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丽
语文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文字运用方式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作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核心的读写,毫无疑问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呈现形式,而且也是目前中学语文课程变革的重要突破口。大力推行基于课堂教学的文本阅读研修方式,不断寻求中学生语文读写能力的提升空间,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与个性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写作技巧就是写作中进行表现时所运用的方法,它在作者表达个人情感时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决定文章水平的重要因素。而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文章大多是名家名作,其中的写作技巧十分值得学习和研究。所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强对文章的鉴赏,并在鉴赏过程中为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以及这种写作技巧在表达个人情感方面的作用,然后提倡学生在写作时积极运用。这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文章鉴赏能力,可谓一举双得。
例如,在学习鲁迅的《藤野先生》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学习鲁迅的写作技巧,笔者引导学生对其中优秀段落进行鉴赏。首先,笔者让学生细读文章第一段:“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然后,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笔者先给学生介绍鲁迅留学日本时中国风雨飘摇、人民凄苦的状态。接着,笔者向学生提问:“‘……实在标致极了’是鲁迅先生对清国留学生的评价,“标致”是一个褒义词,那么鲁迅先生确实是在夸奖留学生吗?”笔者提出这一问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反讽”这一表达方式,并从“标致极了”体会到鲁迅先生对清国留学生忘却祖国灾难、在异国风花雪月的行为的痛恨。之后,笔者提问学生:“那么‘反讽’这一写作技巧有什么作用呢?”学生答道:“反讽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更强烈。”最后,笔者倡导学生将这一表达技巧运用到写作中。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鉴赏文章,是帮助学生学习写作技巧,从而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奠定基础的可行之法。
有效的课外阅读对于丰富学生写作素材、拓展学生写作思路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并促进学生之间关于读书心得的交流。除此以外,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针对某一部作品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一作品的理解,并从中学到写作的相关知识。
为了鼓励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笔者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当代作家的作品,比如余华、阿来、莫言等。并且,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笔者会定期为学生举办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针对某本书进行交流和讨论,同时也会帮助学生分析。比如在以余华的《第七天》为交流主题时,一名学生表示:“这本书以一个刚刚去世的人作为第一人称叙事者,这种通过死人来描写现实世界的想法很新奇。”在学生都表达完自己的想法之后,笔者便从这部作品所反映的贫富分化、暴力执法、城市鼠族等现实现象来阐述该作品的意义,并鼓励学生在写作中渗透自己对当下社会的看法和见解。所以,教师鼓励学生丰富课外阅读,对于拓展学生写作思路,提升学生写作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在对写作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一定的仿写来提升其实际写作能力。仿写就是给学生一篇参照的例文,并且让学生在进行实际写作的过程中能够将例子与自己的作文写作中心进行一定的结合,与自己独立完成一篇作文相比,仿写的难度相对较低。因此,教师在教学前期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进行优秀例子的阅读过程中,学生应该将其中表达优美的句子进行摘抄,在以后自己写作的过程中也能对其进行应用。在进行教学方式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明确地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可以选择一篇文章作为例子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楚这种方式在进行实际写作过程中的用法。
在对着重人物描绘的文章学习期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切实感受人物的真实情感,进而获得作者最真实的表达意图。文章所描写的人物情感都是好坏参半的,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赏析作品期间,可以从学生的兴趣或关注点入手,引导其对文章内容的深度赏析或体会。由于不同的作者在表达方式或写作技巧应用时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期间应该在这个基础上,加上对班级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与个人基础的了解,利用整篇文章的主旨引导学生对内容进行构思或创作,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更加深刻与饱满。
综上所述,阅读与写作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合理利用两者的关系,加强读写结合的教学应用,在引导学生积极阅读、积累素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以读促写的有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