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观因素探究

2019-04-01 06:12凌唯钊
世纪桥 2019年2期
关键词:基本概念优秀品质

凌唯钊

【摘要】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观因素是指青年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两个转变”和独有的优秀品质。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和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是“两个转变”的核心要义,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的思想对他们思想转变的完成起到重要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与生俱来的优秀品质是指为人类服务的崇高理想和实事求是的品质。鉴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完成了“两个转变”和具备特有的优秀品质,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完備的主观条件。

【关键词】基本概念;思想转变;优秀品质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2-0034-04

当今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研究多集中于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的社会背景、阶级矛盾和社会发展规律等客观因素方面,而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自身所具备的主观因素去探讨仍有较大空间。基于此,本文将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历程和他们的独特的优秀品质去探寻马克思主义由来的主观原因。

一、基本概念的厘清与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在探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观因素”问题上,首先要弄清两个组概念,即“主观因素”和“马克思主义”。在商务出版社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主观”有两层含义,一是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相对于“客观”而言);二是不依据实际情况,单凭自己的偏见的。“因素”也有两层含义,一是构成物质本质的成分;二是决定事物成败的原因或条件。在本文语境下探究的“主观因素”的概念是指自我意识对构成物质本质的成分。我们要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观因素”,就要准确把握此语境下“主观因素”的具体概念,本文要探讨的对象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自我意识对构成马克思主义的成分,此处的自我意识的成分指二者的重要时期的思想转变和自身的优秀品质等内在品质。

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后,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和邓小平等都对其丰富和发展。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的界定有多种维度的认识,要从整体上来把握它,也就是从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等三方面出发,探寻其中的内在联系。因为从整体性出发能使我们更直观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架构,有利于挖掘青年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印迹。此外,以当今学术界公认的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因此在探究马克思主义产生上有了明确的时间对象,结合”主观因素”的概念,我们的研究对象更加明晰,即1848年以前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准备和其他优秀品质。

二、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转变

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影响最深远的三个转折点分别是青年黑格尔派思想的影响、费尔巴哈的影响和“两个转变”的完成。

(一)青年黑格尔派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影响

青年马克思恩格斯分别加入到青年黑格尔派的阵营,从那时起他们分别开启了探寻解放人类真理的道路。青年黑格尔派以黑格尔的思辨唯心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他们力图从这位伟大的哲学导师的理论中寻找出推翻宗教和封建专制的依据。他们宣称自己是革命民主主义者,一度成为德国历史舞台上最激进最进步的革命团体,但在后来的实践中他们逐渐暴露出对待普鲁士王国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决心对青年黑格尔派进行清算。虽然青年黑格尔派所信奉的思辨主义哲学具有的局限性不能引导他们进行彻底的“革命”,但青年黑格尔运动对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成长产生巨大影响。

青年黑格尔运动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有两方面重要影响。第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研究黑格尔哲学,他们确立起思辨主义哲学观,这是两人哲学思想起步的基础,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对他们创立唯物辩证法的产生重要影响;第二,马克思和恩格斯转化为革命民主主义者,这是他们人生首次拥有了自己政治立场,为他们过渡到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

马克思20岁时加入到黑格尔派博士俱乐部,至此拉开了他接触黑格尔哲学的序幕。他耗费很大的精力和心思专注于研究黑格尔哲学,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较低,他对黑格尔的思辨主义哲学依旧持认可的态度。他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说:“德国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在黑格尔的著作中得到了最系统、最丰富和最终的表述。”可以说,黑格尔哲学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起点。他从黑格尔哲学中汲取到无数哲学养分,尤其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青年恩格斯也曾是青年黑格尔派成员,他极力抗争宗教统治和封建专制。当得知谢林通过背离并污蔑好友黑格尔的手段来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时,恩格斯对谢林进行猛烈地抨击,他在《谢林和启示》中指出:“当黑格尔的思想创造能力表现得越来越充沛旺盛、生气勃勃和活跃主动时,谢林……已陷入筋疲力尽的状态。”

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行动上也表现出强烈的革命民主主义者的革命气概。在黑格尔派分解后,马克思加入到青年黑格尔派阵营,他以思辨的黑格尔哲学为武器向维护普鲁士王国的老年黑格尔派发动攻击。1842年马克思敏锐察觉到普鲁士王国书报检查制度的伪善面目,他在《莱茵报》上发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政论文揭露了封建专制政府欺瞒人民的伪善面目。恩格斯在政论文《恩斯特·莫里茨-阿伦特》中抨击专制政府的胡作非为,并明确指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应当是法律先于公道,这是恩格斯走向革命民主主义者的重要印迹。为了能够彻底地与封建专制作斗争,恩格斯丢弃了深受多年影响的虔诚主义信仰,至此,两人成为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者。

(二)费尔巴哈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影响

受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哲学影响,青年黑格尔派跳不出“精神创造众生”的逻辑,他们不愿也不能从现实世界的眼光出发去发现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经过一段时间对青年黑格尔派的了解,果断地与他们决裂,转向探寻能够解决现实世界的思想体系。费尔巴哈正是那个给予他们走向唯物主义启迪的人,他们通过批判地吸收费尔巴哈思想从而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思想秉承着批判地汲取的态度,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将费尔巴哈的“人创造上帝”来反驳黑格尔“上帝创造人”,他肯定了费氏将人拉回现实世界的功绩,但同时他也批判费尔巴哈只是将人置于“宗教的、想象的世界”当中,而否认人的历史范畴,没有肯定人在现实世界中政治和经济等关系中的现实意义。他指出:“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他决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在他那里,唯物主義和历史是彼此完全脱离的。”马克思肯定费尔巴哈在宗教问题上以唯物主义者的姿态反对“上帝创造人”的客观唯心主义,他为唯物主义反驳唯心主义打开突破口,鉴于费尔巴哈不能正确理解现实的人的历史进程,所以马克思接过唯物主义的旗帜,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深化。

相比马克思恩格斯对费尔巴哈的赞许之情更溢于言表,他说:“至于费尔巴哈,虽然他在好些方面是黑格尔哲学和我们的观点之间的中间环节,我们却从来没有回顾过他”“费尔巴哈给我们的影响比黑格尔以后任何其他哲学家都大”。从中可以发现三条重要信息,其一,恩格斯肯定费氏是能够和黑格尔相提并论,他们两人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转变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其二,恩格斯指出费尔巴哈是他与马克思由黑格尔哲学通向创造出马克思主义的“中间环节”;其三,恩格斯强调“好些方面”,表明对待费尔巴哈哲学是采取批判汲取的态度。此外,恩格斯还曾夸赞《基督教的本质》对他的解放作用,还一度把自己当作费尔巴哈派。由此可知,费氏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转变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三)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两个转变”

思辨主义哲学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在实践中以“绝对精神”为第一性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并不能解决现实的问题。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力图探寻能够解决“现实的人”问题的科学的哲学体系。在政治立场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马克思和恩格斯发现青年黑格尔派对封建专制制度抨击的不彻底性,他们决心和青年黑格尔派决裂从民主主义者转向彻底的和革命的共产主义者。可以说,他们的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化是同时进行的,在他们各自思想转化的重要阶段两者都伴随出现。

在青年马克思的思想转变过程中,学术界仍有不一样的看法,特别是马克思思想转变完成的代表著作存在较大争论,本文认为能够诠释马克思思想转变最终确立的作品是《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关于费尔巴哈提纲》。根据重要著作本文将马克思思想转变进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对思辨唯心主义哲学的怀疑阶段。1843年3月《莱茵报》被查封,马克思开始反思思辨唯心主义哲学能否彻底反专制制度和宗教的问题,最终与只寻求政治解放的青年黑格尔派分道扬镳。第二阶段,显现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萌芽阶段。马克思在1843年夏完成的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开始展露出唯物主义的色彩,他明确地驳斥了黑格尔认为的国家决定市民社会的观点,指出:“实际上,家庭和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前提,它们才是真正的活动者。”1844年,马克思在《德法年鉴》上发表了两篇在他的思想转变轨迹具有重大意义的文章——《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第一篇文章,马克思揭露了鲍威尔试图用宗教概念来篡改政治概念,指出:”在政治解放已经完成了的国家,宗教不仅存在,而且表现了生命力和力量,这就证明,宗教的存在和国家的完备并不矛盾。”他强烈抨击青年黑格尔派用唯心主义观点看待现实问题的方法,并强调虽然国家从宗教中得益解脱是政治解放的结果,但只有推翻现存不合理的社会才能达到人类真正的解放。在第二篇文章中马克思阐述了革命理论同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思想,他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他还进一步指出无产阶级是掌握“哲学精神武器”的革命主要力量。第三阶段,思想转变的初步成熟阶段。马克思于1844年完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这部著作中他从唯物主义与共产主义的观点出发,对唯心主义哲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猛烈抨击,并对异化劳动进行详细分析,从而揭露资产阶级社会的资本与劳动具有与生俱来的对峙性,阐明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在这里需要指出,虽然此时马克思已经站在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立场看问题,也强调了实践和行动的决定作用,但仍不能认为马克思思想转变的完成,因为他在《手稿》中他对唯物史观的认识仍有上升空间,马克思依旧在批判费尔巴哈的道路上前行。第四阶段,思想转变完成阶段。此阶段的代表著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费尔巴哈提纲》。

恩格斯的思想转变轨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同乌培河谷信仰决裂阶段。恩格斯生长在受宗教虔诚主义影响的家庭环境中,从小被灌输宗教意识和教义问答,他的脑海被印上深深的宗教烙印。直到1838年7月他来到政治气氛更加开明和进步的不来梅,在这里学习和工作期间他接触到各色各样的人物和进步思想,他开始对宗教的虔诚主义产生怀疑。1839年春,恩格斯发表首篇评论时政的文章《乌培河谷来信》,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盘剥人民的恶行与宗教虔诚主义的虚伪。最终阅读到大卫·施特劳斯的《耶稣转》使恩格斯彻底摆脱宗教的束缚和苦闷,标志着他完成了同宗教虔诚主义的决裂,成为了无神论的革命民主主义者。第二,与青年黑格尔派的决裂阶段。青年恩格斯在柏林曾参加青年黑格尔派阵营,在那里他受到思辨唯心主义的影响。但在不久他就认清了青年黑格尔派“精神创造众生”的唯心主义哲学不能解决现实问题,并且在政治上美化普鲁士王朝的嘴脸,他开始与青年黑格尔派分道扬镳。第三,受费尔巴哈影响转向唯物主义阶段。与青年黑格尔派决裂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恩格斯不接受唯心主义“精神创造众生”的观念,他决心到法国的唯物主义著作和德国古典唯物主义哲学去寻找答案,当研读到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后恩格斯大为受益,后来他回忆说:“这部书的解放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能想像得到。那时大家都很兴奋:我们一时都成为费尔巴哈派了。”至此,恩格斯完成了从黑格尔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第四,思想转变完成阶段。恩格斯思想转变完成是在英国的曼彻斯特时期,在这里他接触到傅立叶、圣西门和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他结合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哲学对空想社会主义进行批判吸收。1843年底恩格斯在《德法年鉴》上发表新述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揭示出社会利益的冲突全由资本主义私有制造成,主张消灭私有制。1844年秋至1845年3月,恩格斯经过实地调查和收集材料写下《英国工人状况》,指责了资产阶级剥削压迫底层人民的种种罪行,肯定了工人阶级敢于斗争的品质,表明恩格斯已经找到了革命的依托阶级——工人阶级。当然,恩格斯最终完全清算从前的哲学信仰是和马克思共同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时恩格斯才真正完成思想转变。

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优秀品质

探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观因素,不仅要关注具有特殊意义的思想转变事件,还需要在他们青少年时期寻找能够创造出这一伟大理论的要素。

(一)树立为人类服务的崇高理想

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解放,该目标的确立绝非偶然。在此问题上人们往往偏向于从客观因素去理解,即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经历的历史环境出发对现世丑陋面目的揭露和批判。这一崇高的理想我们也可以在青少年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身上找到缩影。

马克思从小天赋极高,生长在律师家庭的马克思被父亲寄予深切的厚望,但是“不安分”的马克思不甘于碌碌无为和虚度光阴的生活,1836年10月他放弃了在柏林大学学习的法律专业,毅然决然地转向“专攻哲学”。马克思转向学习哲学有两个原因,一是当时反对德国封建专制的斗争主要在哲学领域进行,这是他看到革命群众遭到残酷镇压后的自发实践;二是他力图为人类做贡献的目标。1835年秋,年仅17岁的马克思写下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在其中他已经为自己描绘好一生所要追寻的道路。他在文中表明要为人类服务的理想信念,他说:“选择一种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选择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选择一种能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类进行活动……的職业。”当时年轻马克思已在心里种下为人类服务的火种,并且始终在探寻该目标的路上努力航行。

恩格斯从小生活在受宗教虔诚主义主导的巴门市乌培河谷,在这里恩格斯的思想受到严重的束缚和禁锢,直到被父亲要求辍学到不来梅学习经商才开始接触先进思想。虽然受虔诚主义的影响,但恩格斯从小得到心灵高尚和性格开朗的母亲熏陶,拥有一颗善良、谦虚、真诚和热情的心。与其他资产者不同,他十分同情乌培河谷流落街头的贫苦工人,当他遇到贫困的工人时甚至把自己微薄的零花钱救济给他们。恩格斯这种对人民的怜悯之情贯穿其一生,最终发展成站在贫苦工人的立场去争取全人类的解放的奋斗目标。

(二)实事求是的品质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的1872年德文版序言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他们告诫马克思主义者切勿照搬照抄,反对将他们的理论学说当作教条使用。这一贯穿到马克思主义始终的伟大理论精髓,不仅仅是他们后期批判斗争的结果,其实在早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身上便有迹可循。

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择业时的考虑》中提出把为人类服务作为内心崇高理想,这并不是年轻马克思的空想和幻想。他是通过观察现实周围人所从事的事业,具体分析了从事各种职业的原因从而得出结论,这是立足与现实的角度得出的结论。对待那些希望选择轻松和适合自己工作的人,他指出:“我们并不总是能够选择我们自认为适合的职业:我们在社会上的关系,还在我们有能力对它们起决定性影响以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开始确立了。”他指出人们选择职业不能随心所欲,他们必须考虑自身所处的社会地位和具有的社会关系,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年轻的马克思这一有深度的思想,他已经潜意识到客观事实的不可抗拒性和做事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恩格斯只上了中学就在父亲的要求下辍学经商,他没有像马克思那样能够接受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他的知识是来源于自学和对实践的观察与思考。当他在不来梅接触到科学后,他抛弃深受多年影响的宗教虔诚主义信仰,以一名无神论者的身份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主义,将社会的发展现实需要作为奋斗的指向标。恩格斯这种脱离宗教主义笼罩的乌培河谷便能很快完成思想转变,说明早期的恩格斯骨子里早已深深埋着对现实认知渴望的优秀品质。

结语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影响的思想轨迹、“两个转变”顺利完成和特有的优秀品质是探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主观视角,我们想要全面正确的把握马克思主义,只有详细挖掘出早期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然后在历史环境中找到现实的烙印,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理解到原滋原味的马克思主义。

猜你喜欢
基本概念优秀品质
幼儿优秀品质的培养
浅谈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探讨
利用线性方程组直观理解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
浅谈高三思想政治课复习方法
写给那些抄袭作业的孩子们
优秀的班集体是这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