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业的供需结构随之产生巨大的变化,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持续增加。作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的高等职业院校,通过与地区企业进行深度校企合作,是毕业生质量能够满足地区产业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校企合作 订单式人才培养 路径
一、引言
2017年度广东全省完成国内生产总值(GDP)8.99万亿元,同比增长7.5%,占全国的10.5%,连续29年居于全国首位。高速的经济增长下,广东省正历经产业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既要保证高增长,又要提高经济质量,形成现代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型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新的支撑点。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业的供需结构随之产生巨大的变化,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持续增加。作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的高等职业院校,能否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同步调整培养模式,是毕业生质量能够满足地区产业发展的关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最有效的路径,校企合作形式多样,对新形势下适合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合作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探究校企合作机制长效合作模式。
二、校企合作重要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吹響了新一轮高职教育前进的号角,“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强化地方政府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高等院校的布局结构、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结合更加紧密”,这样的政策要求在各级政府的指引下,鼓励地方行业企业与高等职业院校进行深度的合作,探索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对企业和高职院校双赢的合作模式。高职院校是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技能专门型人才为目标,而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质量的一线人才,而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是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基础人才构成。“人才输出”和“人才输入”高度契合,这决定了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重要关系。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的深入合作,在人才培养目标设定,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方面动态合作。
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是一种目标导向型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通过和企业、行业协会等一些校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搭建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实践训练平台,提前将企业入职培训和职业培训切入到课程教学中,有效融合。近年来,各地高职院校纷纷与当地企业进行深入合作,但是大部分校企合作仍然是以院校主导的企业被动的合作模式,企业在这种合作模式中很难发挥其真实诉求,企业被动消极的参与其中,而对于教学改革的参与非常表面,属于浅层的合作形式。
三、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
(一)企业引入模式
由学院提供场地、设施以及其他各种服务,将优质企业引入学校,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各种真实的实训岗位。这种合作方式,能够减少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各项投入,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得到场地、技术以及员工等人力物力的支持,企业参与性大大提高。而学院的学生获得了顶岗实习,提前进行职业培训,从而提升了就业竞争力。
(二)岗位承包模式
学院承接企业生产经营业务中的外包业务,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专职教师在这种模式中担任管理人员,学生分专业班级进行定岗工作。通过生产经营中的效益来对学生的实践实习进行评价,这种合作方式,企业能够降低人力成本,而院校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够得到真实的职业体验。
(三)移植培训模式
由校企合作的企业提供场地设备对专职教师进行培训,教师取得企业的资格证书后,为企业培训员工,同时面向学生实施“订单式”培训。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学校能够获得具有最新技术培训能力的教师,实现与产业发展相同步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订单式培训获得资格证书后直接进入对口企业就业,大大提高了高职院校的就业质量。
(四)科技服务模式
高职院校教师自身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不断开展科技服务,这也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科技服务”模式是一种较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学校针对企业发展的需要设定科研方向,由专职教师通过申请横向课题,由企业为学校提供项目资金,校企双方建立一种双赢关系,双方共同进行项目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技能或决策。在此模式下,高职院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合理分工、各自发挥所长,共同创造研究成果。
四、实现校企合作育人模式长效发展的关键点
虽然我国已有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模式,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仍然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实现校企合作育人模式长效发展的关键在于,结合各级政府、学习、企业三者的共同努力。
(一)以“双赢”为深入合作动力
为了改变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被动消极的参与态度,高职院校应该善于分析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在保证人才培养工作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学校在人力、物力、社会影响力方面的资源优势,吸引优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同时通过合作育人模式,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职毕业生,校企合作企业能够优先获得对口人才,同时也提高了高职院校的就业质量。实现双赢的合作才是最为长久稳定的。
(二)建立校企合作管理制度
目前校企合作中大部分高职院校和企业都没有成立校企合作专职机构,没有建立基于校企合作优化教学管理、人事管理、学生管理并进一步激活组织的健全的制度。为了深化校企合作,必须要从制度上进行完善,设立相关专职部门,由专人负责校企合作事宜。
同时地方政府从服务经济、服务教育的高度确保企业和高职院校深入合作培养高端技能人才,关键是要完善保障体系、构建激励机制、协调机制、约束机制。激励企业参与高职院校的教育中,通过减免税收或是资金支持等方式鼓励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训、实习就业岗位。
作者简介:王斐(1983-),女,国际贸易学硕士研究生,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学,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