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志栋 靳文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国大学文化建设提供了目标、价值、内容等方面的引领,为大学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本文分析了我国大学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02-0006-02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面对着整个社会思想观念多元多样的新特点,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更加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大学文化建设必然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全面引领大学文化建设的改革与创新。
一 大学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文化建设在价值观、文化日趋多样化的进程中,能够始终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弘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主旋律,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也存在着各种问题。
1 功利主义凸现、理想主义缺失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大学的办学目标越来越功利化。部分学校的领导更重视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与校园的形象建设而忽视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部分教师把更多精力放在如何申请课题经费、社会兼职上,而不再过多地关注教学与授课的本职工作;部分学生只对掌握专业技能感兴趣而忽视人文精神的熏陶。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会扭曲。在校园里,唯物主义、科学理论得不到弘扬,实用性、功利化的思潮却得到学生的追捧。
2 价值取向偏差、精神格调降低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渗透,各高校纷纷大力建设自己的校园,各种教学设备应有尽有,甚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我们重视校园硬件建设却轻视了大学精神建设。从大学文化建设的角度来说,学校物质建设属于大学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则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西南联大组建于抗日战争之际,国难当头、物资匮乏。论物质条件,与一流大学相去甚远。但是,它却是中国大学文化建設的珠峰。这不仅仅因为它拥有一批学术造诣精深的教授,更在于他们以高贵的人格品质、艰苦奋斗、科教救国、崇尚真理、严谨治学的精神,营造出有利于学生艰苦玉成的优良学风。现在大学生却热衷于非主流文化、热衷于追星、热衷于网络游戏等。这些现象反映出,大学文化建设正在逐步失去追求理想的精神动力;反映出大学文化建设庸俗化、肤浅化的趋势。
3 心理问题严重、人文关怀缺失
部分大学生在五彩缤纷的市场经济中不断迷失自己,学习动力不断下降、考试徇私舞弊、正义感、责任感逐步丧失、个别学生为追求经济利益在助学贷款中逃避责任。近几年,极个别学校竟然出现了“裸贷”“网络高利贷”的现象。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并养成其特立独行的行为方式、缺乏社会责任感,加上学习、就业、人际交往、情感等方面的压力,导致他们过度敏感,心理问题严重,对理想主义的淡化,使人文关怀逐渐淡出校园。当前,高校的大学文化建设表面上丰富多彩,但却相对空洞、缺少对文化精神的思考,缺乏人文关怀。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文化建设模式的引领
1 对大学文化建设模式的目标引领
大学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立德树人。大学精神是高等教育的灵魂,决定着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办学方向,所要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目前,个别教师只重视学生的专业学习而缺少应有的政治鉴别力,从而传播非主流意识。这偏离了高等教育的目标,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一个明确的目标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又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时俱进;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根据,又能展示社会主义的蓬勃繁荣;既体现着社会主义制度所坚持和追求的核心价值,又反映着最广大人民的价值诉求。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了社会主义新时代大学生应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这一根本问题,并且实现对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的目标引领。
2 对大学文化建设模式的价值引领
大学文化建设要能够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要让大学生明白自己所应承担的社会义务与责任,并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当今世界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影响也在进一步加剧。改革开放后人们的主体意识被不断唤醒,思想波动较大的大学生非常容易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意识形态的影响。出现这些现象正是由于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引导大学生把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并身体力行、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贡献强大的青春力量。因此,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高校大学文化建设模式探索的价值引领。
3 对大学文化建设模式的内容引领
当今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大学文化建设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这要求高校培养的大学生既要拥有爱国之心又要敢于承担社会责任,同时还应该是一个诚实、守法的公民。因此,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容应在新的模式下进行调整与整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一价值追求从国家层面标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刻度;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则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是每个公民都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包含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现代国家所共同提倡的。这指明了大学文化建设内容的调整及更新方向,且具有很强的内容引领作用。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文化建设途径的指引
1 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文化建设的途径指引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大学物质文化建设、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大学行为文化建设、大学制度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渗透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中,更容易被学生所认识和接受。教师应创新宣传方法、畅通宣传渠道并有意识地加强理论学习,这样才可以让广大学生更清晰地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教育等。创新方法、拓展思路,让思政课堂活跃起来,提升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开展专题讲座和论坛活动也是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的基本途径。一个讲座可以吸引成百上千的听众,辐射面广。讲座中,可选核心价值观中的一组或几组关键词进行讲解。比如,围绕“和谐”“友善”开展的主题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友善品质和和谐理念;围绕“爱国”“敬业”开展的主题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勤奋学习的热情等。这种有针对性的教育,可以更好地发挥核心价值观对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2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导向作用
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如何在符合祖国发展的条件下保持大学文化建设的先进性,需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加速期、思想领域日趋多样化、不同价值取向并存。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青年大学生的思想中形成普遍的价值共识,并形成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在高校中弘扬核心价值观,首先,应认识到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文明的传承和继承;其次,应充分营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氛围,充分利用新媒体灵活、快捷的优势,积极建设主流文化专题网站、微信群等;再次,应鼓励各种社团举办经典朗诵、诗词赏析等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活动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应鼓励学生广泛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并形成自觉奉行的理念、身体力行,从而将其推广到全社会中。
3 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價值因子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文化建设要充分挖掘出大学文化中含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成分,发挥其引领作用。以爱国与敬业为例。对高校教师来说,爱国可具体表现专注于研究学术、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通过自己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促进学校发展,为学生做到表率作用。敬业则要求教师爱岗位、爱学生。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观念,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明确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教师要想感化和影响学生,就必须深刻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黄金时期,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努力扩大知识半径,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4 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实践平台
大学文化建设应充分认识到实践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应鼓励大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只是让我们去认同,更应该去实践,从而内化成我们的习惯。高校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搭建实践平台,将实践与品德形成、学业、就业等紧密联系,让大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一些高校对校内勤工俭学模式进行改革,引入了岗位实践育人的理念,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际岗位的工作并承担相应责任。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并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因此,学校应注重社会实践的作用、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打造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积极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构建大学文化建设的途径,可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目标、价值和内容,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胡日查,刘笑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高校德育模式创新研究[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6).
[2]刘国庚,马献艺,孔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医学生思想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5,255(10).
[3]孔丽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文化育人建设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2).
(责任编辑:姜海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