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晔
摘 要:在教学中,发现鼓励学生习作时多向思维,日常教学中从思维的广度、深度和创新程度三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写作时思路狭窄、立意不新、题材单一等问题。
关键词:多向思维;写作;训练
在教学过程当中,笔者发现,由于惯性思维的限制,学生生活阅历的有限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写作时总是会暴露出文章的思路狭窄、题材单一等问题。如“心声”这个话题,很多学生一看到这个话题,就很快联想到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司空见惯的“心声”,诸如:“我的心声”“朋友的心声”“大自然地心声”等,一个班的作文频频出现撞车现象。俗话说:“隔夜好茶不好喝”,这样大同小异、题材平淡的作文又怎能得到高分呢?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通常强调的是语言、章法、技巧的训练,恰恰忽视了“思维”这一核心的训练,这无疑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写作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它往往考查的是一个人思维的广度、深度和创新程度。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真正开启学生的“话匣子”,让学生有话可说。
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呢?笔者结合自身的作文教学经验,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横向思维,训练思维的广度;二是纵向思维,训练思维的深度;三是逆向思维,训练思维的创新性。
一、横向思维,训练思维的广度
我们的作文题目往往只给了你思考的一个立足点,而我们作文则是由这个点为中心辐射的一个面。如何由点及面地去发散思维,解决学生在写作当中的“见题死”“难下笔”“无话说”的问题,就充分需要我们打开思路,用横向思维去联想、对比、转换、发现。
例如,在教导学生写话题作文《水》,不少同学都被难住了。有的学生说:“水,是我们太熟悉的一种物质了,怎么联想啊!”于是,笔者引导学生运用横向思维的方法,由水的功用,我们可以联想到“南水北调”“三峡大坝”“水乃万物之源”等;由水的功用,我們又可以联想到水的重要性,由水的重要性,我们又可以想到水污染的严重,从而想到“保护水资源”的话题;由有关水的成语:“上善若水”“水至清则无鱼”“背水一战”等,可以写写相关的哲理文章……通过引导,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写作起来自然就得心应手。
二、纵向思维,训练思维的深度
纵向思维放在具体的作文当中,就是指作文立意的时候要比别人深入一些,从而使自己的文章实现“深度”突破。在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立意深刻往往是一个很重要的得分点,阅卷的老师更希望透过考生的文章看到他们的思考,而不是浮于表面的口号。
要做到深度思考,在写作时就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例如,有次,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以“生日”为话题的文章,可以说题目很简单也很难。简单,是因为题目是学生十分熟悉的话题,怎么写都不至于无话可说;难,是因为就是太熟悉,所以很难得到新意上的突破。果不其然,文章收上来一看,绝大多数同学写的都是记叙文,无外乎是某某的生日记事,泛泛而谈,通篇无外乎吃喝玩乐,毫无思想性可言。这时,笔者就引导学生要学会纵向思维,可以透过生日这个表象,想到很多本质性的问题,比方说很多记得自己的生日、朋友的生日、明星的生日却往往忘记了父母的生日;比方说我们的生日过得越来越数字化了,生日的好坏都是用花费多少钱来衡量的;比方说朋友的生日给我们带来的是更多是负担而不是开心……透过这些现象,我们能过看到更多的本质问题,通过纵向思维,把一篇平淡无奇的记叙文改成一篇立意深刻的议论文,通过体裁改变,加深文章的深度,自然更吸引老师的眼球。
三、逆向思维,训练思维的创新性
逆向思维就是朝着原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方向去思考问题,翻出新意。通俗地说来,就是在写作过程中,要反其道而行之,学会“反着想问题”,使得文章可以避免大众化的立意,显得独特而创新。
例如,在笔者的作文教学当中,经常要学生去批驳一些传统的观点。比方说,对于“吹毛求疵”这个成语往往是贬义的,那么同学们通过什么样的例子,可以证明它也可以是褒义的呢?通过一番讨论,很多同学都给出了很好的例证,“在高精尖的技术当中,就需要这种精神”“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就需要这种精神”、“在对待自身缺点时,就需要这种精神”等。由比如“三个臭皮匠抵得上一个诸葛亮”的俗语,引导学生站在当今人才竞争的高度,从人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出发,就可以得出“三个臭皮匠抵不过一个诸葛亮”的结论。
通过逆向思维训练,学生的视野得到了开阔,写起文章来所能阐述的观点也变得多而富有新意。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在写作教学中注意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相信学生在写作时一定会出现文思泉涌、思绪如天马行空的喜人景象。
参考文献:
[1]张松涛.高考作文临场技巧浅论[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2(4):15.
[2]崔荣龙.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作文教学中发散思维训练刍议[J].中学语文,2011(5):20.
[3]陈迎九.深入挖掘 揭示根本:作文纵向思维指导[J].中学生优秀作文(教学),201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