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角色体验 造就多彩生活

2019-04-23 09:01陈建林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9年4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核心素养

陈建林

[摘 要]对于农村学校,劳动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以及人文优势。学校可以“职业角色体验”为抓手,构建多元化、系列化的课程体系,把学校打造成广大师生生命成长的生活校园和精神家园,让学生在生活中切实感受到劳动的魅力,从而实现核心素养下的全方位人才培养。

[关键词]劳动教育;职业角色体验;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40-0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2-0053-02

劳动教育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部分,而当下的劳动教育已经超越了原来对劳动的认识,它集劳动价值、劳动习惯以及劳动技术于一体。2017年颁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指出:“加强劳动实践,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教育引导学生参与洗衣服、倒垃圾、做饭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因此,学校确定以“职业角色体验”为主题的生活劳动教育,努力挖掘校本潜力,以构建多元化、系列化的学校自主拓展型课程体系,促进教师课程观念的转变、主体意识的深化,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

“职业角色体验”是指让学生在职业角色中受到启蒙指导,在劳动中提升生活能力,锻炼意志品质的课程。通过生活劳动教育,对学生进行生活基本技能的训练,以期提高学生的自主生活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一、德育课程——转变角色意识

学校德育课程是立德树人的核心课程,应细化到学生的生活中,引导学生调整角色定位,使培养劳动意识与职业角色体验落到实处。

1.从“队干部”到“队职员”

加强队干部的建设是每一个中队的首要工作。首先,我们把队干部的名称进行了调整,初步渗透劳动者的意识。如“大队长”改成“辅导员助理”,“学习委员”改成“学生导师”,“卫生委员”改成“卫生督查员”,纪律委员改成“校管”,等等。中队干部、队员也要进行职业化角色转变,比如值日生在打扫卫生的时候就是环卫工人。每一个中队辅导员根据本班特色,设立极富特色的“职业”,让学生从学习者转变成参与者,使学生形成尊重每一个劳动者的意识。

2.从“督促”到“管理”

从“干部”的优越感转变到“职员”的责任感是转变角色最主要的意图。在往常的管理中,队干部虽分工明确,但总会给人一种高人一等的感觉。在调整之后,队干部从之前一味地督促、监管转变成管理,让他们有思考地进行自己“职业”下的劳动管理。责任使然,要做出成效必先创新。如“卫生督察员”提出管理意见:要让大家更有责任感,必须挑选出榜样进行学习,颁发劳动奖章,让每一个“环卫工人”守好本分工作,争取做得更出色。根据学生的意见,我们给予充分肯定,也鼓励其开展工作。当然,最终效果显著。

3.从“工作”到“反思”

每周的晨会和少先队活动课是德育渗透的主阵地。我们一改以往的每周反馈汇报为劳动者的反思,即反思一周以来的工作发现,反思一周以来的工作管理,从而促進学生明确以后的工作方向。从意识到实践,这样以德服人、立德树人的初衷也在德育课程中随之实现。

二、拓展课程——体验劳动乐趣

根据我校“职业角色体验”为主题的办学特色和“聚沙成塔 厚积薄发”的核心办学理念,我们努力挖掘校本潜力,对于学校原有的自主拓展型课程进行评定、筛选,以传承地方特色,发展学校特点,发挥教师自身的兴趣特长。对前期收集学生的“理想”按比例分配,设置了《基础生活》《品质生活》和《智慧生活》三类课程(如下表),积极开发和利用教材以外的课程教育资源,充实和完善拓展型课程设置。

[·打造以“衣”“食”“住”“行”为课程基础的生活教育,加强学生最基本的生活能力与素养。

·示范课堂(女红坊、本帮菜馆、匠心工坊、园艺小达人、小导游……)][·以云创馆为探究基地,小组合作探究更加智慧的劳动工具以及劳动形式。][·用艺术熏陶来提升自己的文化涵养,学会欣赏艺术、基础艺术,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示范课堂(童声飞扬合唱团、管乐队、烘焙坊……)]

1.夯实劳动教育,习得基本技能

《基础生活》是以“衣”“食”“住”“行”基本要求为核心的课程。衣:学生通过观察、学习、践行,了解服饰的构造材料以及简单的制作过程,并从中得到基本技能的训练。如学校的女红坊,每一个学生在一针一线中学会了缝制的技能。食:懂得食品安全,注重营养搭配,能够熟练地掌握一些简单的烹饪技能。如学校本帮菜馆里炸、煎、烹、煮各种形式一一呈现,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每一道菜品的呈现是学生在劳动中习得的成果,最终使学生在家人面前得以一展身手,尽孝心,行孝道。住:探究居住构造,打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培养学生有创意的生活能力。因为学生的家长很多都是木匠出身,根据家长自愿,引入钉、拼、磨的教学,对学生基本的修理技能进行提升。行:通过调查走访了解家乡、介绍家乡,成为家乡的一名小导游或家乡建设者。学生通过小导游的身份,在看与说的过程中加深对家乡的了解,更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追求品质生活,注重劳动细节

品质生活是对生活的要求,更对劳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品质生活》课堂中,学生走进烘焙坊,见识了西餐的工具,在与中餐的比较中,了解了不同的饮食文化。同时,同伴间的相互合作更让食品增添了更多内涵,劳动的收获喜悦不言而喻。而走进管乐队,且不论学生如何吹奏乐器,从乐器摆放整齐、擦拭干净中就可以看出学生对乐器的热爱与对课程的尊重。

3.丰富劳动技巧,培养实践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核心素养下的实践创新正是对这一观点最精炼的概括。同时,中国“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教师应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推进‘创客空间建设,探索STEAM教育模式,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科技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学校云创馆的开设正是对“十三五”规划中的要求进行了探索。走进云创馆,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雕刻机等工具一应俱全。学生根据需求开始自主探究,促使劳动更具有科学性和创意性,培养了学生创新和实践的能力。

三、社会课堂——发展劳动素养

1.力所能及——能挑家里“一担柴”

我们引导学生把自己学会的技能在家里进行实践,如从低年级的洗洗擦擦到高年级的烹烹煮煮,从男生的搬搬扛扛到女生的缝缝补补等。当然,我们建议学生对有些困难的项目,在安全的前提和在家长的指引下进行操作,并进行技能提升。这样,家庭责任感在孩子的小小内心中开始萌芽。

2.助人为乐——燃起内心“一把火”

合作、竞争是职业角色体验中的一项素养。在社会大课堂中,我们鼓励学生参与生活实践。如组织公益义卖,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使学生合作与竞争的意识慢慢形成。俗话说:“技能傍身,走遍天下都不怕。”在学生的小世界里,你帮我,我帮你,让自己学习的小小技能在互助中逐渐形成。

劳动教育任重道远,是新时代回归传统教育提出的一个新挑战。在实践探究教学过程中,学校必须走出对传统劳动教育的狭隘理解,秉承“以生为本”的理念,以生活为支点,进一步开发与实施新劳动教育,全方位打造校园生活大课堂。

(特约编辑 木 清)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