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A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现状及策略探究

2019-04-01 09:20丰化苓
现代交际 2019年3期
关键词:现状及策略家园共育幼儿园

丰化苓

摘要:《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密切配合家庭的教育工作,帮助家长提升自身的育儿经验,实现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融合。近年来,家园共育越来越成为一个热点的课题。家园共育不仅有利于拓展二者的教育资源,提升家园合作的质量,而且有利于改善单个家庭资源匮乏的状况,为家长提供科学的育儿指导。但是笔者在鞍山市实习期间却发现A幼儿园家园共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笔者以《鞍山市A 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现状及策略探究》为研究主题,旨在促进鞍山市A幼儿园家园共育的发展以及实现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 家园共育 现状及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3-0181-02

一、A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引起来广大家庭、幼儿园的重视,家园合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我国相继出台了多项关于学前教育的政策并且成立了专门负责家园共育的教育机构。但是笔者在鞍山市A幼儿园实习期间发现,该幼儿园对家园共育的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家园共育缺乏计划性。笔者通过一段时期的观察,发现A幼儿园和家庭的合作随意性较大,缺乏计划性。当幼儿在幼儿园出现教师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才会联系家长,家园沟通的时间只局限于幼儿离园之时。老师针对幼儿出现的问题向家长说明事情的经过,告知家长自己是怎么做的,而不是和家长一起探讨幼儿产生问题的缘由。

幼儿出现的问题是否有教育价值,家长和教师只是简单的交流,并没有抓住幼儿的“哇时刻”进行教育。教师并没有针对孩子出现的这些问题做一个比较细致的计划和家长交流,并没有抓住孩子的教育重点。平时幼儿园的活动家长一般不会参加,即使是参与活动也是由教师主动发起和组织的,家长只是充当观众和执行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家庭是幼儿园的伙伴,针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长应积极参与,勇于发表自己的建议,使幼儿园和家庭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使幼儿既能得到全面和諧发展又能促进孩子认知、情感、社会性的发展,发挥家园共育的作用。

(2)家园共育的观念不一致。21世纪以来,社会正在飞速的发展,社会竞争和就业的压力也随之而来,相应的A幼儿园家长的儿童观、教育观也逐渐地受其影响。一部分家长为了使自己的孩子在将来有一席之地,片面地要求幼儿园开设一些启发孩子智力的课程,包括成语、识字、算数、跳舞、钢琴等课程,严重影响了3~6岁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忽视了这一年龄阶段幼儿良好习惯、乐于思考、保持好奇心等良好品质的培养。家长认为幼儿园只是照顾孩子的临时场所,忽视了幼儿园特有的教育功能,这就导致了教育的理念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削弱了A幼儿园特有的教育效果。

(3)家园共育的方式发生冲突。笔者通过调查A幼儿园的家长及幼儿,发现其三分之二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由于家长自身就是独生子女,那么他们在教养自己的孩子时仍然用他们父母的教养方式教养自己的孩子。故此,这些家庭中父母甚至祖父母往往会过分宠爱孩子,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会帮助孩子解决,忽视了这个年龄阶段孩子应该掌握的本领,例如:A幼儿园每周会有轮滑课,有些父母害怕孩子会受伤,有的家长不让孩子参加轮滑课,有的家长陪同孩子上课。具体如下:

周一10:00,大一班小朋友正在上轮滑课。小朋友们非常兴奋,突然左脚绊了下右脚,“啪”摔在了地上。正在这时候,奶奶“飞”一般地进入操场,“哎呦,我的大孙子,摔疼了吧,奶奶看看,奶奶看看……”。金条好像才反应过来:哇一下哭了。奶奶把金条抱离了操场,正在这时候,后面正好有小朋友滑了过来,咚,撞在了奶奶的身上,小朋友摔倒了,后面的如多米若骨牌似的也倒了,场面更混乱了。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家长陪同的孩子受伤了,奶奶马上跑到其身边安慰。这不仅使孩子产生了依赖感,而且其他的小朋友因为前面有人也摔倒了。这严重影响了授课教师的训练进度和其他小朋友的训练。这种行为阻碍了幼儿参加户外锻炼身体以及情绪情感、认知发展的机会,也会影响孩子独自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坚强的良好品质的形成。

二、A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策略

(1)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家园共育有效开展。幼儿教师作为幼儿一日生活的保育者和教育者,与幼儿相处的时间最长,对幼儿影响也就越大。因此,良好的家园共育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笔者通过对A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调查、访谈,发现A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还是需要进一步的提升。教师教龄数据显示,10~15年教龄的教师居多,这些教师中有一些教师正处于职业倦怠时期。这些教师在与家长沟通中往往流于形式,不注重深入挖掘出现问题的价值,还有一些教师几乎不会和家长进行沟通,教师面临这种情形也不主动与家长深入交流。因此,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能够促进家园共育的展开。

高素质的教师往往可以根据幼儿出现的问题深入挖掘内在的教育价值,采用恰当的方式在恰当的时间里和家长进行沟通。他们会向家长宣传家园共育的理念,将专业知识和适当的教育方法传授给家长,使家长不仅能够全面地了解自己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而且还能够满足个别幼儿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幼儿园和家园的合作为幼儿提供一个适合这个年龄阶段发展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2)转变家长育人观念,增进对家园共育的理解。学前教育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教育活动,其教育对象具有特殊性,幼儿期的教育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过程。因此,需要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做好这份艰巨的工作。家长要想做好家园共育的工作,必须善于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增进对家园共育的理解。一方面,家长要勤于阅读关于学前教育的相关书籍、视频或者向育儿专家请教经验,转变自己的育儿观念;另一方面,家长要善于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根据现代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更新自身的教育方法,主动与家庭、幼儿园探索家园共育的方法。此外,幼儿园可以利用空闲时间举办家园座谈会,家园座谈会是家园共育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通过这个平台,家长和教师可以一起谈论幼儿教育的新观念,研讨家园共育的新方法,交流育儿心得等。再次,幼儿园可以邀请家长参加家庭派对,家庭派对可以针对那些内向、胆小的幼儿采取的交流方法,可以选择游乐场这些孩子比较喜欢的地点,为孩子营造一种舒适愉快的游戏氛围,鼓励孩子大胆与人合作,达到培养孩子社会性的目的。这些活动为家长参与家园共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家长通过活动了解孩子的需要和身心发展特点,在此基础上,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积极做好家园共育的工作。

(3)灵活运用家园共育的方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教育技术已经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家园共育的方式也变得越来越灵活,微信是目前幼儿园和家庭常用的联系方式。幼儿教师一般会单独建立一个微信群,平时会在这个群里上传一些幼儿保育活动和教育活动的照片和视频,比如:睡眠、饮食、运动、教育活动的情况,家长可以通过微信第一时间了解自己孩子在园的状况。此外,园里大型的活动教师也可以通过微信群传达给各位家长,家长能够做好准备,例如:端午节、六一儿童节、国庆节、郊游等活动。

(4)加强家庭、幼儿园、社区的联合,有效利用教育资源。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是当前学前教育的重要途径,家园共育应以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为主,社区教育为辅的形式开展。社区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具有丰富幼儿社会性认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作用。在教育中影整合社区资源,开发各类活动,促进幼儿情感、社会交往技能的形成,能够为3~6岁幼儿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加强家庭、幼儿园、社区的联合不仅能够有效利用资源,弥补教师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不足,而且能够提高A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亚.浅谈幼儿园家园共育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8(19):25.

[2]王智云.学前融合教育中的家园共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8(12):67.

责任编辑:张蕊

猜你喜欢
现状及策略家园共育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浅谈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现状及策略
刍议污水管网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及策略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家长助教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研究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之方法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目标呈现现状及策略的研究
想念幼儿园
学前儿童体育运动的开展现状及策略研究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