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抗属子弟学校的创建及其重大意义研究

2019-04-01 06:12李晓剑
世纪桥 2019年2期
关键词:儿童

李晓剑

【摘要】1941年8月创办的八路军抗属子弟学校,是抗日战争时期推进儿童保护工作的必然产物,是留在陕甘宁边区革命军人和工作人员子女在烽火中的摇篮。本文通过对八路军抗属子弟学校创建的背景、学校概况和教育教学活动进行阐述,来分析其创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八路军抗属子弟学校;儿童;儿童问题;保教合一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2-0016-03

儿童问题关系到民族的未来,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不容忽视的紧迫问题之一。为了培育民族后代,中国共产党提出“重视保育事业,抚养革命后代”和“一切为了孩子”的口号,主张按照“保教合一”的教育原则创办学校,组建儿童保教队伍,对革命儿童进行抚育。在这一主张的影响下,1941年8月在延安创办了八路军抗属子弟学校,“专门收容留在陕甘宁边区的革命军人和工作人员子女”进行抚育。

一、创建背景

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就关注到儿童抚育问题。但由于自身力量弱小,只能停留在理论宣传阶段。随着力量的不断壮大,保障儿童的各种法律法规和工作机构也相继出现: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哺乳的女工每隔三点钟,休息半点钟来哺小孩,不得克扣工资,并在工厂内设立哺育室和托儿所,由工厂负责请人看护”。1934年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颁布了《托儿所组织条例》,明确提出在各根据地创建托儿所。1941年《陕甘宁边区关于保护儿童的决定》中指出未经医生允许严禁打胎,并对孕期妇女给以适当照顾。同年,边区《民政厅讨论如何保育工作》对保育工作条例和须知作了规定。

为了积极响应和推进这些法规政策的实施,1938年,中国共产党联合各党派、各界人士共同发起成立了以宋美龄为理事长,李德全为副理事长,邓颖超为保育总会常务理事的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同年7月4日,在宋庆龄、邓颖超、康克清、蔡畅等人的积极推动下于延安成立了以杨芝芳为保育分会主任的战时儿童保育会陕甘宁边区分会,来统一领导边区的保育工作。之后,在边区保育分会的领导者下,陕甘宁边区保育院、托儿所等一批保育儿童的机构逐步建立起来。

这些法规政策的出台和保育机构的建立,为八路军抗属子弟学校的创建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经验指导。

二、学校概况

八路军为了照顾抗战中的革命军人家属,1941年8月在延安创办了一所学校,专门收容留在陕甘宁边区的革命军人和工作人员子女,对其进行抚育。1946年3月停止办学。

办学经费方面:八路军抗属子弟学校创办之时,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备荒备战,难以为学校的创办提供太多的经济支持,只能在土地、物资等方面给予政策便利。因此,学校办学经费只能依靠解放区救济委员会捐款和师生生产劳动解决。

生活方面:政府会给每人每天发18两小米,每月为学校调剂3升6合小麦;每人每月发猪肉3斤,清油1斤,盐1斤,石炭45斤;每人每年发2套单衣,1套棉衣,1双棉鞋,4两羊毛;也会拨发一小部分的学习用品和办公用品。此外,学校师生日常生活和办公所需物品皆由学校师生通过男耕女纺、饲养家畜自行解决。

基础设施方面:八路军抗属子弟学校校舍建在山坡上,共有65孔窑洞,既是吃饭、上课的地方,也是睡觉的地方。其中5孔窑洞是由教员和事务人员自己动手打成的。而学校的图书馆亦是极为简陋的,1944年年底,学校只有一个书架用来放书,其中书籍以教科书和马列主义理论书居多,可供学生阅读的书籍只有一二十本。1945年年初,学校决定建一个图书馆,先由“学生欧阳天娜、彭淑明等把这一架破破烂烂的书整理好”,放在彭迪同志指导学生腾出的窑洞里,然后通过“向中组部捐到一百多本儿童读物,”加上学生项苏云等捐的一些书和学校自己掏钱买的书,共同组成了一个小小的图书馆。并在1945年春季学生会改选后,将图书馆管理权移交给了学生自主管理。

学生构成方面:八路军抗属子弟学校是一所革命军人子女保育院,办学之初仅有学生四五十个,到1945年发展为一所220个学生的学校。其学生情况较为复杂,既有6岁儿童,也有15岁青少年;既有汉族孩子,也有少数民族孩子;既有生活在都市里的儿童,也有農村里的放羊娃;既有从小跟随父母在革命队伍生活的孩子,也有参加儿童团和日军战斗过的孩子。几乎囊括了除青海、西藏、新疆外所有的省份。但不论他们来自哪里,有着怎样的生活经历,能够在这样一所学校里接受着相对安稳的抚养和教育,与他们而言都是极为幸运和开心的事情。

三、教育教学活动

(一)教学活动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联系当前的生产、群运等实际活动和切近的客观事物,也要注意联系学生过去的实际经验和将来在生产劳动、革命斗争中的实际应用。

1.课程设置

一年级到五年级课程科目分为文化课和实际劳动课两大类。文化课有国语、算术、史地、生产知识、卫生知识、艺术和自习。实际劳动课有生产劳动、社会劳动、卫生活动和游戏活动。

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注意到两点:一是学校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长短的不同,制定的各类课程的学习时间随着年级的增长也在不断增加。二是实际活动与文化课是紧密结合起来的,高年级学生课程设置相对完备一些,但低年级学生在史地、卫生知识方面应相应增加一些学习时间。

2.实施教学

为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参加生产劳动、革命斗争,更有效地为劳动人民服务,学校一方面用国语课本和教员编选的教材,教学生读书识字,以培养读书能力;一方面配合生产、群运等实际工作的需要,指导学生寻找与工作有关的书报来看,以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以生产知识课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把自然教学与生产劳动密切配合起来,诸如在种庄稼、种蔬菜、养蚕、喂养家畜、纺纱等生产劳动中,教员一边向学生讲述相关的理论知识,一边实地指导学生如何去做。此外,教员不仅随时将学生熟识的和不经意看到的事物作为教具,还经常带学生到附近的工厂、农场参观学习,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把自己看到的事物,动手做成标本,以培养学生研究观察能力和付诸实践的能力。

(二)教育活动

1.思想教育

关于思想教育,在1944年以前有这样一份学生试卷——公民测验:

第一题:方荣柏、宣平平的父亲是谁杀死的?答案:是被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杀了,他们是代表大资产阶级、大地主,是杀人的凶手、杀人的魔王。第二题:陷害青年,屠杀共产党的是哪些人?答案:是代表大资产、大地主的人杀害了共产党员,法西斯特务政策陷害了青年。第三题:你们长大了要为谁努力工作?答案:我长大了要为共产党、无产阶级的事业努力工作,为人类幸福奋斗。第四题:八路军、新四军有些同志们是为谁流血牺牲了?答案:是为工农大众的自有幸福,为全人类幸福自由牺牲的。第五题:苏联红军的死难同志是为谁牺牲了?答案:是为全人类幸福自由牺牲的。第六题:在谁的领导下老百姓能够丰衣足食?答案:在共产党领导下,老百姓能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第七题:在谁的统治下,老百姓无衣穿、没饭吃?答案:在法西斯统治下,老百姓没吃没穿。第八题:你们男女同学间的关系,应当怎样才算正确?(无答案)。第九题:你对老百姓的关系,应当怎样才正确?答案:我们对老百姓,应当学习他们的优点,决不能轻视他们,要很亲切的去接近他们,和他们打成一片。第十题:性格暴躁有什么害处?答案:要有了这毛病,就会很多事情做不好,好比一件事情不能冷静的想就去做,结果做错了;有这毛病,又不能去接近老百姓,在我们同学中要有这毛病,就常打架和同学搞不好。

从这份试卷可以看出,当时是极为重视对这些革命后代进行阶级斗争教育的,虽然以他们的年级还尚未真正了解什么是无产阶级,什么是法西斯,但这些词汇作为口号,已经根植在了他们的血液中。

2.纪律教育

良好的纪律是学校的学习、生活、生产活动、社会活动等顺利、有序推进的前提和基础。

第一,在集体行动中强化学生的纪律属性,教员在学生学习、参加生产劳动、社会活动时,遇到不遵守纪律者及时加以劝导纠正,并选取学生中的积极分子以友爱和气的态度帮助和督促同学遵守纪律。第二,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教员在每一种活动中向学生讲述照规矩行事的原因和不照规矩做事的后果,必要时会将不良后果具象化,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纪律的重要性。第三,通过体操训练学生的纪律属性,当口令一出,所有人必须跟着口令统一步调,这便是纪律行动很具体的表现。因此每天坚持二十分钟左右的早操,通过在口令声中操练基本动作来强化学生纪律意识。第四,注意教育方法,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员会最大限度地去接触每一位学生,细心了解其经历、性格等,以事实和道理来教化学生,坚决反对惩罚和侮辱学生的行为出现。

此外,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生活需要,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学校实际问题,学校专门安排了相应的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其中生产劳动分组进行,有农业组、木工組、纺纱组、缝补组、泥石工组、养蚕组和装订组等。社会活动主要有成立学生会组织学生活动、参加延安的各种展览等。

四、创建的意义

八路军抗属子弟学校是一所“保教合一”的军人子女保育院,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历史性。它从1941年8月创办至1946年3月停办,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年时间不到,但对于保护儿童、抚育革命后辈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日本侵略者对根据地实施“杀光、烧光、抢光”的恐怖政策,企图对边区儿童实施奴化教育,八路军抗属子弟学校应运而生,虽然在人数和规模上无法同洛杉矶托儿所等保育机构相提并论,但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留在陕甘宁边区的革命军人和工作人员子女,解决了前线战士的后顾之忧,为推进革命事业尽了绵薄之力。

其次,从八路军抗属子弟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来看,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始终将文化知识与生产活动相结合,把培养有文化、有纪律、有组织力、有行动力的革命后辈作为办学宗旨,为抗战建国培养了一批人才,使中国革命后继有人。

最后,八路军抗属子弟学校虽创办于抗战时期,但其成功经验或者不足之处,为战后儿童理论的发展、儿童福利政策的推行和儿童福利院的创办提供了经验和教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儿童
因为喜欢儿童 所以儿童喜欢
留守儿童
让人无法理解的儿童
六一儿童
动物们的儿童照
儿童故事
“六·一”——我们过年啦!
选购儿童强化食品要注意什么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
预防儿童龋齿要尽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