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吟诵视角下《忆江南》教学策略初探

2019-03-13 13:24陈瑶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9年2期
关键词:忆江南歌唱教学小学音乐

陈瑶

[摘 要]《忆江南》是一首风格清新、语调轻松活泼的古诗词,教师可通过创设融音、诗、画等特点于一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用常州吟诵的形式诵读歌词,用吟唱的形式表现歌曲内涵,充分挖掘和体会歌曲所蕴含的诗词古韵与江南地域文化。

[关键词]歌唱教学;常州吟诵;忆江南;小学音乐

[中图分类号] G623.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6-0050-02

《忆江南》是现代作曲家戴吾予根据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谱曲而成的诗词歌曲,现编入苏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材中。这首诗为白居易回忆江南风景时所写,原诗共三首,这是第一首。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语调轻松活泼,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美景的热爱之情。

以常州吟诵的形式表现诗词歌曲《忆江南》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从地域文化背景来看,常州属吴地,与歌曲《忆江南》所唱颂的地域是一致的;其次,常州吟诵是根据诗词的格律用方言进行自由吟唱的,《忆江南》则是现代作曲家谱写的诗词歌曲,从音乐表现形式来看,两者都以歌唱的形式表现,且歌唱的旋律均体现了吴地的民间音乐特色;再次,从表现内容来看,两者具有较强的文学性,都以诗词文学为表现内容。因此,以常州吟诵的形式对《忆江南》这首歌曲进行解读,更能体现歌曲所蕴含的诗词古韵和江南地域文化。

一、通过音、诗、画体验和聆听,感受常州吟诵之美

我国古典诗词特别注重意境之美,而吟诵则是将诗词的意境美,通过韵味深沉的唱读声传达出来。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这种意境美,教师可以创设融音、诗、画等特点于一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聆听和体验。课始,教师首先出示一幅行吟图,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诗人月光下悠然吟诗的神态,然后让学生模仿诗人的神态吟诵一首诗。在学生以古人的吟诵神态吟诵诗之后,教师用吟诵的形式展示一首学生非常熟悉的诗歌,将学生引入《忆江南》歌曲的教学。如李白的《静夜思》,学生朗读过很多遍,但仅通过朗读很难感受到月光下诗人的孤独凄凉,而吟诵则通过韵声字的长读、入声字的短读以及平仄声的曲折跌宕,准确细致地表达出诗歌的辽远之感与孤独之意。教师如果可以声情并茂地吟诵,必能让学生心中产生自然的旋律波动,使诗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静夜思》(如下)的常州吟诵调共有两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吟第二式,再吟第一式,因为第二式的旋律较为平淡,接近汉语语言的自然旋律;第一式的音乐旋律较强,情感也更为激动强烈。吟诵《静夜思》时,常州吟诵调充满悲怆、忧伤的旋律,震撼了每一位学生的心灵。

将常州吟诵调放在融音、诗、画等特点于一体的教学情境中聆听,学生充分体验到常州吟诵的方言诵读之美,感受到了常州吟诵调的吟唱之美。在美的意境中,学生的思绪自然地进入中国古典诗词的古韵中,为新课《忆江南》的学习在情境、知识、兴趣等方面做了铺垫。

二、用常州吟诵的规则诵读,表现歌词之美

在低段歌唱教学中,歌词的诵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诵读的质量影响歌唱声音的质感,也体现了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而高段歌唱教学几乎不再诵读歌词。但是,《忆江南》是一首古诗词歌曲,歌词有着极强的文学性,与其他歌曲有别,因此要想深入理解歌曲的意境和情感,理解诗歌的文化内涵是第一步。要想体会《忆江南》的文学内涵和艺术美感必须进行诵读,而常州吟诵的艺术表现形式通常是唱与读相结合,即第一遍可用常州方言诵读诗词,第二遍可用吟诵调吟唱诗词。相对于现在的朗诵来说,吟诵的诵读不如朗诵自由,因为吟诵需要遵循一定的节奏规则和韵律,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表达古诗词的意境和韵味。

虽然常州吟诵是用常州方言来表现的,但学生第一次接触还是觉得比较难学。因此,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普通话诵读,在学生掌握吟诵规则后,再用方言诵读。另外,《忆江南》的吟诵需要从句式、韵声字和入声字这三个方面来把握。基本吟诵规则如下所示:

吟诵按以下三步来进行:第一步,要求学生按照停顿的标记读出诗的节奏,提醒学生在标记处稍作停顿;第二步,读第二遍时强调韵声字,如诗中的“谙”“蓝”“南”这三个字为韵声字,需要长读;第三步,强调入声字的读法,如这首诗中有五个入声字,分别是“日”“出”“绿”“不”“忆”,入声字应该短促而又有力地读出,把它与音乐中顿音符号的演奏感联系起来,读出入声字的声音动感。通过三次诵读,学生掌握了《忆江南》的吟诵方法,也在吟诵中对诗的情感有了更深的体验。

当然,在吟诵过程中,对学生的声音,教师也要做相应的要求。由于吟诵本身是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语言表现形式,讲究声音饱满、圆润,对歌曲的演唱具有指导意义,所以教师应要求学生大声吟诵,为歌曲教唱做好准备。

另外,这首歌最有韵味的一句诗词是“风景旧曾谙”,其中的“谙”字是一字多音,但在诗中“谙”字是一个韵声字。因此,教师可以用韵声字的长读,引导学生用韵母的保持延长唱出一字多音的韵味。

三、用常州方言吟唱,展现歌曲一唱三叹的韵味

常州吟诵的吟唱有传统的吟诵调,但并不是都适合小学生的嗓音表现和审美意趣。因此,在教学歌曲《忆江南》的拓展环节中,教师并没有让学生唱传统的吟诵调,而是让学生用常州吟诵的吟咏感觉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并向学生指出常州吟诵的吟唱特色就在于方言的把握和吟唱声音的自然之美。

1.方言之美

常州方言属泰湖片区的吴语,生动体现了江南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情调和文化涵养,且历史悠久,保留较多古汉语的用字用语,文化价值高。宋代大词人辛弃疾也说过“醉里吴音相媚好”,用常州方言吟唱《忆江南》,可以把歌曲的韵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尤其常州方言保留入声字,入声字的发音富有节奏感,可以一唱三叹地达到谱外透韵的艺术效果。

2.吟唱的声音之美

在歌曲教学中,对学生声音的审美更多是以童声合唱的和谐统一为标准。虽然吟诵包含了歌唱的元素,但不等同于歌唱,其吟唱的目的是将诗词的含义表达得更清晰,且吟唱的声音更追求自然之美,即古韵行腔。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需刻意强调声音的松弛和音色的统一,而应以歌词诵读时每个字韵母的口腔状态要求,引导學生自然地发出童声,即依字行腔,传达出清新自然、古朴淡雅的古韵。

在用常州吟诵的形式设计《忆江南》歌曲教学的过程中,笔者深深地感受到常州吟诵的艺术魅力和学生对这种吟诵方式的喜爱。但由于常州吟诵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太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如“如何对常州吟诵的传统要素进行取舍,使之既不影响学生对传统艺术的了解,又能与现代歌曲建立联系”等问题,还有待进行更多的探寻与思考,以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特约编辑 木 清)

猜你喜欢
忆江南歌唱教学小学音乐
忆江南
忆江南
忆江南(其一)
聆听,让生命如花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如何在歌唱中正确运用气息
剑气寒,能不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