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内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质量的提升

2019-04-01 09:20钱坤
现代交际 2019年3期

钱坤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越来越多,有限的社会就业岗位将难以支撑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就业,矛盾愈演愈烈。需求明显低于供给,供过于求的局面也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对如此激烈的就业形势,高校更应该履行他的使命,通过创业教育指导学生为自己做好更加科学的职业规划。创业能力成了各大学者竞相研究的对象,其中,隆麒撰写的《基于素质模型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分析》(2010)极为详细,不仅阐述了其构成要素,还将创业能力素质划分为三大模块,即创业意愿、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而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创业能力还处在初级阶段,没有建立科学的体系,各方面都还不是很成熟,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从高校的创业指导现状出发,进一步剖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最终探索出成功的实现路径,旨在提升指导服务水平,形成系统的、科学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创业指导 提升品质 精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3-0001-02

一、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现状分析

我国颁布了诸如《就业促进法》等相关规定,明确了高校职业指导的重要性,积极倡导各大高校精细化地开展指导工作。同时,随着规定的出台,也引起了学校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受到传统因素的影响,高校职业指导的工作面临着诸多难题,对于质量的把控还不是很到位,这些问题都阻碍了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予以肃清。

(一)创业指导不“精”

所谓的“精”指的就是精细化地开展工作。汪中求教授作为“中国精细化管理第一人”,是“精”的代表,也关系着管理的有效进行。职业指导本身就要求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知识,门槛也比较高。专业性的人才是工作顺利开展的重点,缺乏专业性的方法和人才,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将举步维艰,没有任何成效可言。但是,就目前的高校现状来说,难以做到“精”,整体的队伍素质不高,思想不统一。创业指导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工作人员对这份工作正确的解读,需要摒弃传统的工作开展模式,积极创新探索新型的精细化指导工作。需要从业人员着重解读精细化这一涵义。再加之投入的缺乏以及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或者不配合,导致最终的結果往往差强人意。

(二)创业指导不“细”

所谓的“细”指的是细化,在整个系统中进行细化,包括对目标的细化、功能的细化以及工作范围等方面的划分,必须有一套完整的细化方案,更要从制度上为之保驾护航。

在职业生涯方面的指导同样不可忽视。(1)以生为本,在做好在校生职业指导的前提下,特别需要注重学生离校之后的情况的调查,对具体面临的就业问题做具体的深入性分析,帮助其走向正轨;(2)为学生实现终极职业目标出谋划策,丰富职业指导更深层次的涵义。

(三)创业指导不“准”

所谓不“准”指的是个性化需求方面的不满足。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有的特征,在开展职业指导时需要针对性地进行,张扬他们的个性,突出他们的个性。特殊人才做特殊指导,旨在实现最终的合理匹配。然而,目前的高校在这一点上还存在明显的不足。

一些咨询工作往往停留在表面,王尔新教授作为这方面的专家,也特别注重这方面的研究,他提出的“从生涯教育到生涯咨询”理论,作出了明确的阐述,职业指导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一份工作,而是对他们的职业生涯进行辅导,帮助混沌的学生认清自身的状况。一些学校的咨询室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一直被闲置。目前流行的大课式的教学指导模式极为单一,没有实际性的指导,只是为了应付。内容也仅仅停留在政策方面的宣讲,并没有从不同专业等角度来进行细化指导,更没有一对一的深入咨询,因此,很难有成功的个性案例。

(四)创业指导不“实”

所谓的不“实”指的是实效性问题。大部分的职业指导工作过分注重形式,在意的是考核的结果,而非实践结果。在精细化划分的前提下,必须将这些落到实处,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应对就业的心态。所有的准备工作都是为了切实地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而非简单的考核评价。当前的大部分高校在考核的过程中,只是笼统带过职业指导评价指标,没有单独罗列。这对于职业指导从业者而言,极大地消磨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二、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创业指导团队缺乏专业性

精细化的管理处在摸索阶段,不够成熟,再加之投入的缺失,大部分高校的不重视,精细化越发难以达到。

在高校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公认的职业指导精英并不在指导队伍中,也并没有在各个年级选拔专门的指导老师,这就使得精细化工作难以在各个年级中展开。

(二)建立完善的指导服务体系

虽然国家出台了很多的相关政策鼓励高校加大创业指导力度,但是,很多高校不以为然,主要体现在投入少,没有经过精确细分等方面。高校将职业指导和就业指导混为一谈,没有从高校未来的发展出发,没有进行战略部署,认为职业指导对学校而言没有任何意义。认为就业率高才是学校水平的体现,忽略了职业指导的重要性。其实职业指导会直接导致就业难等问题的发生,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充满迷惑,就算勉强就业也极不稳定,并最终转向对高校的不满上,导致学校声望的降低,进而影响生源。这些问题的出现根源就在于高校没有清晰地认识到职业指导的重要性,只是临时性地突击培训和指导,没有系统地、全面地、个性化地对大学生进行实践指导,不精细的培训势必会带来不好的效果。

(三)指导缺少个性化的支撑

个性化指导突出在一个“准”字上。准确分析用人单位需求。“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同样“精准就业”也是一个道理。主要体现在人才的培养上以及资源的配置上等方面。实现精准的人职精准匹配。而当前的高校不精准的问题,主要就是体现在不注重个性化服务上,具体原因也是人才培养等方面把握不精准造成的。大部分的指导人员是凭以往自己的经验来进行培训的,市场出现的就业问题早已改变,不对症地下药就导致最终指导效果缺乏实践的支撑。没有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就业质量当然也不会很高。就业问题不精准,也会造成方案的制订和实际需要偏离,资源的配比也和实际相背离。更不用提个性化的服务、多样化的指导等层面。

三、提出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个性化的实现路径

精细化的指导工作离不开个性化的服务,因人而异的指导方法将更加实际。从个性出发,建立系统化的发展模式,将决策和方法落实到实处,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不“精”、不“细”、不“准”、不“实”的局面,达到更加高质量的就业水准。

(一)打造专业化的指导团队

精细化管理要求管理队伍职业化,要培养一批职业化、专业化的队伍,通过对从事就业工作尤其是职业指导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培养,保障职业指导工作优质、有效地开展。当前,为便于管理,很多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和招生办公室组合,一套人马做两个模块的工作,而辅导员的任务模块也较多,很难集中精力专职做好职业指导工作,因此,通过专职和兼职的方式,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职业指导队伍十分必要。

专业化的队伍必须是能够领悟精细化含义者,要有正确的认知和高度负责的态度。要对自己严要求,切实着眼于实践。工作的开展必须细致到位,必须以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为终极目标。明确责任到人的模式会让指导工作更加认真,让工作人员更加负责,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另外,还可以设立专门的奖励制度,激发从业者更大的潜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不是一朝一夕,也非一人之力能够完成,需要每一个人作出努力,共同协作完成。加大奖励和惩罚的力度,发挥团队的力量使工作更加高效地开展,肃清就业队伍的发展障碍,不断提升就业队伍的专业素质。

(二)加大职业指导人员培训、深造力度

职业指导人专业素质的提高需要注重几个方面:(1)加强对从业者继续教育工作的力度,从专业知识上予以提升,还要让他们多多了解目前的用人情况,做好调研工作。特别是省就业指导中心倡导的技能培训,更应该选派人员参加;(2)加大对培训经费的投入,使各种培训的有效进行;(3)加大考试等形式的考核力度,建立更加专业的队伍;(4)建立专项基金,用于教师的继续深造,提升整個队伍的专业化水平;(5)加强调研工作的开展,从多个角度去展开调研工作,如调研各大企业,走访各位毕业生,等等。对不同职业、不同领域进行精准的划分,还可以通过撰写调研报告或者论文等方式来形成系统化的工作指南,这些方式都能够更大限度地实现整个知识体系的完善。

四、结语

职业课程的选择必须是必修与选修二者相结合,必修课是职业指导的前提,而选修课完全是遵从学生的意愿。目的在于让学生全方位地理解和掌握职业指导的理论知识。只有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开展个性化指导工作,更加精细地开展指导工作。

职业指导在学生一入学就开始展开,一直追踪到学生毕业工作,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准确地进行职业规划。这样系统地开展工作,凝聚整个指导队伍的力量,才会显现出指导的效果,这也是对全程化和全员化最完美的诠释。

参考文献:

[1]薛瑞.大学生创业质量测评及提升路径研究[D].南昌大学,2018.

[2]闫轲.新形势下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8.

[3]邬红波.宁波、香港地区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4]张会香.郑州市人才市场与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5.

[5]吴麦语.高校就业网市场化运作方法与对策的探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

责任编辑: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