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河 戴春桃
[关键词]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07-0051-06
“产教融合”一词,在中国知网上最早见于2007年,2012年开始出现在政策文本中。2017年,产教融合成为国家重要的产业政策和教育政策。10余年来,职业教育领域的决策者、实践者和研究者对其进行了探索,发表论文1900余篇。从研究过程看,2007—2013年处于研究的沉寂期,7年仅发表论文10篇。2014—2016年进入活跃期,3年发表论文630篇。2017年开始进入繁荣期,不到两年,发表论文1279篇。在这1900多篇论文中,从政策和经验的角度对产教融合的研究和论述较多,而从学术性角度展开的研究相对稀缺。因此,本文试图从学术的角度,对产教融合进行初步分析和讨论。
产教融合既是一个政策性词语,具有政策的目标、任务、策略、举措等,又是一个学术性词语,有其内涵、外延、范筹、假设、规律、原理等。实践证明,一项好的政策,在学术性上一定是成立的。有的政策难以推行,往往与在学术上不成立有关。一项政策出台,如果在学术上不严谨,或不合乎逻辑,往往会在执行中产生一系列问题。从政策词语和学术词语两个角度理解产教融合,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其内涵和特点,遵循其规律,从而更好地将产教融合政策落到实处。
(一)内涵
产教融合的中心词是融合。按照《辞海在线查询-辞海之家》的解释,融合是指融化汇合,合成一体。晋·常璩《华阳国志·卷二·汉中志》:“孱水出孱山,其源有金银矿,洗取火融合之,为金银。”一般来说,融合,是指熔成或如熔化那样融成一体,即几种不同事物合成一体。融合的结果是出现了新的融合体或新的增长点。A与B融合之后,既不是原来的A,也不是原来的B,而是产生新的C。如糖与水融合,产生的结合体既不是原来的糖,也不是原来的水,而是新的融合体——糖水。产教是指什么?一般认为,产是指产业,教是指教育。产业的主要功能,在于直接或间接地创造物质文化财富,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为产业提供人力资源。教育与产业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部门,其行为目标与方式不同,这就决定了产教融合与产业融合有所不同。
什么是產教融合呢?有学者认为,“产教融合就是将生产与教育合理地结合。”还有学者认为,“产教融合就是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合作。”这两种定义都将融合与结合、合作混为一谈,不合学理,难以被学术界认可。我们认为,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融为一体,其基本标志是产生新的产教融合体。
与产教融合相近的词语有产业融合。欧盟对产业融合的定义是“产业联盟和合并、技术网络平台和市场等三个角度的融合”,这个定义对我们理解产教融合有一些启发。
产教融合因为融合的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完全融合、部分融合与虚假融合。完全融合,就是产业与教育完全融为一体,这种新的产教融合逐渐替代原来的产业和教育市场需求,使得产业和教育的市场原有空间越来越小,直至完全消失。部分融合,就是产业与教育之间只有局部地方产生的新产教融合体,只能部分地替代原来的产业和教育市场需求,与原有产业和教育之间形成了既替代又互补的关系。虚假融合,是指产教之间只是发生彼此结合或者合作,并没有产生新的融合体,因而真正的产业融合并没有发生。由此看来,产教融合没有深度融合之说,只有完全融合与部分融合之分。
(二)背景
产教融合政策出台,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背景:
一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交易不足。由于校企合作交易不足,职业院校的实践性教学难以落实,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难以提高。为了寻求新的与行业、企业合作的途径,提出产教融合。产教融合一词,从中国知网上检索,最早见于2007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上刊发的,由江苏的施也频、陈斌撰写的《产教融合,特色办学》一文。该文讨论的问题,基本上是校企合作问题。从学术角度看,产教融合的产生,具有先天不足,一开始就将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混为一谈。许多人谈产教融合时,实际上谈的是校企合作,在促进产教融合时,促进的对象也是校企合作。事实上,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有相近的功能,如果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能够顺利实施,对产教融合的期待也许没有这么迫切。例如,德国从制度上保障校企合作能够落实,职业教育实行“双元制”,并不是推行产教融合制度。
二是产业融合快速发展,激发了职业教育工作者的热情和想象力。产业融合自1994年提出,成为现代产业发展一种新的特征和趋势,受到经济学界的高度关注。受这两个方面的影响,2012年教育政策文件中开始出现产教融合,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产教融合正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教育和产业政策。
(三)动因
任何事物得以发展,必有其动因。产教融合也是这样,受内外两个因素的推动。
外因是放松管制。产业和教育既然分属于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管辖法律和规章制度,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相互“进入”的制度性壁垒。对产业和教育的不同管理制度,是形成“进入”壁垒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随着国家产教融合政策的出台以及“放管服”改革的深化,产教加入本领域的竞争之中,从而使产业和教育的某些方面逐步走向融合。
内因是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推动产教融合的根本性因素,使产教融合成为可能。产业融合主要就是靠技术进步实现的。例如,计算机、通信和广播电视业的“三网融合”,就是在信息技术融合、数字融合的基础上产生的;智能手机也是产业融合的“产品”,它将通信、金融、物流、文化等多个产业融为一体。互联网+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与多个产业融为一体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智能语音技术、知识图谱、云计算、机器人教师和深度学习将大量应用于职业教育与培训,并对职业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为发展面向人人、面向各行各业、面向劳动者职业生涯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提供了广阔空间。从人工智能的角度看,将从动作技能为核心的人的技能结构转变为以智力技能为核心的技能结构。一般来说,智力技能的核心在于脑认知,而动作技能的核心在于肌肉记忆。因此,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将计算机科学技术、自动化、通信和网络、光电子、微电子、机器人等产业与职业教育融合,实现人的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结合、肌肉记忆与脑认知的协同发展。产教融合的动力,有赖于管制放松和技术创新。目前,产教融合政策发布几年来,实际进展不尽如人意,与管理制度创新与职业教育技术创新不足,或应用不够广泛紧密相关。
(一)演进方式
纵观产教融合的发展变化过程,目前主要有三种演进方式:
一是渗透融合。高新技术及其相关产业,如物联网、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向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渗透,形成新的职业教育与产业的融合体,如在线教育(e-Learning)和E2E(Educator to Educatee)网络教育平台。在线教育,是以网络为介质的教育形式,通过网络、学习者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网络教育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渗透,建立开放整合的商务模式,为教师、学习者和产业界的教育内容供应商提供简单、实用的创新性智能式教育软件产品。我国大约有2.6亿名学生和2000万名教师,基于开放式教育平台进行学习。
二是延伸融合。通过产业与职业教育之间的互补和延伸,实现产教之间的融合。例如,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就是学院的五个专业,通过延伸与中山市五个专业镇进行产教融合,形成了红木家具、服装、电梯、灯具等五个产教融合型学院,实现了学院与当地产业的部分融合。
三是重组融合。产业和教育原本各自独立的产品或服务,在同一标准或集合下,通过重组完全结为一体的整合过程。例如,法国的“个人职业培训账户”,持卡人自主整合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将产教融合为一体。
(二)基本类型
通过对现有产教融合体的考察,可以将产教融合的类型分为三种:
一是办学融合体,就是产业与教育融为一体的办学实体。例如,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的院校和专业,通过引入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将产业领域和教育领域的资本、技术、知识、管理等办学要素整合成若干股份,各方按一定比例持股,并按约定享受相应收益。产教办学融合体集产业和教育的各自优势,量身定制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为政府所提倡和鼓励。又如,产教融合型企业,一般是指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管理要素,依法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规模以上企业。
二是教学融合体,就是产业与教育融为一体的教学实体,如在线学习共同体、工作室、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班等。在线学习共同体以学习者、教师以及专家等为主要成员,以沟通、交流和资源分享等活动形式为基本特征,共同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学习团体。教学融合体涉及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小,目前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主要发生在这一领域。
三是产品融合体,就是产业与教育融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产品,如机器人教师、网络课程等。产品融合体是一个新兴领域,随着技术创新的快速发展,产教融合型职业教育与培训产品将取得重大突破。由于教育有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之分,基于产业与不同教育类型的融合,又可以将产教融合体分为高等教育与产业融合的融合体、基础教育与产业融合的融合体、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的融合体、继续教育与产业融合的融合体等。从目前的情况看,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高等教育与产业融合的现象最为多见。
(三)融合途径
产教融合的途径主要有三条:
一是以市场需求为主线形成的产教融合。无论是哪一种融合,大体上均要经历三个步骤:首先,产教之间都不相干,融合的过程由技术创新或管制放松所激发;其次,产教边界、市场需求、企业与院校行为开始相互渗透,产教之间出现部分的或局部的融合;最后,产教之间的办学、教育教学或学习越来越多地融为一体,较为稳定地满足市场的职业教育需求。
二是以数字技术扩散为主线形成的产教融合。主要是互联网+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发展,如美国的在线高等教育。从2000年开始,美国在线高等教育的成长经历了在线化、市场化、智能化发展三个阶段。这个过程,都是数字化技术不断扩散的过程。
三是以技术应用交叉渗透为主线形成的产教融合。产教之间开始于相互使用技术创新的成果,进而进行技术研发方面的深度合作,使得产业与职业教育之间结合得越来越紧密,技术融合开始发生,如果市场一旦进入,产教融合体就会产生。例如,产教融合型研究院所,就是校企通过合作研发新技术,取得新成果,拥有共同知识产权,然后成立产教融合型企业。
如何推进产教融合?这是职业教育实践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从当前情况看,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
(一)精准定位
有效推进产教融合,应从产教融合的內涵出发,不要把合作当融合。从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实践能力看,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都很重要。校企合作是重点,产教融合是难点。但是,在研究产教融合时,只能一事一议,不能将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混为一谈。所谓深化产教融合,其根本标志在于促进职业教育办学融合体、教学融合体和学习产品融合体的有效增长和发展,逐步达到职业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为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有力支撑。因此,在部署工作、督导评价,尤其是在学术研究活动中,要将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加以区分。不然,落实产教融合政策就会“种了别人的责任田,荒了自己的自留地”,导致产教融合工作没有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
邯郸市在着力构建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格局时,定位精准,发展产教融合型职业教育园区和实训基地,其经验值得借鉴。具体做法是整体规划上实现共建共享,将园区建在产城融合地区,采用建筑工程总承包模式进行建设,采取混合所有制模式进行运营。
(二)放宽限制
产教能不能融合发展,制度创新是关键。要进一步为产教融合发展创造制度条件。首先,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应当将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发展进行同步规划,统筹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布局,使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产业的转型升级相适应。其次,在具体的支持政策上要有创新。例如,如何突破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大中型企业办学的制度障碍,如何引导企业参与职业院校教学活动,如何吸引优势企业与学校共建实训基地,如何鼓励骨干企业与职业学校组建产教融合型企业,如何增加产教融合的投入,等等。只有将限制产教融合的制度障碍各个击破,产教融合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放宽限制的一个重要领域是放宽对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产教融合办学、教学和学习产品开发的管制,这是加快产教融合办学步伐的必要举措。广东省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如出台支持产业学院建设的政策措施,根据行业产业需求整合相关学科专业,组建跨学科、跨专业的产业学院等。
放宽限制,可以是主管部门主动出台文件,也可以是办学机构主动争取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公立民办型的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公有民营型的齐齐哈尔职业技术学院、民办公助型的南通紫琅职业技术学院、“小混合”型的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等,就是通过主动向主管部门争取相关政策实现产教融合办学的。例如,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原是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苏州市劳动局、苏州市教育局合作创办的一所公立院校,经历了两次改制之后,成为一所混合所有制高职。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其股东有苏州光华集团、上海翔宇教育集团、苏州沸点教育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学院管理团队、苏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苏州市教育局等,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产教融合型学校。
(三)技术创新
要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智能时代的产教融合技术创新,应基于新的互联网发展模式,即以全维可定义的开放架构为基础,以网络智能技术创新为切入点,创建可增量部署的新的互联网发展模式。以此为基础,积极开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建设产教融合型服务平台,搜集产业和职业教育信息,向各类主体提供精准化的产教融合信息服务。
要以学习者多样化的职业教育与培训需求为导向,加快职业教育与培训技术创新步伐,主动与产业界相互渗透,通过供给方驱动融合或者需求方驱动融合,或者投入方融合和产出方融合等形式促进产教融合体的形成。通过技术创新,企业要能向市场提供加强型职业教育产品。
要加快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德国职业教育4.0的核心内容,就是“职业教育中的数字化建设与发展”,如开发新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数字化技能水平,支持企业参与数字化学习网络的建设。据中国驻德国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刘立新介绍,德国为了加快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2016—2018年投入275万欧元,分析数字化对职业资格要求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影响;2016—2019年投入1400万欧元,旨在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数字化;2012—2019年投入1180万欧元,推进数字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这种战略远见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要努力促进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融合,提升“教育力”。融合的现实基础是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彼此之长。这种教育形态的目标侧重于学生软素养的培育,组织方式上趋向个性化教育,资源配置上重视共建共享,技术实现路径上依托O-M-O二维教学。实现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的融合,需要提升教育领域人工智能的教育性,并使教育重心向软素养培育转型,同时积极开展、普及人工智能及其伦理教育。
互联网+职业教育,是促进产教融合的一个重要领域。例如,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私播课”,就是一种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是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阿曼德·福克斯先生最早提出的一种在线教育形式,是应用MOOC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资源服务特定人群的小班教学。2014年8月,Google Classroom正式上线,教师能够通过Google Classroom 对课堂和学习资料进行有效管理,一开始就有来自45个国家的十多万名老师参与了测试。
(四)重心下移
重心下移就是在学校层级与产业融合难以突破的情况下,将融合的重点从学校层级下移到系、专业、职教产品层级,从基层取得突破。相对而言,基层突破的障碍要小一些,可能性要大一些。例如,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就是通过重心下移实现产教融合办学的。又如,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多个二级学院或专业,以企业占一定比例的股份进行合作,实现了产教部分融合型办学。
[参考文献]
[1]陈年友,周常青,吴祝平.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中國高校科技,2014(8).
[2]彭静波.高校产教融合办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西部素质教育,2018(16).
[3]马健.产业融合理论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2(5).
[4]施也频,陈斌.产教融合 特色办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5).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Z].2017-12-05.
[6]逄红梅,袁黄宏军,袁高健.美国在线高等教育成长轨迹及启示[J].网络教育,2018(10).
[7]程晖.以实训基地“小切口”,撬动产教融合“大改革”[N].中国经济导报,2018-11-22.
[8]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18〕40号)[Z]. 2018-08-23.
[9]徐莉丽.西部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的理性思考[J].赤子:下旬,2017(3).
[10]刘立新.德国推进“职业教育4.0”建设的策略与行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3).
[11]蔡连玉,韩倩倩.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研究:一种纲领性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18(10).
[12]钟文基,张忠海.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及其效果研究——以《无线网络技术》课程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