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作为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由于数学重点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生在做题时,经常会出现错误,进而影响数学科目的成绩。为了降低错误概率,教师应积极做好引导工作,有效利用错误资源,找出错题出现的原因,并及时帮助学生进行改正,降低解题错误发生概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误资源;问题根源;理解能力;解题能力
新课标的提出,对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知识点的接受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并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对于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若未能积极进行引导,将会导致学生无法充分理解数学知识点内容,将不利于学生日后的学习。因此,教师需要对错误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并将其转化为有效的资源,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 运用错误引导,发现问题根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详细了解学生出现做题错误的原因,应对错误资源进行充分地运用,以此为引导,来了解问题产生的根源。错误资源的选择应合理,通常应选取一些学生常犯及典型的错误,激励学生犯错误,但是犯错误的幅度应进行控制,不可鼓励学生毫无道理的犯错误,应树立学生犯错误的自信心,矫正不良的人生观,使学生明白不可毫无道路的犯错。例如,有两箱火龙果,每个火龙果的重量一样。但是第一箱中共有20个,重10斤,第二箱重12斤,问有多少个火龙果。有一个学生很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说道:“12斤减去10斤等于2斤,第二箱火龙果比第一箱火龙果重。”从该同学的答案中可以看出,与教师所问的问题没有直接联系,学生仅是发现两箱火龙果的重量是不一样的,没有找到问题的实质。教师应采用引导法帮助学生去解决问题,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纠错、思错及识错训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错误解题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以便能够取得良好的解题效果。
二、 妙用错误资源,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对错误资源进行妙用,使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的分析能力明显提升。通过在多方面及多角度地进行错误资源分析,使学生的解题能力更具灵活性,随机应变能力明显提升。例如,在进行“轴对称图形”章节学习时,为了强化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进一步理解,教师以平行四边形为例进行教学。教师向学生提问,“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学生统一回答:“是。”此时,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錯误的主要原因,加深学生对错误的印象,没有立即指出学生的观点是错误的,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实践进行验证。教师要求学生在纸上画出平行四边形,并将对称轴标注好。有画完的学生说:“平行四边形的两边是一样的,是轴对称图形。”教师采用进一步诱导法,“同学们,将自己画的平行四边形从对称轴处分成两个部分,对比两个部分是否可以重叠?”学生纷纷对两个部分进行对折,发现无论怎么对折,均无法实现重叠,于是了解到平行四边形是对称图形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因此,教师告知学生,在解答问题时,切记不可妄自下结论,应仔细进行分析和思考。通过学生实践的过程,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实现了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
三、 认真对待个性错误资源,避免错误的再次产生
在小学数学中,一些错误是较为常见的,学生犯错误具有共性。而有些错误并不是常见的,而是偶尔发生在数学解题中,并且仅是出现在个别学生身上,该种错误具有个性化及偶发性特点。教师应仔细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具体原因,并及时做好相关的调整工作,提出错误解决方法,积极纠正,并告知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防止学生在日后做题时再次出现同类型的错误。例如,在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教师问学生:“1平方厘米有多大”,学生不加思索地说道:“1平方厘米有大拇指指甲盖那么大”。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该种错误,受以前学习长度单位的思维影响较大,学生的思维还处于直观形象阶段。学生在解答面积单位相关题时,经常会将长度和面积单位混淆在一起,导致解题错误情况的产生。因此,教师需要以学生的错误资源为契机,对错误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告知学生指甲盖属于长度单位,而本次课程中讲的是面积单位,不属于一个概念。面积主要是表示封闭图形的大小和物体的表面,应该说大拇指指甲盖的表面积是1平方厘米。教师通过抓住了这一偶然概念,实现了对数学知识体系的正确构建,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 以错显正,提升学生分析能力
对于学生在数学解题中出现的错误,若仅是采用单纯的正面演示及反复训练形式,无法实现对错误类型的有效纠正。因此,教师在进行解题错误纠正时,应采用一定的教学技巧。例如,在解“百分数应用题”问题时,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数学问题:“某村计划种植20公顷果树,但是实际种植25公顷,实际比计划多种植百分之几的果树?”有学生回答,实际比计划多种植25%。教师问道:“原计划比实际少种植多少果树?”学生不约而同地回答:“25%。”教师问:“为什么是25%?”教师让学生用笔计算一下,有学生说“是20%。原计划中单位“1”的量和实际单位“1”中的量是不同的。”教师对该学生的答案给予了肯定。该种教学方式,通过“以错显正”的形式,实现了对错误知识点的充分利用,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问题思考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由于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受局限,并且自身的思想也不成熟,引发诸多数学问题的产生。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点讲解时,需要对错误资源进行充分地利用,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新凤.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错误资源[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9):250.
[2]刘亿.小学数学教学中对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8(14):80-81.
[3]高嵩.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28):143-144.
[4]何晓芹,易黎明.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错题资源[J].中国高新区,2018(13):150.
作者简介:
王洪,贵州省仁怀市,仁怀市大坝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