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丹
摘 要:信息技术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同时也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学科,因其自身的知识性与技能性,所以对学生信息操作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训,已经渐渐成为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教学主要目标。本文以下将从各个方面,进行对初中信息技术的深入思考,详细讲述如何大力开展学生的课堂探究、自主及合作性,从拓宽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途径开始,促进其全面自主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信息 技术课堂
引言
作为重要基础学科的信息技术课,它的特点是集知识性与技能一体化,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操作技术。初中时,很多学生都会抱着轻松的娱乐、好奇心情去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他们认为信息技术课便可以在课上观看视频、还可以玩游戏、聊QQ,但随着课程深入,很多学生也会发现,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来说,一些硬性东西的反复记忆和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瞬间增大了学习难度,也因此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在此时丧失学习热情,这种情况下,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来说,有效性教学的重要性就显得极其重要,为此,笔者将在下文中进行详细论述。
一、浅析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习者通过特定学科的学习应达成的反映该学科特质的重要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下,根据具体学科的特征和育人的特殊功能确定的。
根据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来分析,信息技术学科特点有发展性特点、综合性特点、应用性特点、工具性特点、实验性特点以及趣味性特点。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由此,目前业界普遍界定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1]
信息意识指的是个人对信息的敏感度和价值判断,从而根据实际需求,能作出准确的判断。计算机思维指的是个人能够运用计算机领域的科学方法去解决问题,并能转移到其他问题的处理中。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指的是个人通过评估和选择常见的数字化资源,并利用和学习这些资源,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信息社会责任是指信息社会中的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的责任。
二、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改革
1.增加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教学形式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而一节成功的教学课堂,必定是经过教师的深思熟虑,做过有效改善的。因此笔者建议信息老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兴趣爱好统计,然后找出学生喜欢的信息课程教学内容,对他们心理需求予以满足,其次便是进行教学课程的形式革新,这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想法。[2]
比如,他们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应该是什么样的,他们希望可以通过信息课程的学习,收获什么技能,以及想要在今后如何对所学内容进行实际应用。这些问题都是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话题,信息老师可以通过问答形式或同学的简单自我概括,借机寻找到对学生具有针对性教学作用的对应课程模式。不管是从学生角度还是教师自身的教学角度来说,兴趣无疑是最好的教学效果改革途径,从信息学习内容上增加吸引力,再从信息技术课程上进行教学模式的有效改革,做到“双管齐下”,必定会使学生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产生浓烈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驱使自己不断实现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最终完成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
2.发掘学生探究精神
初中信息技术必定会和大量软件操作联系在一起,如果只是简单的将这些基本操作一个个讲解给学生,往往都不会得到太好的教学效果,相反的,学生若是产生雨里雾里记不住的失落心情,还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此,为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发掘他们的探究精神,让他们变得爱学习、并且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在这里,建议信息老师可以结合教学操作和实例,让机械教学过程变得更加人性化,通俗易懂,这样不但学生自己容易接受和掌握,还使教师减轻了一定的教学负担。[3]比如,Word文字处理课程的讲述时,应当先就操作的知识点进行打印,在文章上将准备让学生自己去解决的问题标注一下,比如需要学生去调整字间距、修改文字、调整行间距、修改文字和段落(左、右对称)等,难一些的还可让学生进行三级标题的设置,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需要去学习Word文字處理,还可以给学生一张自己制定好的文章或表格,让其自行操作,尽量把样本与样表制作一致,只有他们真正体会到Word的巨大作用,才会激发他们的主观性与积极性,开发出所有的学习潜力,形成一定的技术探究精神。
3.拓展学习、全方面发展
初中信息技术的深层目的就在于,对初中生进行对计算机实用能力的培养,但信息技术的内容森罗万象,书本上那些稀少知识根本难以满足学生们的根本需求,教会他们利用计算机解决事情的能力还远远不足,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深刻思考这个问题,本着从学生知识面增长的理念,对教学途径进行拓宽,比如,给学生们讲解一些网页振作、简单动画制作、及杀毒防毒和文件声音处理知识等。与此同时,教学中必定需要进行一些软件教学工具的穿插使用。例如,360安全卫士、视频播放器MediaPlay、Photoshop、美图秀秀和金山毒霸等其他杀毒软件,这些工具软件的作用十分强大,也涉及计算机领域的多个层面,如果可以对这些应用能力都得到基本掌握,是非常有利于课程教学发挥有效性的,教师可以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们学习这类软件工具的应用,总之,教学内容不能只以书本知识为终极使命,也不能有太多的局限性,毕竟现代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对学习知识面的有效拓宽及核心素养下的全面发展,才是人才得到后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4.大力开展合作性学习
当前这个信息高速发展交错的新互联时代,人们从生活到工作,无一不讲求效率性,有时甚至还要讲求共赢、合作、交流。现在社会经常流行的一句话便是,团队合作的时代已到来,而摸黑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然已经过去。这句话不但蔓延在各个技术领域内的核心团队,甚至已经开始渐渐产生对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剧烈影响。不少学校教师已经开始重新认识合作学习的发展潜力,在学生学习中不断进行着小组合作学习力度的加强。
作为学习主人的中小学生,怎样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对他们进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当下教学的重难点问题,也是响应新课程改革理念必须面对的待解之题。因为每个学生都是单独的个体,他们的个性、能力甚至思维模式都有所不同,想要快速实现成功的团队合作学习典范,也有些困难,甚至会出现一些为追求独特的“不合群”学生,而一个在学校中都不懂得谦虚、配合与禅让的学生,今后的社会之路必将行走困难,而核心素养下的教育理念正是为了解决种种社会问题,而产生的一种应对新型社会发展所需的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培养。
基于此,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发掘潜力,培养其合作学习的能力,就变得至关重要。合作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來实现对自我行动的管理与探究,从而也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有正确认知,只有实现自我全面发展,才能真正成为适合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还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的发展。
笔者建议教师应在课程中制造小小的“问题事件”或“电脑故障”,让学生们以小组形式去合作解决问题,利用各自掌握的知识点或课程理论,既训练他们的配合精神,又能够在理论之下实现他们的动手操作,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教师在这其中,扮演的就是一个“局外人”角色,可以适当指导或参与,但绝对要把权利放开给每个学生,不能太具有控制性,也不能让他们放任自流,这个度其实是很难把握的,需要信息老师具有一定的课程操控能力与良好策划力。[4]
结语
如果拿信息技术来对比其他学科,我们会发现,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其实是一门正在以快速形式发展的新兴学科技术,这也就决定了我们应当将原本的传统式教学摒弃,实现教育改革,只有经过核心素养深层含义的具体探究和规划,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出具有目标性的教学过程互动,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核心素养方面资质的综合性人才,才会让此类教学下的信息技术人才都能充分具备足够的信息能力、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程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合作策略[J].成才之路,2013,23(29):120-123.
[2]代宪华.如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网络道德教育[J].考试周刊,2014,25(18):165-167.
[3]郭春.适应时代步伐发展信息技术[J].中小学电教,2014,26(02):167-170.
[4]王行磊.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2(02):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