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变革开始以来,各学科教学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生学习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升。文章结合深度学习在一手硬笔好字、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实施过程及效果,证明了深度学习这一教育探索的可行性,可以说深度学习可以向“全人课程”更深处漫溯。
关键词:传播课型;传播方法;数学思想;真正发生
作者简介:邱卫春,广东省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小学写字教学。(广东 东莞 523808)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1-0050-02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徐志摩先生的这句诗词道出了我的心境与心态。作为一名全人课程的建设者,我“领衔”一手硬笔好字课程已有八年,和其他老师共同构建了课程目标、课程资源、课程策略,收获了口碑、金杯与幸福。课程组长交棒给徒弟邵洪波老师后,我转向一手硬笔好字课程教学的课型探索及教学方法的传播。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变革开始以来,我被课例研究工作坊的先行者所感染,被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的提升所鼓舞,也情不自禁地融入深度课堂的探索之中。
一、一手硬笔好字:从课程建构到方法传播
2006年9月到2014年7月,我担任一手硬笔好字课程组长,从零起步,逐步走向成熟。期间,我和其他老师共同制订整体联动的实施策略,开发“傻瓜相机式”的写字教材,确定写字课程目标,摸索课程评价体系,学校师生写字水平日益提高。
1. 传播教学课型,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如何上好十五分钟的写字常态课?这是当时摆在我面前的首要问题。于是,我决定向全校教师开放写字课堂,在每周二下午的一手硬笔好字课程时间,总可以看到很多听课教师。虽然这样的课只有短短十五分钟,但每次我都认真对待,精心准备。所谓大道至简,十五分钟的写字课以讲、练、评为主,精要的讲解、标准的示范、高效的练习、精准的点评,是上好写字课的不二法门。除了十五分钟的短课,每年我还会充分利用写字磨课的资源,面向师生上四十分钟的长课,有技法课、创作课和欣赏课。
例如,面向四年级全体师生,我在学校阶梯一室上了创作课“如何写好硬笔书法作品”,让学生认识硬笔书法作品常见的几种款式,知道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应该包括正文、落款和印章三部分,掌握写好正文和落款的方法,创作出自己满意的硬笔书法作品;面向五、六年级全体师生,我在学校阶梯一室上了行楷技法课“让写字‘飞”,师生对行楷书写的六大基本规律(楷字留形、钩挑呼应、牵丝连带、以圆代方、改变笔顺、符号替代)有了较深的认识,他们能够熟记并运用六大规律对每个字进行分组书写,效果明显。
此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写字兴趣,我会适时地上一些趣味课程,如欣赏课《兰亭序》,让学生受到书法艺术美的熏陶;如典故课《王羲之吃墨》,让学生明白要写一手好字必须勤学苦练的道理。时至今日,我的写字课堂开放了四年多,向师生传播各种课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 传播习字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开放写字课堂,让广大师生受益,也让我深感课程引领的重大责任。为了提高教师的硬笔书写水平,我创办了“行云流水”教师硬笔书法研修班,有针对低年段的楷书培训,有针对高年段的行楷培训,也有针对教师基本功的粉笔字培训。研修时间是每周三下午四点十分到五点十分,至今已经举办四期。
每次上课,教师都争先恐后地抢着报名,出现一位难求的现象。每当下午一手硬笔好字课程音乐响起,我从各班教室走过时,顿——拉——提、左低右高、穿插避让等专用术语不绝于耳,一种成就感让我油然而生。在研修过程中,老师的写字水平和教学能力大大提升。正如于石媛老师感言:有幸参加邱老师的行云流水班,邱老师耐心细致的指导,让我们受益匪浅。对于我而言,也有很大的提升,现在上写字课时指导学生更有方法,平常自己板书也会忍不住在心里默念:写口字,竖包横,横包竖。
此外,写字课程还可以让家长参与进来,让一手硬笔好字课程在家庭中得以延伸,真正地做到课堂无边界,惠及孩子,惠及家长。因此,我创办家长硬笔书法班,利用每周三晚上七点到八点半的时间对新生家长进行硬笔书法培训。每次上课时,参与学习的家长都能深深地感受到授课教师的专业和用心,从学生助教过程中感受到孩子的收获和闪光,从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与成长。时至今日,家长硬笔社团已经举办三期,两百多位家长顺利结业。他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硬筆书写水平,还学会了在家庭中如何指导自己的孩子有效书写,构建了家庭写字教育的共同体,真正地实现了课程教学中的家校合作。
每当夜幕降临,我漫步松山湖畔时,“邱老师好!”“邱老师,我是你第一期家长硬笔社团的学员”……路上跟我打招呼的家长此起彼伏,与我同行的同事羡慕不已,一种幸福感洋溢在我脸上!
二、数学课程教学:从信奉高效到追求有效
数学老师要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学科深度来抓,要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要加强学生之间交往深度,让学习真正发生。
1.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谈到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科组在宁俊玲主任的指导下,把一到六年级各册各章节的数学教材内容进行仔细研究,哪些内容应该渗透什么数学思想方法都进行标注,让所有老师都心知肚明。以前我讲植树问题,会让学生死记公式,现在教植树问题,会让学生想象树的排列形状,进而得出规律,这就是数形结合思想在学习中的运用。
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的脑海里萌了芽、生了根,有时候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完植树问题后,教材中出现一道这样的题:1张桌子坐6人,2张桌子拼起来坐10人,3张桌子拼起来坐14人……照这样,10张桌子可以坐多少人?
学生做完后,进行汇报:1张桌子坐6人,10张桌子按理来说可以坐60人。但每2张桌子拼一起,中间就少坐2人,那么10张桌子就少坐(10-1)×2人,算式是10×6-(10-1)×2=42(人)。做对的学生中,多数人就是上面的思路。“谁还有别的思路?”我例行公事般地问了一句。“老师,我有”,一个学生猛地站了起来:“不管增加几张桌子,坐在桌子最左边和最右边的两个人,数量总是不变的,增加的人数是其他两边的人数,从图中可以看出:每张桌子的其他两边都是4人,有几张桌子,两边就有几个4,所以我的算式就是2+10×4=42(人)。”听了该生的回答,我颇为惊喜,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
2. 转变教师角色,让学习真正发生。新课标指出,教学要转变教师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每节课都能设计巧妙,循循善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找次品”一课是我花了多年时间持续打磨的精品课,在不同的学校上过多次,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但是,当我对照深度学习的标准,发现这节课的亮点仍然体现在教法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落实,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必须重新设计,再次打磨。于是,当我再次上这节课时,努力让学习真正发生,教会学生自主探索,自己汇报交流,各小组再进行完善,形成语流。在此过程中,我没有像以前那样经常打断或重复学生的答案,提问数量也从以前的四十多个缩减到现在的十八九个,提问的有效性大大提高。可见,孩子们深度学习的潜能是巨大的。
三十年任教经历,五十载风雨人生。一路走来,我付出艰辛,也收获了各种各样的幸福。在大力倡导深度学习的今天,年逾五旬的我,仍会继续在最平凡的岗位用最朴实的情感、最细微的劳作,继续见证着自己的教育梦想。
参考文献:
[1] 王全夫.“解决问题”应处理好五对关系[J].辽宁教育,2012,(13):58-59.
[2] 王乃涛.数学图式:促进教和学的意义融通[J].江苏教育研究,2012,(5):58-59.
责任编辑 易继斌