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晓梅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方医院病理科,江苏 连云港 222042)
现代生活中,生活方式的转变、饮食结构的变化,作息习惯的改变等不良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乳腺疾病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乳腺疾病有良恶性之分,其中良性病变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影响,恶性病变则对患者生命产生威胁;因此进行精准、有效的诊断至关重要。旨在早期发现疾病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患者预后[1]延迟患者的生命。
将2017年2~2019年9月收治的66例乳腺疾病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年龄区间28~72岁,平均(50.56±15.23)岁。病程1年~5.5年,平均(3.25±1.12)年。症状类型:乳房肿痛25例(37.8%),经期紊乱7例(10.6%),乳头溢乳15例(22.7%),乳腺皮肤橘皮状7例(10.6%),腋窝肿大12例(18.1%)。
穿刺前加强沟通,仔细询问患者病史等详细信息,取最佳穿刺点并标记。局部常规消毒,用穿刺枪于包块处穿刺取材,共穿刺3次。取材后浸入固定液(10%福尔马林溶液),浸至3 h~6 h后去除沉淀。由低至高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进行样本脱水,确保样本组织中的水分完全脱出。脱水完成后,再将穿刺标本置于融化的石蜡溶液中,放入溶蜡箱保温,直至样本过夜完全浸透。将浸透石蜡的组织取出再进行石蜡包埋,石蜡切片(5 μm),热水除皱,置于载玻片上烘干[2]。进行苏木精溶液染色,分化处理,伊红液染色,静置2 min,水洗,置于由低到高的酒精溶液中,最后二甲苯透明,滴树胶,封片,显微镜观察。
同为乳腺肿物的乳腺包块进行全切病理检查:术间切割乳房组织,术后送检,组织固定、脱水、石蜡切片、染色处理等操作同上。
1.3.1 观察临床与病理的诊断效果[3];
1.3.2 观察比较乳腺穿刺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和准确率。
计算软件:SPSS 22.0版本,连续性变量资料:“t”计算以“±s”表示。定性数据:“x2”核实后以百分比形式(%)表示。P值在0.05区间:证实两组所产生的全部数据资料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
此研究共66例乳腺疾病患者,经穿刺标本病理活体组织检查后发现良性患者有30例,占比45.4%,恶性患者有36例,占比54.5%。其中良性患者有30例中,乳腺增生9例,纤维性疾病15例,乳腺炎5例。36例恶性患者中,黏液性腺癌7例,小叶癌5例,导管癌18例,原位癌4例,淋巴癌1例。见表1。
表1 病理诊断结果
数据示:以乳腺包块切除病理检查为标准对照,其准确率为100.0%,乳腺肿物穿刺标本病理检查结果其准确率为96.9%,P>0.05。见表2。
表2 二种方法病理诊断准确率对比表[n(%)]
乳腺癌属于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发生率较高,对患者身心健康、生命产生很大威胁。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的根本;而准确、有效的诊断是确保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精准治疗的关键[4]。乳腺彩超、X线、核磁共振等均为目前诊断乳腺疾病的常用方法,但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以上方法虽有一定的诊断效果,但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较大,并且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出现误诊、漏诊等现象,因此必需结合临床病理检查对肿瘤作最后的进一步确断。
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活体组织穿刺技术在病理诊断应用方面逐步走进了大众视野,该技术具备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创伤小等优势,现已成为临床检查乳腺疾病的重要手段。较包块切除病理诊断方面而言,穿刺标本活捡创伤性小,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但不可否认,穿刺活检时极易受取材范围的影响,浸润程度也较为复杂并难于把握,不能观察到病变组织的全貌,而易将微小病变漏检、误诊等情况。为确保诊断更加准确,需在穿刺活体组织病理检查阳性的基础上,再联合乳腺包块全切作病理检查[5]。
此研究选取66例乳腺疾病患者展开,均给予了乳腺包块穿刺病理检查后,再进行乳腺包块切除的病理检查。结果示:经穿刺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后,66例乳腺疾病患者有2例未检出疾病,检查准确率达96.9%;而联合乳腺包块切除病理检查后,检查准确率达100.0%。此研究的结论与刘维帅[6]等人在《乳腺包块穿刺标本的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及诊断结果与肿块切除病理诊断结果的差异研究》一文中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对肿块实施切除病理检查后发现诊断符合率高达100.00%,恶性病变诊断符合率高达90.00%[7]。可见,在乳腺疾病中实施联合检查技术,不仅及早的判断了乳腺疾病的性质,提高了乳房肿物的检出率和准确率,还减少了病人不必要的痛苦,得到了早发现早治疗,是乳腺恶性肿瘤前期筛查的一个重要手段,推广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