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明会
[摘 要]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错误资源,认真分析和总结,并加以正确利用,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面对教学中的错误资源,教师要善于发现,及时修正;要创新思维,寓教于乐;要创造氛围,情境纠错。
[关键词]语文教学;错误资源;及时修正;寓教于乐;情境纠错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6-0020-02
在教学活动的进程中,由于小学生的年纪小,认识尚浅,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对于所学的知识内容可能在认识上会出现偏差甚至错误,但这些错误的出现是学生学习和进步的必经之路。作为小学教师,要善于分析和总结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出现的错误之处,并加以利用,将这些错误转换成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达到“变错为宝”的目的。
一、发现错误,及时修正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以及批改学生作业的过程中,应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出现错误的关键点和原因,并运用自己对相关知识的积累,适当增加和改变教学环节设置,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的前提下,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放大,将错误出现的原因呈现在学生面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其中,引领学生更好地对此类错误进行审视和辨析,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再出现类以错误。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会时常碰到学生写错别字的情况,而且有一些错误是多数学生的“通病”或是某个学生的“一贯做法”。这样的情况首先需要教师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学生的错误,因为有一些错误相对来说不太明显,如“己”“已”“巳”分不清楚,“戊 ”“戍”“戌”不能准确掌握,“兔”“免”不能辨析,“崤”“淆”总是用错等。有一部分错误是由于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不认真、不用心所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正确掌握相关文字的写法。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认真分析其中的问题,制定较为高效的教学方法来解决,如编写一些记忆法则等,常见的有:“‘己平‘已半‘巳相连。” “横‘戌点‘戍‘戊中空。”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以增强学生记忆的趣味性,同时也能提高教学的准确性。
二、创新思维,寓教于乐
错误和失败是学习的路途上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正因为在前行的道路上不断有错误的指引和奠基,才保证了学生最终获得知识。错误是进步的阶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需要正确看待这些“台阶”,从学生的错误出发,向着正确的方向指引学生,更正他们的错误观念,运用新型思维方式,采用较为新奇和有趣的方法来教育和指导学生,使学生的错误转变为宝贵的财富。
若想要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教师就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但只是这样还不够,还需要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进行思维创新,灵活解决学生由于能力、见识以及年龄等方面的限制所带来的理解偏差、认知不清等问题。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教师要抓住学生动态生成的错误,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获得较为新奇的学习体验。就拿《孔子游春》一文来说,教师可以在课程的进行过程中设置小问题来引导和教育学生。如提问:“水是什么形状的?”由于年龄因素,学生可能会说是圆的、方的、长的……这时,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一类的错误回答,借用孔子对于水的形容“水没有一定形状,或长或方,流必向下,和顺温柔……”来导入本堂课的学习。
另外,在讲解到孔子将水形容为君子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一方面讨论孔子的形容正确与否,并说出自己对于孔子这句话的理解;另一方面依照类似的例子,再将水进行拟人化的描述。当然,对于不同的观点,教师还要进行引导和点拨,如学生对于将水看作是君子的这一说法存有不同的意见,一部分学生会想到“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水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也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生活水平的进步和提高;一部分学生会想到水的可怕之处,如水会造成山洪、泥石流爆发、河流决堤等自然灾害,不但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严重的甚至会危害人类的生命安全,因而认为水不是君子。这类事件的发生就是我们所说的动态偏差。这时候教师不能急于否定某一种想法或认识,而应该与学生一起仔细分析,针对水的性质进行辨别,同时引领学生进行思考,最后让学生意识到:孔子的说法应值得肯定。其一是因为水资源的运用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有效动力,水所发挥的作用确实能够体现出君子气度;其二,从另外一方面来看,一些由水资源所带来的自然灾害多是由于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所致,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而扬善惩恶也是君子行为;同时,教师要告诉学生在生活中应注意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采取修建水电站、修建防护林等措施来避免或降低这些自然灾害给我们带来的不利影响。
针对日常教学活动中的一些突发情况,教师要善于应对、敢于应对,更要巧妙应对,既不能打击学生回答的积极性,更要传授给学生正确的知识。
三、创作氛围,情境纠错
身为教师,都希望学生的回答能够一语中的,但愿学生能够与课程设置或是自己的想法一致。正是由于这种心理,教师往往对于正确的答案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表扬,而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学生的错误和偏差。其实,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各种答案和认识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品味和赏析,甚至是情景重现,将学生的想法呈现出来,让他们自己发现错误,并加以改正。这样的过程,不但能够加强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而且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如《船长》这篇课文,描述了由于在行驶过程中遇到事故,“诺曼底”号即将沉没,哈尔威船长沉着冷静地指挥,使得救援活动能够高效而有序的完成,但是船长却随着“诺曼底”号沉入了海底。在对船长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的时候,学生可能会不以为意。我曾经旁听了一堂课,课上一个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说:“哈威尔船长可能是意识到自己对于沉船的事情难辞其咎,很可能被救回去也要面临较严重的刑罚,因而为了使自己的形象更加壮烈,选择随船沉没。”当时也有同学附议。而授课教师的做法就很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教师没有直接否定这个学生的想法,他首先将当时的故事背景做了更加详细的介绍,并请几个学生分角色地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有感情地朗读,将当时的情况之紧急、情形之恶劣完美呈现出来,使得学生仿佛重新看到了当时的场景。完成情境创设后,教师问学生: “哈威尔船长的沉着指挥救了所有人的生命,他有没有完成自己的职责?在他把最后的求生机会让给船员的时候,他是不是可以选择自己去争取这一机会?就算沉船事故会追究船长的责任,可是面对生死与惩罚,何轻何重呢?”在这一系列的情景再现和问题指引之下,学生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认识不足,对于哈威尔船长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教师要学会利用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错误想法和偏差观念,对其进行分析和加工,将其转化成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的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周亚新. 因势利导,变错为宝——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文理导航, 2016(3x).
[2] 刘佳.变“错”为宝,错误也是别样的美丽——谈小学语文课堂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 作文成功之路(下), 2017(5).
[3] 施怡.淺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 新课程(小学), 2013(9).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