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俐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老年病二科,山西 太原 130000)
在我国,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患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且带来越来越严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1]。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经严重的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是继发于糖尿病,以胃神经功能紊乱引起胃动力低下致胃排空延迟的临床症候群。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早饱、餐后饱胀感、腹胀、上腹痛等症状,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2]。
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和胃泌素-17(gastrin-17,G-17)是胃黏膜腺体分泌的胃肠道激素,可间接反映胃黏膜的功能状态,具有预测胃黏膜病变的功能。目前已被作为筛查慢性萎缩性胃炎及早期胃癌的常用指标[3-4],被认为是“血清学上的胃镜检测”。
目前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胃轻瘫是否存在PG与G-17分泌异常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这两者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科就诊并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胃轻瘫患者(C组)46人,单纯2型糖尿病无胃轻瘫患者(B组)50人,同时选取健康对照组(A组)40人。所有入组人员年龄均>65岁。C组中年龄最大74岁,最小65岁,平均(69.78±6.27)岁;B组中年龄最大75岁,最小65岁,平均(70.35±5.17)岁;A组中年龄最大77岁,最小65岁,平均(71.61±7.69)岁。C组中男性24,女性22人;B组中男性24,女性26人;A组中男性19,女性21人。三组资料在年龄、性别方面均无明显差异。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该项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诊疗指南》[5]中糖尿病诊断标准,且病程>5年;(2)具有胃轻瘫的临床表现,如:恶心、呕吐、早饱感、餐后饱胀感、腹胀、上腹痛等症状;(3)否认消化道溃疡、萎缩性胃炎、消化道肿瘤等消化系统病史。
排除标准:(1)既往有消化系统疾病病史或腹部外伤、手术史;(2)治疗前8周内使用过抑酸制剂、胃肠动力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或其他影响消化道动力的药物;(3)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能影响胃肠动力的全身性疾病。
所有受试者于清晨抽取空腹血3~5 ml,采用荧光免疫法测定PG-Ⅰ、PG-Ⅱ水平,并计算PG-Ⅰ/PG-Ⅱ(PGR)比值;相同方法测定G-17水平。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多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C组、B组的PG-Ⅰ、PG-Ⅱ、G-17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组的PG-Ⅰ、PG-Ⅱ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组的G-17水平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的PR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各组间PG-Ⅰ、PG-Ⅱ、PRG、G-17水平比较(±s)
表1 各组间PG-Ⅰ、PG-Ⅱ、PRG、G-17水平比较(±s)
G-17(pmol/L)A 组 116.47±14.62 8.35±1.43 14.82±2.31 5.71±0.84 B 组 123.18±9.23 10.27±2.06 13.54±2.75 8.34±1.29 C 组 170.86±8.72 17.54±5.46 11.74±3.15 9.95±1.77 PG-Ⅰ(μg/L)PG-Ⅱ(μg/L)PRG(%)
糖尿病胃轻瘫(DGP)是以非梗阻性胃排空延迟为主要特征的胃动力障碍性疾病[6]。因胃排空延迟影响药物与营养吸收,可引起明显的血糖波动,进而影响糖尿病疾病的治疗效果,使得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目前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可能与下列机制相关:胃肠激素分泌紊乱、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状态、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平滑肌及微血管病变、Cajal间质细胞的损伤等[7-11]。其中,对胃肠激素分泌的研究较多。
PG是胃蛋白酶无活性的前体,根据其生化性质和免疫原性将其分成2个亚群,1~5组分称为PG-Ⅰ,主要由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黏液颈细胞分泌;组分6、7称为PG-Ⅱ,除由前述细胞分泌外,贲门腺和幽门腺的黏液颈细胞以及十二指肠上段也能产生PG-Ⅱ。大约有1%的PG进入血液并稳定存在,因此能够较好地体现胃黏膜各部位的分泌功能,故适用于大规模胃病筛查与胃癌防治[12]。
胃泌素(G)是一种由十二指肠近端黏膜细胞合成、胃窦部G细胞分泌的胃肠道激素。胃泌素在体内有不同的结构形式,最重要且最有生物活性的胃泌素为G-17,含量约占胃泌素的80%~90%。其主要功能是刺激胃酸、胰液及胆汁的分泌,使胃排空,促进胃及上段肠道黏膜细胞增殖和分化。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胃泌素还可抑制细胞的凋亡,是反映胃窦分泌功能的敏感指标,在调节胃肠道功能及维持结构完整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3]。
由于糖尿病胃轻瘫(DGP)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因此,影像学方法一直占据重要地位。目前诊断胃轻瘫的方法有:(1)放射性核素胃排空闪烁扫描是评价DGP的首选试验, 可评估胃内固体和液体半排空时间,以及食物滞留率[14],但价格昂贵,且有一定的放射性;(2)三维超声能实时动态观察近远端胃及胃角切面的胃容量变化、胃窦蠕动和幽门食物流率,对液体食物的检测效果优于固体食物,但固体食物的排空对DGP的诊断更有价值[15];(3)X线钡餐检查可通过显示胃运动过程来检测胃肠动力,主要用于诊断器质性疾病,较少用于功能性疾病的诊断[16]。所以,DGP的筛查与早期诊断需要简单易行、非侵入性、容易重复的方法。本次研究中发现,在DGP患者中,G-17的水平较健康组与单纯糖尿病组均有显著的升高;同时,PG-Ⅰ与PG-Ⅱ这两项指标也显著升高,说明这些指标可作为DGP患者的有效检测项目,为疾病筛查与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