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及干预探讨

2019-04-03 07:47黎美莲
求知导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干预策略心理特点

黎美莲

摘 要:新课标明确指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保证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对学困生进行转化,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而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要详细了解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文章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心理特点;干预策略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心理特点

1.厌学心理

学困生在数学学习成绩方面较落后,在遇到数学疑问时,因害怕被教师或其他同学嘲讽而不敢提问,因此,疑问越积越多,成绩也越来越差,最终导致他们产生厌学的心理。

2.自卑心理

学困生往往会因为学习成绩较差,受到班主任的批评、指责,其他同学也会用“有色眼镜”看待他们,家长更是恨铁不成钢,这就导致这些学困生在学习上不敢提问,在生活上也不敢与其他同学交往,自卑心理较严重。

3.焦虑心理

学困生由于自身数学基础比较薄弱,面对作业、考试以及教师批评或是学校召开家长会,他们都会产生害怕、焦虑不安的心理,这就是典型的焦虑心理特征。

4.孤僻心理

许多学困生在学校往往十分孤僻,少言寡语,不愿意也不敢与其他同学交往,更不愿意也不敢回答教师的提问,遇到教师的提问,往往会低头装鸵鸟,同时,他们也不愿意参加学校或班级举办的其他活动。

5.逆反心理

部分学困生表现出较强的逆反心理,在课堂上经常搞小动作,利用各种恶作剧吸引学生和教师的关注,甚至有的学生故意搞破坏,或是逃学,企图通过这种方式发泄心中的不满,换取自己心理的平衡。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心理干预策略

1.情感式干预,提升学困生的自信心

上文阐述了学困生的特点,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感受不到他人,特别是数学教师的认可,无法在数学学习当中感受到获得感、满足感和成就感,自然也感受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久而久之,他们自然就丧失了学习的信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用情感式干预方法,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以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2.干预学困生的学习认知

学困生之所以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是因为他们对数学知识缺乏正确的认知。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根据学困生的具体学情采用分层式教学法,使课堂教学既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又能符合学困生的学习认知,从而帮助学困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提升学习成绩。

3.干预学困生的学习能力

学困生各种消极心理产生的最大根源就在于他们的成绩极差,要想对他们进行干预和转化,就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第一,帮助学困生分析无法提升成绩的原因。数学教师要想转化学困生,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就要关注他们的数学成绩,帮他们分析成绩无法提升的原因,从而使他们知道如何学习。

第二,教会学困生学习方法。数学知识虽然枯燥、抽象且晦涩难懂,但仍有一定的规律,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掌握这一学习规律,并鼓励他们不断坚持练习,学生才会取得好的成绩。

第三,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同龄人的辅导比教師的讲解更容易被学困生所接受。而且,合作学习也是新课标指明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要积极采用这一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让学优生以朋友的身份辅助、鼓励学困生,这样可以有效转变学困生的消极心理,提升他们的数学成绩。

总之,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背景下,新课标要求转化学困生。教师要想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就要了解学困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本文简单探讨了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并提出了个人的几点干预策略,希望促进学困生的有效转化,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永杰.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及干预[J].珠江教育论坛,2017(4):92-93.

[2]杨新华.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及干预研究[J].新课程(中旬刊),2017(4):272.

猜你喜欢
干预策略心理特点
关于山区高中班主任专业能力访谈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大学生学习困难成因分析及教育心理学干预策略研究
大学英语FCM学习适应性干预策略研究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浅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失落的一角
高职高专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干预策略
盗窃罪发生机制及干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