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星 刘俊杰
摘要:本文以全新的角度探索经济新常态下高职院校专业内涵建设具有创新性。其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是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深化过程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为基本出发点。不仅可以推进专业内涵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同时也可在经过教学实践检验后,对于以工科为主的院校及特色院校有推广价值。本文的观点,可解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缺乏等问题,提高办学效率,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融课程;建平台;职业教育;创新创业
新常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三十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是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需要创新驱动,创新是从创意到形成价值的全过程,整个过程起主导作用的是创新创业人才。在此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共同思考与探索的重大问题。
当前我国高职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现状与国际先进国家相比,不仅内容缺乏统一标准,科学性和合理性难以保证,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工具性价值也比较模糊。在新常态下,每个工程专业需要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行业产业发展、学校定位及发展、学生个人发展等的需求来确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随着中国制造2025、“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和高端装备制造等发展规划提出,国内传统制造产业转型升级,亟需大量创新驱动型机电高职人才。如何培养创新驱动型机电高职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机电专业教学研讨的重要、迫切的问题,其引发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1、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各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势如破竹,已取得诸多成就,但其基础仍较薄弱,尚未形成可以借鉴的成熟模式,主要存在几大问题:(1)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匮乏;(2)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有待改善;(3)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方式需要改进;(4)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不健全。
创新创业教育既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平台、评价机制、师资队伍等多个方面协同推进。本项目拟以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试点,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研究出发,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期提高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打造校园创新创业文化。
2、改革内容与措施
(1)“生态网”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架构
创新创业教育有三个层次的教育:第一层次是创新思想、创新意识、创新习惯培养,这个层次的教育是任何课程教师都可以承担的,其对象是全体学生、所有专业。第二层次是可操作可实现的创新设计、创新制作、创新项目的指导,这必须有专业知识支撑,必须由专业课程教师承担,其对象是专业学生。第三层次是创业的指导,这必须校企合作、政府参与,由专业课程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指导,其对象是专业中的高层次学生。
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生态网”模式,“生态网”是指大学、政府和企业三者之中的任一类组织为了自身的生存和持续健康发展,通过信息、人才、资金、政策等资源的充分流动以及举办研讨会、商务洽谈等网络交流方式与其余两类组织及利益相关的组织和个体共同构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社会系统。“生态网”模式综合利用实践平台、课程体系、师资力量、评价模式和支撑体系等教育资源,形成合力推进人才培养。首先,基础课程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第一层次的载体必须纳入大学的必修课,实行学分制度。其次,在第二层次教育中将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联合构建“大学—政府—企业”的创新创业生态网,形成产学研合作联盟,建立各种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实现第三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
(2)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探索
著名教育学家杨叔子指出:创新源于实践,贯彻于实践,而终结于实践。实践出真知,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作为工程应用型人才,实践是创新创业的基础,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至关重要,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主要依托相应的实践平台来实施。①创新教学平台②课外科技平臺③科技交流平台④创业孵化平台。
3、成果展望
浙江是国家经济发达省份,经济转型升级受到国家层面的关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教育改革也走在全国的前列,2016年7月,由浙江省多所高校创业学院自主发起的“浙江高校创业学院联盟”成立大会在浙江工业大学举行。首批共有91所高校的创业学院加入了联盟,共同致力于推进浙江省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探索。联盟今后将联合各成员单位共同研讨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方法和体制机制,共同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搭建平台、提供服务,扎实推进浙江省高校创业学院建设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共同开展具有浙江特色和卓有成效的创业教育活动,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共同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具备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创业项目,共同引领浙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汤季安,刘峰,王梦珂.企业管理创新创业领域竞争力框架及机制探究[J].现代管理,2019,9(04):550-556.
[2]庞泽源,郭小娇,张佳音, 等.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J].社会科学前沿,2019,8(05):734-742.
[3]吴郁芬.高校进阶式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策略[J].职业教育,2019,8(02):79-85.
[4]许昭宾,张勇,张杨, 等.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6):94-95,106.
[5]王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36):65-66.
[6]许罗凤,罗跃云.改革实践教学推进创新创业教育[J].山西青年,2019,(2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