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河经验:多元共治 构建全员集团化办学新生态①

2019-04-18 16:24卿素兰徐强
中小学管理 2019年3期
关键词:多元共治教育治理集团化办学

卿素兰 徐强

摘要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探索实施“全员纳入”“全面覆盖”的集团化办学策略,基本形成“多元共治、协同创新、共创共享”的集团化办学新生态。构建了“紧密型”“松散型”“混合型”“委托监管型”等多元化集团治理模式,通过政府主导、专家引领、分类提升、分层帮扶等发展机制,实现集团学校的内涵发展;通过多维度机制创新,形成集团化办学的区域整体推进机制、多元共治机制、项目驱动机制、协同创新机制、共创共享机制,撬动区域教育的深度变革。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教育治理;多元共治;项目驱动机制;协同创新机制;共创共享机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19)03-0020-04

当前,集团化办学正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治理模式被广泛实践,它能够利用规模效应促进教育资源在区域内实现优化配置,有助于形成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格局。作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之一,近年来,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以教育公平为诉求、以优质均衡为目标、以适合的教育为理念、以综合改革为手段”,持续实施“全员纳入”“全面覆盖”的集团化办学策略,通过政府主导、科研引领、集团带动、学校联动的运行方式,依靠体制机制创新,较好地破解了教育集团化发展过程中的机制问题和专业引领问题,推动全区基本形成“多元共治、协同创新、共创共享”的办学新生态。

一、全员纳入,规划教育集团治理的多元化模式

沈河区是沈阳市的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也是沈阳市的教育大区。2010年沈阳市区划调整,沈河区域面积由19.65平方公里增加到58平方公里,新划入的东部地区教育呈现“两少一小一低”现象,即现有学校数量少、优质学校少、学校规模小、办学质量低,和西部中心城区的教育发展水平呈现出较大的地区差距和校际差距。

面对东西部地区之间以及学校之间发展水平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和现状,沈河区委区政府经过充分研究论证和缜密的顶层设计,依托沈阳市大学区建设的成果和区内丰富的名校资源,于2011年10月正式启动实施所有公办学校“全员纳入”集团化办学模式,将基础教育阶段的54所中小学组建了10个教育集团,形成全面覆盖的集团化办学格局。沈河区的主要举措是,根据学校的历史轨迹与现实方位、发展优势与比较差异、地理位置与硬件水平、社会环境与供需关系等要素,将学校中的强与弱、大与小、老与新整合为新的有机功能体,[1]构建了多元化的集团治理模式。集团组成机构、治理结构、运行方式等的不同,促使集团化办学呈现出一种多样化的发展态势。[2]

1.“紧密型”集团扩优模式:强化资源共享与资源优化

“紧密型”集团治理模式,是指一个法人下的多部制或者多个分校组成的集团模式,强调集团内的一体化管理和资源共享,包括学校硬件利用和师资队伍建设、交流与调整。一般采取名校兼并薄弱學校或者建立分校的方式组建。

首先,合理布局,抬高区域教育底板。沈河区先后将14所薄弱学校(包括八所小学、四所初中、两所高中)纳入优质的集团长学校的紧密型框架之内,对区域教育资源重新进行合理布局和调整,让优质学校的资源直接覆盖这些学校的服务学区。被兼并学校可以迅速改变落后面貌,优质学校也有了更大更多的发展空间;集团内成员学校也可通过互助共享,逐步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

其次,名校东进,辐射区域教育“洼地”。为了使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薄弱的东部地区,沈河区提出让集团长学校在东部地区建分校,东部地区新建小区配套学校都由集团长学校领建,从而为东部新建学校提供高起点发展平台,使这些学校实现“建设标准化、设施现代化、师资优质化、发展同步化”,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成为当地高水平、高质量的优质学校,在东部形成新的优质教育辐射中心,加快缩小东西部地区教育差距的进程。2012年以来,沈阳市第七中学教育集团在东部新建小区配套学校第七中学东新学校,沈河区文艺路第二小学教育集团新建文艺二校新宁小学,沈阳市实验学校小学教育集团新建实验学校旭东小学等,都已先后投入使用。

2.“松散型”集团引领模式:发挥名校引领与示范效应

“松散型”集团治理模式,是一种多文化、多层次、多类别学校嫁接式的联合体,是多个独立法人学校组成的联盟方式。这种治理模式需要各成员学校在教育理念、文化制度、精神追求上的认同。沈河区的具体做法是,由区域层面选拔集团长学校,以集团长学校为龙头与周边相邻的学校和1~2所东部学校组建“松散型”教育集团,成立集团管委会进行规范管理,建立合作、交流、共享机制,推动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向集团成员学校输入。沈河区完全采取“松散型”治理模式的有沈河区二经街第二小学教育集团、沈阳市育源中学教育集团和三个高中教育集团。

3.“混合型”集团共同体建设模式:促进多元共治与协同发展

“紧密型”和“松散型”模式广泛分布在沈河区的各个教育集团中,由此形成了“紧密型+松散型”的“混合型”模式。一些集团学校如沈阳市第七中学教育集团内既有紧密型成员学校,也有松散型成员学校。“混合型”模式变单一主体的“输血”为多元主体的“造血”,以学习、研究、发展型集团共同体建设为载体,以成员学校的需求为导向,以专家为引领,以集团长学校为示范和带动,在集团内建立分类提升、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通过“存量盘活”的方式“做好蛋糕”。

4.“委托监管型”集团跨区域管理模式:孵化学校优秀文化与治理制度

“委托监管型”模式主要是将区内优质教育资源向外区辐射,为全市教育均衡发展贡献力量。实施集团化办学之后,沈河区的教育满意度一直在沈阳市名列前茅,在当地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沈河区周边的于洪区、苏家屯区、沈北新区等纷纷采取委托管理的方式,引进沈河区的教育集团在本区办分校。

例如:苏家屯区与沈阳市第七中学教育集团合作,成立了第七中学沈水实验学校。在具体管理中,学校和教师仍隶属于苏家屯区教育局,沈阳市第七中学教育集团采取代管方式,派出干部按照集团学校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并且负责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培训。学校建校仅两年,就已发展成为苏家屯区的教育品牌、龙头学校。目前沈河区共有四个教育集团在于洪区、苏家屯区、沈北新区对五所学校实施委托办学。

猜你喜欢
多元共治教育治理集团化办学
共生理论视阈下职业教育治理模式创新研究
教育治理背景下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分析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
公办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的制度化分析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多元治理理念与策略探究
铁岭市高职院校物流专业集团化办学的对策研究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跃升的校企合作症结及其破解
治理定义下的教育治理引论
自治与问责的平衡:高等教育治理的保证
信息化时代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路和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