈利模式

③面对经济下行压力,2018年GDP增长目标下调至6.50%~7%

④根据城市地产市场的不同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契税房贷政策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材料中的“定向调控”的基本思路是激活力、补短板、强实体,精准发力、定向施策,是具有针对性的,所以对小微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和普遍性降费符合定向调控,①正确;“相机调控”是灵活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竟应采取哪一种或哪几种政策措施,根据城市地产市场的不同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契税房贷政策,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正确;②③与材料不符。正确答案为B。

猜你喜欢
转移支付经济生活社会保障
山东省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分析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浅谈高中经济生活课学习策略的几点建议
如何提高中学生参与经济生活能力的探讨
浅析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限制因素
基于货币视角的“经济生活”的逻辑分析
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的思考
完善市县转移支付资金因素法分配的几点思考
中国社会保障支出增长原因分析
经济增长与社会保障关系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