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东亚+李笑蓉+黄琛
摘要:学习困难是指智力、身体素质属于正常范围,但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学习综合水平较低,不能或不能较好地适应高校教育条件下的学习生活,但是在一定的补救措施下又是可以转化的。学习困难的大学生虽然为数不多,但是几乎每所学校、每个年级里都会存在,如果没有有效的干预措施,势必影响学校整体的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本研究项目主要针对我校学习困难大学生的现状、形成的原因及其心理状况进行探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有一定心理学依据的对策及建议,以期对我校学习困难的大学生给以积极有效地帮助和指导,使他们成为合格的人才。
关键词:学习困难;成因;教育心理学;干预策略
我们对江苏大学本科生各专业挂科率比较高的学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对江大学困生的学习现状进行了总结,结果如下:
1.学习目标方面
有59.2%的学生不喜欢现在所学的专业,37.2%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没感觉无所谓;有78.6%的学生只求能通过考试就行,16.3%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94.4%的学生对未来的人生没有规划,走一步算一步。
2.自主学习方面
有67.3%的学生选择了有时能主动学习,有60.7%的学生学习习惯不稳定,在与教师和学生的访谈中得知,所谓的有时能主动学习主要是期末考试前的1一2周许多学生进行考前突击,此时的学习态度是主动的,学习习惯不稳定也就是说明多半学生没有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28.6%的学生选择了需要他人督促学习,71.4%的学生在遇到难题时解决不了就放弃了。
3.生活习惯方面
学困生中只有14.3%的学生很喜欢看书刊杂志,而有28.1%的学生没有看书刊杂志的习惯,剩下57.7%的学生仅仅是在想起来的时候看看。学困生中热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较多,学困生中有65.30%热衷网络游戏。
针对上述我们实际调查得来的数据,我们运用逻辑归纳的方法对江大学困生学习困难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总结如下:
1、学习态度不良
态度是一种对某种观念、思想,带有认识、情感成份和行为倾向的持久看法,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而学习态度则是学生表现出的一种对待学习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它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学困生的懒散、不努力、意志薄弱等许多不良的行为表现都表明了学困生主体的学习态度不端正。
2、学习兴趣淡薄
学习兴趣是学生表现出的一种对学习活动的情感关注,它的强弱对学习活动有着显著的促进或阻碍作用,而且它常常是学习行为的源动力。成功的经验能提高个人的学习兴趣,相反失败的经验也能降低个人的学习兴趣。学困生在学习上屡遭失败,他的自我效能感就会逐渐降低,自我概念也会越来越消极,从而导致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降低。学生一旦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就会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对学习产生害怕、恐惧的不良反应,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3、学习主动性不高
社会发展实践告诉我们,现代教育所要教授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知识,而是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以及恰当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使得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核心,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能获得真正的能力。而学困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导致学习时处处被动,学习效率低下。
在总结了江大学困生学习困难原因的基础上,我们运用所学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来帮助学困生,努力使他们走出学习困难的阴影,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主要的应对措施有:
1.增强自我效能感
我们要努力创造机会给学习困难生以成功的体验,并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言行把对自己的期待暗示给自己,并按自我的期待去努力,使期待成为现实;同时倡导学习困难生进行“自我竞赛”,建立“自我竞争”机制,引导他们将今天的“我”与昨天的“我”进行比较,实现“今天要比昨天好,明天更比今天强”,通过这些努力提高自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寻找和自己学习水平差不多的同学开展公平竞争,不断学会分析学习成绩、效率与自己个性品质之间的关系,找到努力的方向,不断增强自我效能感。
2.提高动机水平
首先,尽可能采用有效的方式引导学困生掌握学习内容,使他们逐渐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不断提高志向水平和学习兴趣,发展学习动机;其次,通过家长、教师及时地赞许和肯定,激发学困生自我提高的愿望和附属内驱力,促进他们学习动机水平的持续增长。
3.习得性勤奋训练
勤奋是后天习得的,它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要使学困生由“要我学习”变为“我要学习”,就必须在干预过程中注重勤奋的价值体验和努力训练。让学生体会到只要努力,任何人都能取得进步,都会受到肯定和赞许。为了提高勤奋训练的可迁移性,干预中我们还注意了两个问题:一是增加了训练任务的种类,在学生的学习、劳动、生活、交往等多种领域强化勤奋和努力,实施整体训练;二是注重认知因素的积极作用,如用语言来激励自己(“当我努力时,我的学习就会有进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好坏只要取决于自己的努力程度。
4.改善认知结构
我们一方面帮助学困生在知识上查漏补缺,努力实现知识的结构化、系统化,使知识在学困生头脑中按一定结构有条理地存储起来;另一方面,帮助学困生将所学知识和知识运用“触发性”结合起来,通过加强练习的方法,形成“条件化、产生式”的知识系统,使学生头脑中认知结构向着自动化、策略化和产生式的方向发展。
5.运用科学的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有三种成分: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认知策略主要作用于知识的识记,可以使用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根据记忆的特点安排记忆和复习的时间:例如反复阅读和尝试背诵相结合;对于实际内容进行分散、多次复习等都能增强记忆效果;将新学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联系以来以增加新材料的意义;可以利用联想、笔记、提问等方式提高记忆效果;整合所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学生可以探索形成适合自己思想的知识结构图。通过这三个策略的使用,提升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元认知策略的建立就是对认知的认知,也就是及时掌握自己的学习状况,评价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以及采取怎样的学习策略学习。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成功的学生是一个积极的而不是被动的学习者,元认知控制是运用自我监视机制确保任务能成功地完成。知道何时,如何做什么,它是对认知行为的管理和控制,是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地监视、控制和调节。
资源管理策略包括学习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策略以及社会资源利用策略。它要求学习者能根据自身情况调节与学习相关的各项资源,例如高效利用最佳时间进行学习、寻找适宜的有所助益的学习环境、调节心理环境以及使用有益于学习效率的资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