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劲榕
摘 要:语文教师如果“啃老本”,比如照搬已有资料、沿用固有经验、死抱原有风格等,就会使自己的教学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如果多方“充新电”,通过充新理念之电、充新知能之电、充新教法之电、充新学情之电、充新反思之电,就会使自己的教学常教常新,永葆活力。因此,语文教师理当变“啃老本”为“充新电”,从而让自己的教学更有效率。
关键词:语文教师;语文教学;“啃老本”;“充新电”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05-0047-03
西华师范大学何希凡教授有言“学语文未必为人师,教语文终生是学生”。因此,为了使自己的语文教育教学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合学生的需要,语文教师即使执教久了,也不能啃起“老本”来,还要不断学习、补充和运用新的专业和业务“充电”,变“啃老本”为“充新电”。
一、语文教師会怎样“啃老本”
语文教师“啃老本”的表现各异,常见有以下三种共性现象:
(一)照搬已有资料:食而不化
语文教师通常有教学用书(即俗称教参,附有光盘),或许还有教案书、往年旧教案、教材详解之类教辅书籍、网上下载课件或现成的班班通资源。有的语文教师并没有认真钻研这些已有资料,把它们补充内化成自己的新东西,按照自身和学生双方的实际情况来授课。而是根据教参教案照本宣科,或者照搬套用别人的光盘课件或班班通资源。结果,东施效颦或邯郸学步,导致食而不化,师生都穿别人的鞋走路,费力不讨好。
例如,有教师教读朱自清的散文《春》,按照教参的课文说明逐段讲析,梳理内容结构。却未能结合教师范读、全班齐读、个人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诵读,通过讲读结合,体会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感受文中所表现的自然美,赏析文章写景技巧、语言魅力。
(二)沿用固有经验:捉襟见肘
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会积累学识技能、教法学法、课堂驾驭、板书设计、课文讲读和作文评改等各方面的经验,也可能由此自我满足、固步自封;也可能没有从相应渠道多学专业知识,不断探索进取。就沿用固有经验来应对本职工作,当遇到新学情、新困惑、新业务或新需求时,不能游刃有余,已有经验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
例如,有的教师以前怎样教读某一篇课文,现在还一成不变这么教读,教法学法不变、讲解分析也不变。没有灵活运用新教法新学法,展示新鲜的个性解读去调动学生展示才情,通过课堂对话倾听学生感悟体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因此,不能适应新学生的新学情、新渴求,不能充分满足眼下所教学生的求知欲。
(三)死抱原有风格:不合时宜
语文教师执教几年后,可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即教学个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固然是好的,也是教师发展成长的需要。但是社会在进步、教育在革新、学情在变化,死抱原有教学风格不改,或许其中的缺陷日益突出,原有教学风格就显得不合时宜。
例如,有的教师教读新课文,课堂教学步骤总是:板书课题—简介作者和写作缘由—学生自读感知全文—教师讲解全文—教师归纳总结全文—教师讲评课后练习。语文教学教无定法,这样沦为教有定法,久而久之,学生都摸清了教师授课的套路,削弱了听课的兴趣和灵气。
二、语文教师该怎样“充新电”
语文教师该“充”何“新电”,因人而异,主要有以下几种专业和业务“新电”:
(一)充新理念之电:与时俱进
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地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树立现代教师观,由“教书匠”成为“教育专家”。“现代意义的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智力的开发者、学习的指导者以及未来的设计者。”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把学生作为中心,围绕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以帮助学生语文学习不断进步为目的,与学生商讨和解决问题,师生关系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教”为“学”服务,教师的“教”不是统治、代替学生的“学”,而是启发、引导学生的“学”。课内外语文教学由只重视少数尖子生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既重视“培优”,又重视“转差”,树立公平公正的学生观。此外,语文教师还要基于生活,以大语文教学观来教读语文,又以新理念教出语文味。
例如,学习和实践“真语文”教学和语文简约化教学等新理念,真真正正为学生学习语文服务、确确实实夯实学生的语文知识、踏踏实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依新课标施教,把语文教学任务和目标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二)充新知能之电:如鱼得水
语文学科时代色彩强烈,紧扣时代脉搏,语文教师要适应语文教育的变化和要求,创造性使用语文教育教学的新知识、新技术,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培养思考问题的全新方法和角度,培养探索、研究、创新的能力,形成开发、发展的知识观,保持对新事物、新信息的敏锐感和好奇心,用自己的知能活水灌溉渴望成长的学习主体,促进学习主体的语文学习。
运用语文学科专门的知识与技能是语文教育教学专业条件中的首要条件。语文教师应该学习新的专业知能,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能结构,避免知识老化,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得心应手、如鱼得水。学习关于学生、课程、教学实践等的专业化知识;“学习教学实践技能,包括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的能力、应用和结合各种课程因素的能力、构建教学和学习环境的能力,评价学生的能力、反思教学的能力;持续不断的专业学习,包括广泛的学习、专业的学习、实践的学习。”
例如,从同事同行的交流互助中,从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中,从教育类、语文类的书刊、杂志和网站上,学习语文教学的新信息、新要求和新经验,学习别人写作教学的经验方法、教读课文富有特色的教学设计、对课文的新颖解读或独到解读。
(三)充新教法之电:推陈出新
语文教师要继承发扬语文传统教学方法的精华,更要改革不适应时代潮流的教学方法,改革与现实脱节的陈旧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推陈出新地紧跟时代要求的节拍,以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锻炼、思维能力的发展。“把直线往复的教学转换为网络式的教学,即把教师与学生的单向型联系转换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辐射型联系。”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训练听、说、读、写能力与发展智力的场所。
语文授课要有广阔的视野,把语文课上得立体化,纵横辐射、内容丰厚,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思想、能力和智力获得更多培养。不再以传统的讲读教学法统治语文课堂,可以借鉴和运用语文专家、语文名师提倡的教学策略。
例如,运用黄厚江老师提出的“本色语文”的新教学策略—“实实在在地完成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实实在在地按照语文的基本规律、语文的方法教语文,实实在在地体现语文教育的基本价值”。
(四)充新学情之电:因材施教
语文教师要树立当代的新型学生观,认识到当代学生的本质特点:“当代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是具有主体性的人,是发展中的人,隐含巨大发展潜能,处于人生迅速发展时期,渴求成长和发展,在学校中是受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认识到学生生活在现实社会中,语文学习的基础、习惯、能力和兴趣等,难免受时代、社会和家庭的影响。语文教师还要树立发展化的学生观,“树立人性化的学生观,目中有人(学生),以人(学生)为本。”在现实生活和全人观的背景下,思考学生的发展取向,从学生生命全程的需要出发,既关注学生语文知识技能的提高与发展,又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作风品行、兴趣习惯等各种人文素养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着眼学生的均衡发展和健康成长。
例如,语文教师根据自己的人生阅历、工作实践,可以预测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越强,越有利于未来取得成就。只是让学生自编手抄报,自行设计新颖版面,就能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自行拟定主题、摘编文章、绘制版面、描画插图等,就能训练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从中还训练了学生绘画、书写、阅读和审美等能力。
(五)充新反思之电:锦上添花
“教师是教育事业和人类精神生命的重要创造者,面对的是成长中的、充满生命力的青少年。”面对神圣的职责和活生生的学生,语文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意识、职业行为和教学活动,要不断进行新反思,“掌握有效的反思策略,時常提醒自己增强反思意识,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反思能力,掌握自我提问法、交流对话法、教学诊断法等反思方法。”有效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提升自己的教,也提升学生的学,使自己的教育才智、业务能力和人格尊严都能锦上添花,更有力地保障学生语文的学习和发展。
在高层次上,反思自己教师职业的价值取向,反思自己的职业劳动是否因创造而获得内在尊严和快乐,反思如何提高学生、学校和家长对自己的认可,反思自己是否通过努力来造就人格魅力。在小角度上,侧重反思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主要是语文课堂教学,反思课堂教学的成功点、失败点、遗漏点、补救点和改进点。“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的结果,又是新的教学实践的开始。”反思性教学便于今后教学工作扬长避短,补缺补漏。
总之,语文教师如果“啃老本”,就会使教学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如果多方“充新电”,就使教学常教常新,永葆活力。因此,为了不落伍、不老化、不退化,语文教师理当变“啃老本”为“充新电”。
参考文献:
[1][3][7]于 漪.新世纪教师素养专题[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98,112,65.
[2]周德义,王嘉德,王荣德.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93~194.
[4]范维胜.“本色语文”的本真所在[J].语文教学通讯,2016,(5):25~26.
[5][6]张祥明.当代教育学概论[M].福州:海风出版社,2006,301,302,306.
[8][9]包俊莉.教而不思则罔—对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反思[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