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及素质教育的发展,现阶段初中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信息技术方面知识的教学,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属于趣味性、科学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学习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科学素养,锻炼及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分析自主探究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针对突出自主探究对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意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自主探究;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阶段的教学、生活及工作等环境中越来越离不开信息网络技术,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也相应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能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自主探究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突出自主探究对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意义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及学生的学习需求等营造自主探究的轻松、愉悦教学氛围,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及独立的空间对信息技术相关知识进行针对性的思考及探究,通过自主探究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及学生与信息技术之间的互动沟通,拓展学生的思维意识,养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此外,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自主探究还能调动学生的课堂探究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及理解信息技术知识点,灵活应用信息技术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突出自主探究的教学很大程度上改革及创新了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突出了信息技术的教学难点及重点,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自主探究及学习,锻炼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水平。
二、自主探究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创设自主探究的问题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创设自主探究式的问题教学情境,通过充分的情境设置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积极性,引发学生在浓郁、积极的氛围下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及答案[1]。
学生在课堂教学氛围下在教师的引导下,仅仅围绕一个教学问题积极运用学习资源进行思考及探究,在回答问题的同时锻炼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创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增进师生互动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发挥自主学习探究意识,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教师可以利用每节课堂10~15分钟的时间,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将课堂上教学内容——关于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等进行探究及表达,引导学生开口说,将课堂还给学生,将此环节的教学任务交给学生,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及自己在课后了解的信息技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等开展信息技术相关方面的教学[2],探究信息技术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对于提高我们生活质量的作用等话题进行拓展性探究,引导学生自主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及信息技术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传统、单一及枯燥的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活动,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与自主学習教学模式相结合,在强调自主探究的同时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其他同学身上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好地促进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3]。如在进行《制作演示文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方式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织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设计、制作以“互联网与生活”为主题的幻灯片,引导学生在课后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书本知识点共同利用的方式制作幻灯片,并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对幻灯片进行介绍及讲解,提升学生在自主探究及设计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及技能的了解及掌握,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技能应用在实践课堂活动中,在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展创设自主探究的问题教学情境、创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及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等教学途径,提升初中生的信息素养及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吉林.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20(31):179-180.
[2]唐忠忠.关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2(12):183.
[3]陈兰芳.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内翻转教学模式研究[J].求知导刊,2015,32(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